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判官
隋代在使府设判官。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中期以后,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均设有判官,由本使选充,以备差遣。其权极重,几乎等于副使。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各路安抚、转运和中央的三司、群牧等亦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元代分设于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明代仅设于州,职位渐轻,清代改为州判。
就第一句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隋代在使府设判官。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掌文书事务。中期以后,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均设有判官,由本使选充,以备差遣。其权极重,几乎等于副使。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称为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各路安抚、转运和中央的三司、群牧等亦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元代分设于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明代仅设于州,职位渐轻,清代改为州判。
就第一句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参考资料: 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119/files/gudaiguanzhi/html/article_4290_1.shtml
展开全部
你从那里看到这个问题的?
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解释!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因受职时由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开始的。至开元、天宝年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岭南、剑南共为10镇,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节度使例兼管内调度军需之支度使及管理屯田之营田使。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二至三镇,多者达四镇,造成外重内轻之势,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乱起,唐廷为了平叛,内地相继设置节镇,增至20余道。节度使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所属州县长吏,实际亦听命于节镇。地方财政“送使”(即将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各州赋税的一部分输送于节度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内地节度使辖区虽是藩卫朝廷的军镇,往往也对朝廷持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唐末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重,互相兼并,相继出现五代十国,其境内节度使亦多跋扈。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后,继承周世宗柴荣政策,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夺节度使之军、政、财权。宋太宗赵灵又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中央,以朝臣赴本州治理政事。此后,节度使成为加授的荣誉职衔。辽、金分别于大州或节镇诸州置节度使,掌管军民两政。元代废。
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解释!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因受职时由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开始的。至开元、天宝年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岭南、剑南共为10镇,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节度使例兼管内调度军需之支度使及管理屯田之营田使。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二至三镇,多者达四镇,造成外重内轻之势,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乱起,唐廷为了平叛,内地相继设置节镇,增至20余道。节度使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所属州县长吏,实际亦听命于节镇。地方财政“送使”(即将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各州赋税的一部分输送于节度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内地节度使辖区虽是藩卫朝廷的军镇,往往也对朝廷持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唐末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重,互相兼并,相继出现五代十国,其境内节度使亦多跋扈。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后,继承周世宗柴荣政策,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夺节度使之军、政、财权。宋太宗赵灵又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中央,以朝臣赴本州治理政事。此后,节度使成为加授的荣誉职衔。辽、金分别于大州或节镇诸州置节度使,掌管军民两政。元代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6-10-23
展开全部
判官就是相当于法官,但在古时候,判官是像县衙中的师爷一样的一个职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判官应该是法官,就像县令一样的职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就知道阎王爷有个小鬼判官,就是他的秘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