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不能让棺材落地,万一落地了,应该怎么办?
这和习俗有关系,古代人认为棺材落地是犯了大忌讳的,所以会要求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就会选择就地掩埋。
土葬产生原因:人类生存意识引起的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产生土葬,人类丧葬民俗起源于对动物行为的模仿,动物行为属于自然本能。
人对动物的模仿属于文化行为:人性的发展,人伦情感关系进化产生土葬“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
扩展资料:
仪式: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丧葬习俗
中国农村在出殡的时候,有很多讲究,其中一条是不能让棺木落地,这里面有马什么讲究呢?
入土为安是中华传统,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土葬的习惯。
尽管近几十年来,国家为了节约土地和移风易俗,一直在我国推行殡葬制度改革,提倡火葬。但在很多在不少偏远山区农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土葬习俗。
而且这些地区的人在出殡的时候有很多讲究,比如什么时候下葬,棺木由什么人来抬,什么属相的人不能送葬,都不能有一丝马虎。农村出殡最大的讲究,就是当有老人去世的时候,棺木从家里抬出去,不管路途有多远,天气多么不好,棺木都不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这让很多年轻人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说道。
那么农村出殡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让棺材挨着地呢?
其实着不但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
一、是对死者的尊重。
中国有句老话,叫死者为大。一个人死了,不管这个人是德高望重的人,为子孙操劳了一辈子的人;还是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或者是品行不端、自私自利有道德瑕疵的人,都因为去世应该受到尊敬。所谓的死者为大和一了百了就是如此。
之所以把死者的棺木高高抬起,而不是用其它运输工具运送,就是一种盛大的礼仪,就是为了让死者享受崇高的敬意。把棺木放到地上,就沾染了尘埃,就是不洁,也是对死者的不敬,所以不能让死者的棺木挨到地面,以免沾染上尘土。
二、文化的讲究
中国有句古话,叫入土为安,落地生根。老人说,一旦棺材落地,那就等于到家了,在什么地方落地,就在什么地方安葬。只要到了死者的坟地,到了为死者打造的墓穴才能下葬,这时候才能然棺木落地。
不然的话,哪怕棺材有多么重(农村对棺木非常讲究,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如何,尽量买上好的棺木,越是好的棺木,重量越大。),路有多远,抬棺木的人多累,都不能落地。
不过路上累的时候是可以休息的,休息的时候虽然棺木不能落地,但是随行的人会带有长长的木凳子,需要休息了就把那些长木凳子事先放好,把棺木放到木凳子上面。
这时候抬棺木的人就可以喘口气,休息一阵,体力恢复了继续前进。
过去农村没有公路,都是坎坷的土路,遇上下雨天,道路泥泞非常难行,但即便如此,大家也非常严格地遵守这个规矩,一般不会让棺木落地。
为了死者能够安宁,为了生者能够安心。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土葬终究会被火葬这个更文明的方式替代,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人们对死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