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题(关于鲁迅)

以下是少年鲁迅的三则生活事例,请根据这些情况和课文内容,思考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十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 以下是少年鲁迅的三则生活事例,请根据这些情况和课文内容,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十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自上而下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其他同学都很赞赏这种做法,纷纷效仿起来。
材料二: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别的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两寸宽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材料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要经常上当铺、跑药店。又一次,因为买药,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以此鞭策自己。

问题:鲁迅少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展开
 我来答
静满晖04
2010-03-17 · TA获得超过26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三味书屋给了他知识,给了他许多回忆,但是鲁迅却忘不了三味书屋背后的封建制度,它的危害有下: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首先,这只是戏曲中的人物,据考证纯为子虚乌有,况古之帝王岂容如此欺君之人哉;其次,这也是个人的私德问题。)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这虽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责任感,但是科举毕竟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
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所以鲁迅三味书屋不满。

本来不用写那么多,但我想还是写详细点好了,我打得很辛苦啊!!!
深邃又妥善的典范o
2010-03-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童年鲁迅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先生并不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不告知,还有怒色.这体现了三味书屋中沉闷的气息,使鲁迅对上课有一定的反感.体现了封建教育对人的束缚和鲁迅对人身自由的渴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弓笑文Q
2010-03-16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9万
展开全部
封建礼教问题。
在五猖会那篇文章中曾写到
我已忘记游玩时的情景,只记得父亲叫我背的那本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