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莱克星顿的枪声
萨拉托加大捷
这次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北美独立战争主题油画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编辑本段]萨拉托加大捷
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萨拉托加大捷(正中为华盛顿)争的转折点。
英军将领威廉·豪将军自一举夺取费城之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一喜是,多次想夺取费城而未能得逞,仅一个避实就虚的战术就迷惑住了华盛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个中心城市;二喜是,费城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邦联的首都,政治意义非同一般,夺得费城就更加得到伦敦的信任;三喜是,英军依托费城,就能站稳脚跟,消灭大陆军也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华盛顿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作战胜利,鼓动了北美人民的爱国热情,形成了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法国对英国夺取了它的海外殖民地心存不满,开始向大陆军提供大量军火,无疑将会增加英国取胜的困难。但总而言之,他还是比较乐观的,企图寻机一举歼灭大陆军的主力。
费城失守后的华盛顿头脑还算清醒。他没有被以往的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为暂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特别是在费城刚刚落入英军之手的情况下,他完全明白:北美人民所面临的敌人,是曾经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殖民军的大英帝国的军队;美军在战争初期,虽然消耗了英军的部分实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强美弱的力量对比,也没有改变武器装备英优美劣的态势;现在大陆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他们不仅成绩欠佳,而且军队处在缺粮、无农、短饷和枪弹不足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丝毫不能动摇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要同部属们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准备反攻。
正当威廉。豪在费城重新运筹作战计划、华盛顿在福吉谷忙于扩军和训练的时候,他们双方的两个属将却沉不住气了。
首先是豪将军的属将柏戈因,他把圣莱格的撤退看作是无能,把豪将军坐镇费城看作是保守。于是,他未经过豪的批准,便决定把自己的部队兵分三路,强行去攻打阿尔巴尼。
根据相戈因的如意算盘,他把主力放在右翼,由弗雷泽准将率领,全军共2000人。左翼为1100人,由里德塞尔少将率领。
柏戈因自己率中军,靠右翼前进,并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柏戈因的部队作战很勇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士兵为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时常会有野蛮行为,所以柏戈因在出发前曾告诫手下的印第安士兵千万不要剥白人的头皮。印第安人有喜欢剥敌人头皮的习惯,在行进中,一支印第安人部队竟打死了一名亲英派军官的妻子,并剥了她的头皮。这个消息传出来后,本来打算支持英军的保皇派立即改变了态度,纷纷起来抗英。这件事使柏戈因很恼火,预感到这次作战凶多吉少。
英军在行至弗里曼农庄附近,遭遇到美军阿诺德的部队,双方很快交火。战斗开始后,阿诺德发现敌人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便协同摩根插入敌阵。这下敌军顿时大乱,眼看敌军即有崩溃之势,恰巧左翼的里德塞尔驰兵来救,才防止了英军败势。阿诺德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他的上司盖茨不愿发兵,阿诺德只好就此罢休。
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
战斗结束后,阿诺德给他的上司盖茨写了一个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我认为我有责任告诉你,军队在纷纷请战。如果两个星期不采取行动,部队至少将减员4000人,因为他们要生病或开小差。我有理由认为,弗里曼农庄之役若能善加利用,敌军可能早就被消灭了。“这封信显然是责怪盖茨在弗里曼农庄作战中没有增派援兵一事。
盖茨阅读了此信之后,感到很不愉快。所以,他在向大陆会议报告战况时,只字不提阿诺德在弗里曼农庄作战中的功绩。阿诺德得知后,向盖茨提出了抗议。盖茨接到阿诺德的抗议书,便行使他作为长官的权力,宣布免除了阿诺德的职务。
柏戈因得知阿诺德与其上司发生矛盾并被免除职务的消息,喜形于色。他想,要等待援军前来配合作战,还有四五天的时间,这太长了。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援军尚未到来之前对美军营地的左翼进行包抄。柏戈因还找了若干理由说明提前行动的必要性。而这一行动的另一个目标是掩护英军抢掠粮食,因为他们的粮食极度缺乏。
为了这一目的,柏戈因于10月7日决定由他自己亲自挂帅,挑选1500名最精锐的官兵,携带两门12磅大炮,两门曲射炮,6门6磅炮,在菲利普和里德塞尔两位少将和弗雷泽准将协助下,向美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在英国军事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同等人数的部队配备过这么强的指挥官,而且确实也很难找到一支同等人数的精锐部队可以同这支部队相媲美了。然而,这次行动却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
柏戈因率队经过一段行进之后,在茂密森林的掩护下,把部队布列在距美军左翼不到314英里的地段上。同时,派出一支由巡逻骑兵、地方士兵和印第安人组成的部队悄悄穿过森林,进入美军的后方,以便在正面发动进攻的时候对美军进行骚扰。
英军的行动虽然是在森林的掩护之下进行的,但还是被美方发现了。下午,美军中路的先头部队敲起军鼓,号召准备迎战。
盖茨命令军官们奔赴紧急集会地,并派遣副官长威尔金森前去查明原因。
威尔金森手持望远镜,尽管那时望远镜的倍数很小,但他还是从一块开阔地的高坡上,看到了敌军的行动。他还看到,英军抢粮队伍正忙着在一块麦田里割麦子,几个敌军官也正在一个木屋顶上用望远镜观察美方军营。
威尔金森回到军营,向盖茨报告了敌军的位置和行动情况。
他说,敌军的正面是空旷的;他们的两侧有树林,因此,借着树林的掩护,可以对敌军发动攻击。
盖茨听了威尔金森的报告之后立即兴奋起来,回答道:“你的意见有道理,送上门的‘礼物’不能不收。”
盖茨很快就拟订好了一项进攻计划:派遣摩根率领步枪团和一支步兵营穿过树林迂回过去,占据敌人右侧的高地;普尔将军则带领他的由纽约和新罕布什尔军组成的旅以及勒尼德旅的一部,向敌人的左侧挺进。摩根和普尔接到盖茨的命令后,立即向英军占领的高地发动进攻。
柏戈因这时已经命令自己的军队摆好战斗队形。柏戈因刚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好,就听到左侧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右边树木密茂的高地上也爆发了步枪“哒哒”的射击声。这突如其来的炮声、枪声,使他十分惊异和惶惑。普尔率领的部队沿着阿克兰的掷弹兵和威廉斯的炮兵驻扎的山坡不断地向前挺进。阿克兰的掷弹兵首先遭到了猛攻。随着一批又一批英军部队的到来,攻击扩大到整个战线。英军的黑森炮兵随后马上赶到,在他们发射葡萄弹的时候,美军士兵不顾一切地向他们的大炮猛冲过去。就这样,英军的大炮有许多门被美军夺走,美军就用这些大炮来轰击它原来的主人。
美军在战场上的勇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被革职的指挥官阿诺德表率作用的影响。这位勇敢的军官一直盼望打仗,可盖茨却免了他的职,不让他带领军队,因此,他很恼火。一听到战斗声起,他再也按捺不住参战的激情跃上战马出发了。盖茨看到他从军营中跑出去,便喊道:“叫他回来,他会做出冒失的事情来的!”对盖茨的阻拦,不仅阿诺德不听,其他人也没法能挡住。阿诺德策马迅猛向前,率领部队冲到战场。士兵们听从他的命令,跟着他一直攻破了敌军的阵地。
在这段时间里,摩根不断地用轻武器的火力袭扰敌军的右翼,不让敌军右翼给中央阵地以任何支援。弗雷泽将军带着那支精兵一度给右翼很大保护,他骑在一匹铁灰色的战马上,身着校级军官的制服,因而成了摩根的狙击手们的活靶子。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坐骑,另一颗子弹擦过马鬃。
弗雷泽的副官说:“将军,你成了靶子了,最好转移阵地吧!”话音还未落下,弗雷泽就被一名埋伏在树上的狙击手打下马来。当两名掷弹兵把他抬到军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弗雷泽的阵亡无疑对英军的挪弹兵团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此时,布鲁克将军率领一支人数众多的纽约州增援部队开到战场。这对美方来说是增加了胜利的把握,对英方来说则多了几分惧色。战场上的天平开始失衡。拍戈因认识到,英军是遇到硬仗了。柏戈因当时只想到要保全自己的营地。他命令最靠近战线的部队退到战线以内,由菲利普斯将军和里德塞尔将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了防止主力部队被切断退路,他们放弃了大炮。
英军刚刚退入营地,就遭到美军猛烈的进攻。美军在阿诺德带领下,不顾葡萄弹和轻武器的密集火力,一窝蜂似地冲向防线。巴尔卡拉斯勋爵则勇敢地保卫工事。战斗十分激烈,双方都毫不退让。
阿诺德企图冒着死冲进敌人营地,但未能成功,接着他策马驰向德国后备队据守的敌军营地右侧。在那里,布鲁克斯中校正带领着一个马萨诸塞州团发起总攻。阿诺德赶到那里,马上率领一部分土兵攻出一个缺口。但在退却中黑森军的一颗枪弹打死了他的马,打伤了他的一条腿,阿诺德被送回了营地。
这一战役史称贝米斯高地之役,英军死600人,美军死150人。阿诺德立了奇功,后人在战场上为他立了一个特殊的纪念像,那就是一条中了弹的腿。因为立像时阿诺德已成为卖国贼,不能立他的全身像,所以只立了他那一条曾两次中弹的腿。
夜幕降临了,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相戈因在夜间把阵地转移到北面的高地上。那里靠近哈得孙河,前面有一条峡谷掩护。美军在清晨占领了柏戈因放弃的营地。整个白天,双方都只是零零星星但不间断地打炮和用轻武器射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盖茨将军认为,敌人现在处于有利的位置,不值得拼死一战;花费巨大的流血代价去强攻一支据守的敌军,是不可取的。
于是,他采取种种措施来切断敌人的退路,迫使敌人不得不投降。他派遣费洛斯将军带领1400人去占领哈得孙河东侧萨拉托加,俯射对面的高地,还另外派遣一些部队前往乔治潮方向哈得孙更上游的地段。
柏戈因这时已意识到,他除了立即退到萨拉托加以外,别无其它出路。这是一次痛苦的退却,偏又遇上大雨倾盆,道路高低不平,积水很深。马匹缺乏草料,饿得半死,有气无力。天明时,部队停下来休息,同时等待运粮食的船只。3小时以后,部队继续行军,可是过了不久又停顿了下来,为的是防止美军侦察队前来袭击。
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加之中途屡次停顿,直到晚上英军才抵达萨拉托加。此时,一支美军分遣队已经先于他们开到那里,正在菲什基尔的一个居高临下的高地上构筑工事。发现英军后,他们停止了构筑工事,渡过哈得孙河,与驻在河东山头上的弗洛斯将军的部队会合。经过一天一夜行军的英军士兵,几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所以大多数人已没有气力砍树生火。他们就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往泥地上一躺,在连绵不断的雨中睡着了。
10月10日天亮时,美军从后面追来。为了防止遭受美军袭击,柏戈因命令放火烧毁了菲什基尔河南岸的农舍和其他建筑物——斯凯勒将军的大宅邸,连同仓库、粮仓、磨坊和其他附属设施,都被焚烧一空。柏戈因的这个决定,受到敌友两方面的谴责。但是,他却用保存自己的原则来为这一行动辩解:“没有这一决定,我们可能早就变成北美人的俘虏了。”
费洛斯将军的部队驻在哈得孙河对岸的山头上,他们用大炮向英军攻击。由于受到美军炮火的控制,柏戈因的炮兵不能过河,试图退到通向加拿大道路上的乔治堡,以开辟通往爱德华堡的道路。但是,他们的行动很快被盖茨派来的部队挡住了。
这时,哈得孙河对岸沿线各处都部署着美军部队,英军的运粮船遭到射击,有不少船被夺走。为了夺回一些船只,英军又伤亡了不少人。
为了摆脱美军的牵制,柏戈因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决定,由于桥梁无法修复,只好放弃大炮和行李,让士兵们各自背一些粮食连夜挺进,强渡爱德华堡周围的浅滩。
柏戈因的计划还没来得及付诸实行,侦察兵就送来情报说,这些浅滩的对岸有美军驻守,爱德华堡和乔治堡之间的高地上,也有配备着大炮的美军部队驻守。事实上,此时美军对英军已形成了三面的包围。
虽说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柏戈因成为了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但这时的英军主力并没有被消灭,华盛顿还被困在福吉谷,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北美人民手中。但此役不久,改变战争主动权的形势就来临了。
可是,由于攻打丘氏宅邸的部队耽搁了半小时,把整个战斗部署给打乱了。首先是各师的联络被隔绝了;整个战场被硝烟和浓雾笼罩,信息难以传递;总司令无法了解全局情况,原定计划也不知执行得如何。但不管怎样,许多地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沙利文在纳什的北卡罗来纳部队和康韦旅的增援下,越过丘氏宅邸,前进了一英里。由于他的进攻,英军左翼被迫退却。显然,中路的计划在有效地实施着。
格林和斯蒂芬的两个师因需要迁回前进,投入战斗较晚。斯蒂芬师的一部为丘氏宅邸射出的猛烈火力所阻,不得不停下来还击。结果,这两支部队也互相失散了。由米伦伯格旅和斯科特旅组成的格林师,向前推进得也很快,赶走了一个英军轻步兵先头团,抓到了一些俘虏,一直推进到离镇中心市场很近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严阵以待的英军右翼。他们的猛烈进攻对英军显然产生了效果,敌人开始动摇。这时,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的民兵在福尔曼和斯莫伍德的率领下又出现在敌人的右翼。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军队伍莫名其妙地惊慌起来。据说,主要是士兵们把子弹用完了,看到敌人呐喊着向他们冲来,他们就慌了神。韦恩那个师本来已经把敌人驱赶了3英里,突然发现左侧有大批美军靠近,认为是敌军来了,也惊慌起来。士兵们不顾军官们的尽力劝阻,纷纷向后退却。
相反,最初因遭到突然袭击而慌乱不堪的英军这时却镇定下来,反过来向美军发动起进攻来了。美军在卷土重来的英军进攻下,不得不立即把大炮和伤员撤走。撤退持续进行了一整天,一直退到20英里外的珀基奥门溪。
美军虽然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遭到了挫折,但他们大胆进攻日尔曼镇的影响,却比列克星敦战斗和殷克山战斗以来的任何一次战斗都大。一位英国军事史家评论说:“在这次作战中,美方发起攻势,虽然被击退并蒙受损失,却表明他们已经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对手,他们不仅能够坚决地发起冲锋,而且能够秩序井然地撤退。因此,我们有些人原先曾希望同他们打一位就能起决定性作用,就有可能使战争迅速结束。现在人们却不怎么敢抱这种希望了。“这次战斗对美国军队本身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可以从军官们当时写给他们友人的书信中看出。一位军官写道:“虽然我们把一次‘完全的’胜利白白丢掉了,我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个可贵的真理:我们只要奋勇作战就能够打败敌人;我们在运动的速度上远远胜过敌军。我们土气高昂。每经过一次战斗,我们的军队都增添新的劲头,对自己的力量更有信心。再打~两次仗,敌人的情况就一定不那么妙了。”
华盛顿这次撤退时的心情完全不像退居福吉谷时那样低落,因为经历了萨拉托加和日尔曼镇的战斗,他信心十足。之后,他在琅基奥门溪停留了几天,让部队休息和整顿,而自己则开始了新的作战部署。华盛顿打算在兵力增强以后,逐渐向费城靠近,在距费城不到14英里的白沼布置了强有力的阵势。
原来美方曾在费城周围的特拉华河岸设置了堡垒,在河中设置了障碍物。当时的目的是为阻止英军进攻费城,现在华盛顿希望利用这些防御工事围困费城。因为经过日尔曼之战,这些防御工事已经受到很大破坏。
美英双方的指挥官,都想利用河中的堡垒和障碍物来制服对方。英军的豪氏兄弟企图攻占堡垒和障碍物,以巩固费城的防御;华盛顿则想方设法地保住这些堡垒和障碍物,以围困费城。
原来,这些堡垒和障碍物组成的防御体系,建立在特拉华河中的一个地势很低、长满芦苇的小岛上。位于费城下游数英里的斯库尔基尔河口。它由一个坚固的主堡和大量的外堡、炮台组成。小岛与宾夕法尼亚河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河道,河道水下设有牢固的拦河铁索,任何船舰撞到拦河铁索都会有危险。
这个防御体系的两侧一侧为米夫林堡,另一侧为默塞尔堡。
这两个堡垒在费城失守之后都由美军占领。驻守米夫林堡的是塞缪尔。史密斯中校指挥的马里兰军队,他们一直在不断地英勇抗击宾夕法尼亚的河岸上敌军炮台的轰击。默塞尔堡原来由民兵驻守,但华盛顿这时用瓦农将军手下的400名罗得岛大陆军替换了他们。克里斯托弗。格林上校被任命为指挥官。
格林上校是一位勇敢的军官。他过去曾经跟随阿诺德出征加拿大,在魁北克城下的战斗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协助格林上校的是莫杜伊。杜普莱西上尉,他负责指挥炮兵。
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年轻的法国工程师,志愿献身于美国独立事业,并经大陆会议授衔。河道里的拦河铁索就是在他的监督之下建造的。
格林在杜普莱西协助下,加紧在默塞尔堡修建防御工事。有一天,他正在组织施工,惊奇地发现从树林中闪出一支大部队。
从这批人的制服可以看出他们是黑森部队。事实上,他们共有4个营,1200余人,全部由爱出风头的多诺普伯爵指挥。
格林上校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毫不惊慌。他迅速进行了部署,准备进行坚决的抵抗。不一会儿,一名英国军官打着小旗骑着马缓缓而来,还有一名鼓手伴随。他们行至适当距离时停了下来,用鼓声表示他们是来谈判的。那名军官还威胁说,如果守军进行抵抗,就决不轻饶。格林回答道,美军准备与堡垒共存亡。
这位使节回到部队片刻,黑森军在距美军外堡不到半英里的地方架起排炮,开始猛轰。在炮火掩护下,敌军开始冲锋。
这时,美方的外堡只修好一半,而且面铺得很广,来不及配备兵员防守。因此格林和杜普莱西临时决定,部队只作短时间抵抗,在敌军接近时才开枪,然后退入主堡。主堡周围有一道架着木板、布有铁丝网和很深的壕沟组成的保护带。
英军首先进行了炮火打击。多诺普在炮火掩护下带领军队向前挺进。守备部队按照预定安排迅速放弃了外堡。敌人从两处进入,他们以为胜利在握,猛攻主堡的各个部分。截至此时,他们还没有看到美方任何军队。但是,当其中一路从北面接近主堡时,堡垒的炮眼中和左边一个半隐蔽的炮队,突然射出大量的葡萄弹和雨点般的滑膛枪弹,许多英军被葡萄弹和枪弹击毙。幸存的英军仓皇后退。
带领另一路企图攻击主堡南侧的多诺普伯爵的部队,已经越过了鹿砦。一些士兵已经冲过了壕沟,还有一些士兵已经爬过了栅栏。这时候,一阵同样猛烈的炮火和滑膛枪弹射向了他们。一些人当场被击毙,许多人受伤,其余的人被赶了出来。多诺普自己也受了伤,倒在现场。他的副手明格罗德中校也受了重伤,生命垂危。还有一些最优秀的军官也被打死或打伤。
影响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萨拉托加大捷
这次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北美独立战争主题油画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编辑本段]萨拉托加大捷
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萨拉托加大捷(正中为华盛顿)争的转折点。
英军将领威廉·豪将军自一举夺取费城之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一喜是,多次想夺取费城而未能得逞,仅一个避实就虚的战术就迷惑住了华盛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个中心城市;二喜是,费城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邦联的首都,政治意义非同一般,夺得费城就更加得到伦敦的信任;三喜是,英军依托费城,就能站稳脚跟,消灭大陆军也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华盛顿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作战胜利,鼓动了北美人民的爱国热情,形成了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法国对英国夺取了它的海外殖民地心存不满,开始向大陆军提供大量军火,无疑将会增加英国取胜的困难。但总而言之,他还是比较乐观的,企图寻机一举歼灭大陆军的主力。
费城失守后的华盛顿头脑还算清醒。他没有被以往的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为暂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特别是在费城刚刚落入英军之手的情况下,他完全明白:北美人民所面临的敌人,是曾经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殖民军的大英帝国的军队;美军在战争初期,虽然消耗了英军的部分实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强美弱的力量对比,也没有改变武器装备英优美劣的态势;现在大陆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他们不仅成绩欠佳,而且军队处在缺粮、无农、短饷和枪弹不足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丝毫不能动摇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要同部属们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准备反攻。
正当威廉。豪在费城重新运筹作战计划、华盛顿在福吉谷忙于扩军和训练的时候,他们双方的两个属将却沉不住气了。
首先是豪将军的属将柏戈因,他把圣莱格的撤退看作是无能,把豪将军坐镇费城看作是保守。于是,他未经过豪的批准,便决定把自己的部队兵分三路,强行去攻打阿尔巴尼。
根据相戈因的如意算盘,他把主力放在右翼,由弗雷泽准将率领,全军共2000人。左翼为1100人,由里德塞尔少将率领。
柏戈因自己率中军,靠右翼前进,并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柏戈因的部队作战很勇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士兵为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时常会有野蛮行为,所以柏戈因在出发前曾告诫手下的印第安士兵千万不要剥白人的头皮。印第安人有喜欢剥敌人头皮的习惯,在行进中,一支印第安人部队竟打死了一名亲英派军官的妻子,并剥了她的头皮。这个消息传出来后,本来打算支持英军的保皇派立即改变了态度,纷纷起来抗英。这件事使柏戈因很恼火,预感到这次作战凶多吉少。
英军在行至弗里曼农庄附近,遭遇到美军阿诺德的部队,双方很快交火。战斗开始后,阿诺德发现敌人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便协同摩根插入敌阵。这下敌军顿时大乱,眼看敌军即有崩溃之势,恰巧左翼的里德塞尔驰兵来救,才防止了英军败势。阿诺德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他的上司盖茨不愿发兵,阿诺德只好就此罢休。
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
战斗结束后,阿诺德给他的上司盖茨写了一个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我认为我有责任告诉你,军队在纷纷请战。如果两个星期不采取行动,部队至少将减员4000人,因为他们要生病或开小差。我有理由认为,弗里曼农庄之役若能善加利用,敌军可能早就被消灭了。“这封信显然是责怪盖茨在弗里曼农庄作战中没有增派援兵一事。
盖茨阅读了此信之后,感到很不愉快。所以,他在向大陆会议报告战况时,只字不提阿诺德在弗里曼农庄作战中的功绩。阿诺德得知后,向盖茨提出了抗议。盖茨接到阿诺德的抗议书,便行使他作为长官的权力,宣布免除了阿诺德的职务。
柏戈因得知阿诺德与其上司发生矛盾并被免除职务的消息,喜形于色。他想,要等待援军前来配合作战,还有四五天的时间,这太长了。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援军尚未到来之前对美军营地的左翼进行包抄。柏戈因还找了若干理由说明提前行动的必要性。而这一行动的另一个目标是掩护英军抢掠粮食,因为他们的粮食极度缺乏。
为了这一目的,柏戈因于10月7日决定由他自己亲自挂帅,挑选1500名最精锐的官兵,携带两门12磅大炮,两门曲射炮,6门6磅炮,在菲利普和里德塞尔两位少将和弗雷泽准将协助下,向美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在英国军事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同等人数的部队配备过这么强的指挥官,而且确实也很难找到一支同等人数的精锐部队可以同这支部队相媲美了。然而,这次行动却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
柏戈因率队经过一段行进之后,在茂密森林的掩护下,把部队布列在距美军左翼不到314英里的地段上。同时,派出一支由巡逻骑兵、地方士兵和印第安人组成的部队悄悄穿过森林,进入美军的后方,以便在正面发动进攻的时候对美军进行骚扰。
英军的行动虽然是在森林的掩护之下进行的,但还是被美方发现了。下午,美军中路的先头部队敲起军鼓,号召准备迎战。
盖茨命令军官们奔赴紧急集会地,并派遣副官长威尔金森前去查明原因。
威尔金森手持望远镜,尽管那时望远镜的倍数很小,但他还是从一块开阔地的高坡上,看到了敌军的行动。他还看到,英军抢粮队伍正忙着在一块麦田里割麦子,几个敌军官也正在一个木屋顶上用望远镜观察美方军营。
威尔金森回到军营,向盖茨报告了敌军的位置和行动情况。
他说,敌军的正面是空旷的;他们的两侧有树林,因此,借着树林的掩护,可以对敌军发动攻击。
盖茨听了威尔金森的报告之后立即兴奋起来,回答道:“你的意见有道理,送上门的‘礼物’不能不收。”
盖茨很快就拟订好了一项进攻计划:派遣摩根率领步枪团和一支步兵营穿过树林迂回过去,占据敌人右侧的高地;普尔将军则带领他的由纽约和新罕布什尔军组成的旅以及勒尼德旅的一部,向敌人的左侧挺进。摩根和普尔接到盖茨的命令后,立即向英军占领的高地发动进攻。
柏戈因这时已经命令自己的军队摆好战斗队形。柏戈因刚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好,就听到左侧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右边树木密茂的高地上也爆发了步枪“哒哒”的射击声。这突如其来的炮声、枪声,使他十分惊异和惶惑。普尔率领的部队沿着阿克兰的掷弹兵和威廉斯的炮兵驻扎的山坡不断地向前挺进。阿克兰的掷弹兵首先遭到了猛攻。随着一批又一批英军部队的到来,攻击扩大到整个战线。英军的黑森炮兵随后马上赶到,在他们发射葡萄弹的时候,美军士兵不顾一切地向他们的大炮猛冲过去。就这样,英军的大炮有许多门被美军夺走,美军就用这些大炮来轰击它原来的主人。
美军在战场上的勇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被革职的指挥官阿诺德表率作用的影响。这位勇敢的军官一直盼望打仗,可盖茨却免了他的职,不让他带领军队,因此,他很恼火。一听到战斗声起,他再也按捺不住参战的激情跃上战马出发了。盖茨看到他从军营中跑出去,便喊道:“叫他回来,他会做出冒失的事情来的!”对盖茨的阻拦,不仅阿诺德不听,其他人也没法能挡住。阿诺德策马迅猛向前,率领部队冲到战场。士兵们听从他的命令,跟着他一直攻破了敌军的阵地。
在这段时间里,摩根不断地用轻武器的火力袭扰敌军的右翼,不让敌军右翼给中央阵地以任何支援。弗雷泽将军带着那支精兵一度给右翼很大保护,他骑在一匹铁灰色的战马上,身着校级军官的制服,因而成了摩根的狙击手们的活靶子。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坐骑,另一颗子弹擦过马鬃。
弗雷泽的副官说:“将军,你成了靶子了,最好转移阵地吧!”话音还未落下,弗雷泽就被一名埋伏在树上的狙击手打下马来。当两名掷弹兵把他抬到军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弗雷泽的阵亡无疑对英军的挪弹兵团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此时,布鲁克将军率领一支人数众多的纽约州增援部队开到战场。这对美方来说是增加了胜利的把握,对英方来说则多了几分惧色。战场上的天平开始失衡。拍戈因认识到,英军是遇到硬仗了。柏戈因当时只想到要保全自己的营地。他命令最靠近战线的部队退到战线以内,由菲利普斯将军和里德塞尔将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为了防止主力部队被切断退路,他们放弃了大炮。
英军刚刚退入营地,就遭到美军猛烈的进攻。美军在阿诺德带领下,不顾葡萄弹和轻武器的密集火力,一窝蜂似地冲向防线。巴尔卡拉斯勋爵则勇敢地保卫工事。战斗十分激烈,双方都毫不退让。
阿诺德企图冒着死冲进敌人营地,但未能成功,接着他策马驰向德国后备队据守的敌军营地右侧。在那里,布鲁克斯中校正带领着一个马萨诸塞州团发起总攻。阿诺德赶到那里,马上率领一部分土兵攻出一个缺口。但在退却中黑森军的一颗枪弹打死了他的马,打伤了他的一条腿,阿诺德被送回了营地。
这一战役史称贝米斯高地之役,英军死600人,美军死150人。阿诺德立了奇功,后人在战场上为他立了一个特殊的纪念像,那就是一条中了弹的腿。因为立像时阿诺德已成为卖国贼,不能立他的全身像,所以只立了他那一条曾两次中弹的腿。
夜幕降临了,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相戈因在夜间把阵地转移到北面的高地上。那里靠近哈得孙河,前面有一条峡谷掩护。美军在清晨占领了柏戈因放弃的营地。整个白天,双方都只是零零星星但不间断地打炮和用轻武器射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盖茨将军认为,敌人现在处于有利的位置,不值得拼死一战;花费巨大的流血代价去强攻一支据守的敌军,是不可取的。
于是,他采取种种措施来切断敌人的退路,迫使敌人不得不投降。他派遣费洛斯将军带领1400人去占领哈得孙河东侧萨拉托加,俯射对面的高地,还另外派遣一些部队前往乔治潮方向哈得孙更上游的地段。
柏戈因这时已意识到,他除了立即退到萨拉托加以外,别无其它出路。这是一次痛苦的退却,偏又遇上大雨倾盆,道路高低不平,积水很深。马匹缺乏草料,饿得半死,有气无力。天明时,部队停下来休息,同时等待运粮食的船只。3小时以后,部队继续行军,可是过了不久又停顿了下来,为的是防止美军侦察队前来袭击。
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加之中途屡次停顿,直到晚上英军才抵达萨拉托加。此时,一支美军分遣队已经先于他们开到那里,正在菲什基尔的一个居高临下的高地上构筑工事。发现英军后,他们停止了构筑工事,渡过哈得孙河,与驻在河东山头上的弗洛斯将军的部队会合。经过一天一夜行军的英军士兵,几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所以大多数人已没有气力砍树生火。他们就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往泥地上一躺,在连绵不断的雨中睡着了。
10月10日天亮时,美军从后面追来。为了防止遭受美军袭击,柏戈因命令放火烧毁了菲什基尔河南岸的农舍和其他建筑物——斯凯勒将军的大宅邸,连同仓库、粮仓、磨坊和其他附属设施,都被焚烧一空。柏戈因的这个决定,受到敌友两方面的谴责。但是,他却用保存自己的原则来为这一行动辩解:“没有这一决定,我们可能早就变成北美人的俘虏了。”
费洛斯将军的部队驻在哈得孙河对岸的山头上,他们用大炮向英军攻击。由于受到美军炮火的控制,柏戈因的炮兵不能过河,试图退到通向加拿大道路上的乔治堡,以开辟通往爱德华堡的道路。但是,他们的行动很快被盖茨派来的部队挡住了。
这时,哈得孙河对岸沿线各处都部署着美军部队,英军的运粮船遭到射击,有不少船被夺走。为了夺回一些船只,英军又伤亡了不少人。
为了摆脱美军的牵制,柏戈因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决定,由于桥梁无法修复,只好放弃大炮和行李,让士兵们各自背一些粮食连夜挺进,强渡爱德华堡周围的浅滩。
柏戈因的计划还没来得及付诸实行,侦察兵就送来情报说,这些浅滩的对岸有美军驻守,爱德华堡和乔治堡之间的高地上,也有配备着大炮的美军部队驻守。事实上,此时美军对英军已形成了三面的包围。
虽说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柏戈因成为了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但这时的英军主力并没有被消灭,华盛顿还被困在福吉谷,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北美人民手中。但此役不久,改变战争主动权的形势就来临了。
可是,由于攻打丘氏宅邸的部队耽搁了半小时,把整个战斗部署给打乱了。首先是各师的联络被隔绝了;整个战场被硝烟和浓雾笼罩,信息难以传递;总司令无法了解全局情况,原定计划也不知执行得如何。但不管怎样,许多地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沙利文在纳什的北卡罗来纳部队和康韦旅的增援下,越过丘氏宅邸,前进了一英里。由于他的进攻,英军左翼被迫退却。显然,中路的计划在有效地实施着。
格林和斯蒂芬的两个师因需要迁回前进,投入战斗较晚。斯蒂芬师的一部为丘氏宅邸射出的猛烈火力所阻,不得不停下来还击。结果,这两支部队也互相失散了。由米伦伯格旅和斯科特旅组成的格林师,向前推进得也很快,赶走了一个英军轻步兵先头团,抓到了一些俘虏,一直推进到离镇中心市场很近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严阵以待的英军右翼。他们的猛烈进攻对英军显然产生了效果,敌人开始动摇。这时,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的民兵在福尔曼和斯莫伍德的率领下又出现在敌人的右翼。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军队伍莫名其妙地惊慌起来。据说,主要是士兵们把子弹用完了,看到敌人呐喊着向他们冲来,他们就慌了神。韦恩那个师本来已经把敌人驱赶了3英里,突然发现左侧有大批美军靠近,认为是敌军来了,也惊慌起来。士兵们不顾军官们的尽力劝阻,纷纷向后退却。
相反,最初因遭到突然袭击而慌乱不堪的英军这时却镇定下来,反过来向美军发动起进攻来了。美军在卷土重来的英军进攻下,不得不立即把大炮和伤员撤走。撤退持续进行了一整天,一直退到20英里外的珀基奥门溪。
美军虽然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遭到了挫折,但他们大胆进攻日尔曼镇的影响,却比列克星敦战斗和殷克山战斗以来的任何一次战斗都大。一位英国军事史家评论说:“在这次作战中,美方发起攻势,虽然被击退并蒙受损失,却表明他们已经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对手,他们不仅能够坚决地发起冲锋,而且能够秩序井然地撤退。因此,我们有些人原先曾希望同他们打一位就能起决定性作用,就有可能使战争迅速结束。现在人们却不怎么敢抱这种希望了。“这次战斗对美国军队本身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可以从军官们当时写给他们友人的书信中看出。一位军官写道:“虽然我们把一次‘完全的’胜利白白丢掉了,我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个可贵的真理:我们只要奋勇作战就能够打败敌人;我们在运动的速度上远远胜过敌军。我们土气高昂。每经过一次战斗,我们的军队都增添新的劲头,对自己的力量更有信心。再打~两次仗,敌人的情况就一定不那么妙了。”
华盛顿这次撤退时的心情完全不像退居福吉谷时那样低落,因为经历了萨拉托加和日尔曼镇的战斗,他信心十足。之后,他在琅基奥门溪停留了几天,让部队休息和整顿,而自己则开始了新的作战部署。华盛顿打算在兵力增强以后,逐渐向费城靠近,在距费城不到14英里的白沼布置了强有力的阵势。
原来美方曾在费城周围的特拉华河岸设置了堡垒,在河中设置了障碍物。当时的目的是为阻止英军进攻费城,现在华盛顿希望利用这些防御工事围困费城。因为经过日尔曼之战,这些防御工事已经受到很大破坏。
美英双方的指挥官,都想利用河中的堡垒和障碍物来制服对方。英军的豪氏兄弟企图攻占堡垒和障碍物,以巩固费城的防御;华盛顿则想方设法地保住这些堡垒和障碍物,以围困费城。
原来,这些堡垒和障碍物组成的防御体系,建立在特拉华河中的一个地势很低、长满芦苇的小岛上。位于费城下游数英里的斯库尔基尔河口。它由一个坚固的主堡和大量的外堡、炮台组成。小岛与宾夕法尼亚河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河道,河道水下设有牢固的拦河铁索,任何船舰撞到拦河铁索都会有危险。
这个防御体系的两侧一侧为米夫林堡,另一侧为默塞尔堡。
这两个堡垒在费城失守之后都由美军占领。驻守米夫林堡的是塞缪尔。史密斯中校指挥的马里兰军队,他们一直在不断地英勇抗击宾夕法尼亚的河岸上敌军炮台的轰击。默塞尔堡原来由民兵驻守,但华盛顿这时用瓦农将军手下的400名罗得岛大陆军替换了他们。克里斯托弗。格林上校被任命为指挥官。
格林上校是一位勇敢的军官。他过去曾经跟随阿诺德出征加拿大,在魁北克城下的战斗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协助格林上校的是莫杜伊。杜普莱西上尉,他负责指挥炮兵。
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年轻的法国工程师,志愿献身于美国独立事业,并经大陆会议授衔。河道里的拦河铁索就是在他的监督之下建造的。
格林在杜普莱西协助下,加紧在默塞尔堡修建防御工事。有一天,他正在组织施工,惊奇地发现从树林中闪出一支大部队。
从这批人的制服可以看出他们是黑森部队。事实上,他们共有4个营,1200余人,全部由爱出风头的多诺普伯爵指挥。
格林上校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毫不惊慌。他迅速进行了部署,准备进行坚决的抵抗。不一会儿,一名英国军官打着小旗骑着马缓缓而来,还有一名鼓手伴随。他们行至适当距离时停了下来,用鼓声表示他们是来谈判的。那名军官还威胁说,如果守军进行抵抗,就决不轻饶。格林回答道,美军准备与堡垒共存亡。
这位使节回到部队片刻,黑森军在距美军外堡不到半英里的地方架起排炮,开始猛轰。在炮火掩护下,敌军开始冲锋。
这时,美方的外堡只修好一半,而且面铺得很广,来不及配备兵员防守。因此格林和杜普莱西临时决定,部队只作短时间抵抗,在敌军接近时才开枪,然后退入主堡。主堡周围有一道架着木板、布有铁丝网和很深的壕沟组成的保护带。
英军首先进行了炮火打击。多诺普在炮火掩护下带领军队向前挺进。守备部队按照预定安排迅速放弃了外堡。敌人从两处进入,他们以为胜利在握,猛攻主堡的各个部分。截至此时,他们还没有看到美方任何军队。但是,当其中一路从北面接近主堡时,堡垒的炮眼中和左边一个半隐蔽的炮队,突然射出大量的葡萄弹和雨点般的滑膛枪弹,许多英军被葡萄弹和枪弹击毙。幸存的英军仓皇后退。
带领另一路企图攻击主堡南侧的多诺普伯爵的部队,已经越过了鹿砦。一些士兵已经冲过了壕沟,还有一些士兵已经爬过了栅栏。这时候,一阵同样猛烈的炮火和滑膛枪弹射向了他们。一些人当场被击毙,许多人受伤,其余的人被赶了出来。多诺普自己也受了伤,倒在现场。他的副手明格罗德中校也受了重伤,生命垂危。还有一些最优秀的军官也被打死或打伤。
影响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展开全部
美国独立战争-战争过程
战事开始——列克星敦的枪声 1775年4月18日,英国驻马萨诸塞的总督托马斯·盖奇将军得悉民兵在距波士顿21英里的康科德设有武器库,遂出动800名英军奔袭康科德,搜积殖民地民兵的武器,并意图一并拘补该地的“通讯委员会”成员,但却被殖民地居民得悉,并通知了民兵组织“一分钟人”。一分钟人得知消息后,当晚派人驰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报信,并立即作出防位,4月19日清晨,5时左右,英军遭到列克星敦的民兵阻拦,英军突然开火,民兵猝不及防,死伤十多人。随后民兵与英军在正式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正式打响,结果英军损失273人,而殖民地民兵则损失93人。8月23日英王宣布殖民地居民的反抗运动为非法,并声言“宁可不要头上的王冠,也决不会放弃战争”。12月22日,英国当局正式出兵5万征压殖民地民兵。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仪举行,并决定殖民地居民组建正规的大陆军,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全面展开。华盛顿总率大陆军采取持久作战以消耗英军的策略,与英军展开长期的斗争。
美国独立战争武装起义阶段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后,大陆军为解除英军可能由加拿大直下纽约、控制哈得孙河流域的威胁,远征加拿大。1775年11月12日占领蒙特利尔。1776年初进攻魁北克失利。最后退出加拿大。由于大陆军出击加拿大,英国被迫将半数军队留驻加拿大,战斗力被削弱。在波士顿,英军被围困达11个月之久,并于1776年3月被迫撤出。6月,大陆军在南方击退英军对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的进攻,粉碎英军在南方建立基地的企图。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独立。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华盛顿横渡德拉瓦河的情景从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是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北部地区为主要战场,英军采取主动攻势。1775年6月17日,英军与波士顿民兵在邦克山进行首次战斗。1776年7月4日,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美国正式成立。1776年8月,威廉·豪接替盖奇任英军统帅。他以3.2万兵力进攻纽约。英军首先在长岛登陆,经过激战,美方死伤1500人,英方伤亡不到400人。为避免全军覆没,美军以退为进,主动放弃纽约。1776年9月26日英军占领了费城。华盛顿被迫率军退守费城附近的瓦利福奇(福奇谷)过冬。在战争第2阶段,美军以攻击孤立的敌军支队的战术来摆脱所处的被动境地。1776年12月25日夜晚,华盛顿率领美军横渡特拉华河,突袭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的兵营,并在1777年1月3日击溃在普林斯顿的英军3个团。
华盛顿检阅大陆军英军在控制了重要城市和海岸线后,力图速战速决。1777年7月英军兵分三路,攻往奥尔巴尼,以切断殖民地对外联系。但巴利·圣莱杰部在莫霍克谷遭民兵袭击,退回加拿大。约翰·伯戈因统率的北路英军约7200余人沿尚普伦湖北上,到达哈得孙河上游。他派往佛蒙特的一支1000人的分遣队,在柏宁顿被佛蒙特绿山青年义勇军全歼。伯戈因行动迟缓,从蒙特利尔南下时,也遇到新英格兰民兵的强烈抵抗,并在9月19日弗里曼农庄及10月7日贝米斯高地的两次战斗中惨败,结果被迫退往萨拉托加。美军立即以3倍兵力包围该地的英军,伯戈因无法再战,被逼于10月17日率领5700名英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变美国独立战争的形势,使大陆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英军行军的情景从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移向南部地区。美国开始在国际外交上获得优势,法国、西班牙、荷兰亦相继加入战团,协助美军对抗英军。1778年2月,法国正式承认美国,并与其互订军事同盟。1778年6月,法国对英国宣战,1779年6月西班牙与法国缔结联盟,以法国同盟者身分在海上参加反英战争。1780年12月荷兰亦加入战团,对英宣战。英国在国际社会被众列强孤立并被逼在欧、亚、美三洲同时作战。英、美双方力量趋于平衡,英军担心法国舰队封锁特拉华河,于是撤出费城,集中兵力退守纽约城。1778年,亨利·克林顿接替豪任英军统帅,英军占领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但在1779年9月却反被美法联军包围。1780年春天,英军进围查尔斯顿,该年5月英军成功逼降被围的南方美军,克林顿以为南方胜局已定,率军返回纽约,派查尔斯·康沃利斯固守查尔斯顿。然而1781年1月南方美军却成功引诱英军至金山地区考彭斯,并将其围歼。该年3月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吉尔福德被美军大败。该年4月康沃利斯统率英军向北撤至弗吉尼亚。而美军则由格林统率,挥师南下一举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全部南方国土。战至此时,英军已渐露败绩。
美国独立战争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华盛顿在约克镇接受康沃利斯率领英军投降的情景从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是美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4月大陆军开始战略反攻,纳撒尼尔·格林率领大陆军南下转战南卡罗来纳,迫使英军退守海岸线。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亚,追击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一支大陆军。但拉法耶特摆脱了英军的追击。1781年8月,康沃利斯统率7000名英军死守弗吉尼亚的约克镇。1781年8月,法美联军由华盛顿统率,南下弗吉尼亚,而增援的法国舰队也在法国海军司令德格拉斯伯爵率领下由西印度群岛调来,进入切萨皮克湾,进抵约克镇城外的海面,并且击退了增援的英国舰队,掌握了制海权。9月28日,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伯爵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侯爵部大陆军会合,法美联军共1.7万人完成了对约克镇的合围。康沃利斯无路可退,只得于1781年10月17日与美法联军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驻守约克镇的英军共8000人正式投降。此后,双方只有数次海上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其余战事已大致停止。约克镇围城战役之后,英国议会被迫赞成议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两国签署《美英巴黎和约》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在国际的援助下,以8年的时间,300万的人口击败了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国英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动了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战争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战事开始——列克星敦的枪声 1775年4月18日,英国驻马萨诸塞的总督托马斯·盖奇将军得悉民兵在距波士顿21英里的康科德设有武器库,遂出动800名英军奔袭康科德,搜积殖民地民兵的武器,并意图一并拘补该地的“通讯委员会”成员,但却被殖民地居民得悉,并通知了民兵组织“一分钟人”。一分钟人得知消息后,当晚派人驰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报信,并立即作出防位,4月19日清晨,5时左右,英军遭到列克星敦的民兵阻拦,英军突然开火,民兵猝不及防,死伤十多人。随后民兵与英军在正式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正式打响,结果英军损失273人,而殖民地民兵则损失93人。8月23日英王宣布殖民地居民的反抗运动为非法,并声言“宁可不要头上的王冠,也决不会放弃战争”。12月22日,英国当局正式出兵5万征压殖民地民兵。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仪举行,并决定殖民地居民组建正规的大陆军,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全面展开。华盛顿总率大陆军采取持久作战以消耗英军的策略,与英军展开长期的斗争。
美国独立战争武装起义阶段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后,大陆军为解除英军可能由加拿大直下纽约、控制哈得孙河流域的威胁,远征加拿大。1775年11月12日占领蒙特利尔。1776年初进攻魁北克失利。最后退出加拿大。由于大陆军出击加拿大,英国被迫将半数军队留驻加拿大,战斗力被削弱。在波士顿,英军被围困达11个月之久,并于1776年3月被迫撤出。6月,大陆军在南方击退英军对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的进攻,粉碎英军在南方建立基地的企图。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独立。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华盛顿横渡德拉瓦河的情景从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是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北部地区为主要战场,英军采取主动攻势。1775年6月17日,英军与波士顿民兵在邦克山进行首次战斗。1776年7月4日,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美国正式成立。1776年8月,威廉·豪接替盖奇任英军统帅。他以3.2万兵力进攻纽约。英军首先在长岛登陆,经过激战,美方死伤1500人,英方伤亡不到400人。为避免全军覆没,美军以退为进,主动放弃纽约。1776年9月26日英军占领了费城。华盛顿被迫率军退守费城附近的瓦利福奇(福奇谷)过冬。在战争第2阶段,美军以攻击孤立的敌军支队的战术来摆脱所处的被动境地。1776年12月25日夜晚,华盛顿率领美军横渡特拉华河,突袭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的兵营,并在1777年1月3日击溃在普林斯顿的英军3个团。
华盛顿检阅大陆军英军在控制了重要城市和海岸线后,力图速战速决。1777年7月英军兵分三路,攻往奥尔巴尼,以切断殖民地对外联系。但巴利·圣莱杰部在莫霍克谷遭民兵袭击,退回加拿大。约翰·伯戈因统率的北路英军约7200余人沿尚普伦湖北上,到达哈得孙河上游。他派往佛蒙特的一支1000人的分遣队,在柏宁顿被佛蒙特绿山青年义勇军全歼。伯戈因行动迟缓,从蒙特利尔南下时,也遇到新英格兰民兵的强烈抵抗,并在9月19日弗里曼农庄及10月7日贝米斯高地的两次战斗中惨败,结果被迫退往萨拉托加。美军立即以3倍兵力包围该地的英军,伯戈因无法再战,被逼于10月17日率领5700名英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变美国独立战争的形势,使大陆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英军行军的情景从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移向南部地区。美国开始在国际外交上获得优势,法国、西班牙、荷兰亦相继加入战团,协助美军对抗英军。1778年2月,法国正式承认美国,并与其互订军事同盟。1778年6月,法国对英国宣战,1779年6月西班牙与法国缔结联盟,以法国同盟者身分在海上参加反英战争。1780年12月荷兰亦加入战团,对英宣战。英国在国际社会被众列强孤立并被逼在欧、亚、美三洲同时作战。英、美双方力量趋于平衡,英军担心法国舰队封锁特拉华河,于是撤出费城,集中兵力退守纽约城。1778年,亨利·克林顿接替豪任英军统帅,英军占领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但在1779年9月却反被美法联军包围。1780年春天,英军进围查尔斯顿,该年5月英军成功逼降被围的南方美军,克林顿以为南方胜局已定,率军返回纽约,派查尔斯·康沃利斯固守查尔斯顿。然而1781年1月南方美军却成功引诱英军至金山地区考彭斯,并将其围歼。该年3月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吉尔福德被美军大败。该年4月康沃利斯统率英军向北撤至弗吉尼亚。而美军则由格林统率,挥师南下一举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全部南方国土。战至此时,英军已渐露败绩。
美国独立战争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华盛顿在约克镇接受康沃利斯率领英军投降的情景从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是美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4月大陆军开始战略反攻,纳撒尼尔·格林率领大陆军南下转战南卡罗来纳,迫使英军退守海岸线。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亚,追击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一支大陆军。但拉法耶特摆脱了英军的追击。1781年8月,康沃利斯统率7000名英军死守弗吉尼亚的约克镇。1781年8月,法美联军由华盛顿统率,南下弗吉尼亚,而增援的法国舰队也在法国海军司令德格拉斯伯爵率领下由西印度群岛调来,进入切萨皮克湾,进抵约克镇城外的海面,并且击退了增援的英国舰队,掌握了制海权。9月28日,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伯爵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侯爵部大陆军会合,法美联军共1.7万人完成了对约克镇的合围。康沃利斯无路可退,只得于1781年10月17日与美法联军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驻守约克镇的英军共8000人正式投降。此后,双方只有数次海上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其余战事已大致停止。约克镇围城战役之后,英国议会被迫赞成议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两国签署《美英巴黎和约》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在国际的援助下,以8年的时间,300万的人口击败了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国英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动了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战争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参考资料: http://www.hudong.com/wiki/%E7%BE%8E%E5%9B%BD%E7%8B%AC%E7%AB%8B%E6%88%98%E4%BA%89#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次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意义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影响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意义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影响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