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粒子跟随路径?
http://video.hxsd.com/playlist/4696_1这个视频中在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命令是怎么实现的?就是给粒子那一层,刚给粒子加了关键帧后,时间轴上就...
http://video.hxsd.com/playlist/4696_1
这个视频中在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就是给粒子那一层,刚给粒子加了关键帧后,时间轴上就出现了一行文字,然后又在粒子层中拉出一条线连上轨迹层里的一个命令。为什么我都没有实现呢?请贵人帮帮忙吧!!100分 急急急急急!!!在线等!!! 展开
这个视频中在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就是给粒子那一层,刚给粒子加了关键帧后,时间轴上就出现了一行文字,然后又在粒子层中拉出一条线连上轨迹层里的一个命令。为什么我都没有实现呢?请贵人帮帮忙吧!!100分 急急急急急!!!在线等!!!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AlT+右键点击par里面的xy位置,连接到wirte on上的xy位置。ok!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AiPPT
2024-09-19 广告
2024-09-19 广告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市面上涌现了许多实用易操作的AI生成工具1、简介:AiPPT: 这款AI工具智能理解用户输入的主题,提供“AI智能生成”和“导入本地大纲”的选项,生成的PPT内容丰富多样,可自由编辑和添加元素,图表类型包括柱状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AiPPT提供
2010-04-02
展开全部
它拖拽到你要跟随的那层的某个属性上就可以了,你说的那个应该是拖拽到了轨迹层的位移属性上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4-01
展开全部
粒子对撞机
粒子对撞机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简介
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
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束流强度及一定能量时使其在相向运动状态下
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相互作用反应率,便于测量。
用高能粒子轰击静止靶(粒子)时,只有质心系中的能量才是粒子相互作用的有
效能量,它只占实验室系中粒子总能量的一部分。如果射到靶上的粒子能量为E,则
对靶中同种粒子作用的质心系能量约为(E为粒子的静止能量)。可见,随着E的增高,
用于相互作用的那部分能量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即被加速粒子能量的利
用效率越来越低,但是,如果是两个能量为E的相向运动的同种高能粒子束对撞,则
质心系能量约为2E,即粒子全部能量均可用来进行相互作用。可见,为了得到相同的
质心系能量,所需的加速器能量将比对撞机大得多。如果对撞机能量为E,则相应的
加速器能量应为2E2/E。例如,能量为2×300GeV的质子、质子对撞机,同一台能量
为180000GeV的质子加速器相当,建造这样高能量的加速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经
济条件仍然是不可及的。但建造上述能量或更高一些能量的对撞机是完全可行的,这
就是近20年来对撞机得到广泛发展的原因之一。
对撞机的主要指标除能量外还有亮度。所谓对撞机的亮度是指该对撞机中所发生
内部追踪系统管道的前半段
的相互作用反应率除以该相互作用的反应截面。显然亮度越高对撞机的性能就越
好,1986年时对撞机达到的亮度约在1029~1032cm-2·s-1。
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加速器的设计者就有过利用对撞束来获得更高质心系
能量的设想,但是鉴于加速器中束流的强度太低,束流密度远低于靶的粒子密度,双束
对撞引起的相互作用反应率将比束流轰击固定靶时发生的反应率低106倍,这样,很难进
行最低限度的测量,这种设想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人们开始懂得依靠积累技
术,可以获得必要强度的束流,从而使对撞机的研究真正被提到日程上来。
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造价低,技术简单,因此它是首先研究的对象。最初的两台对
撞机是1961年投入运行的,不久又相继出现了好几台低能量的电子对撞机。B.里希特
就是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上发现著名的J/ψ粒子的
(同时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由丁肇中教授发现),为近代高能物理的发展作
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一成就为后来人们下决心建造更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建成的质子对撞机如欧洲核子中心代号ISR的交叉储存环,其能量为2×
31GeV,它于1971年已投入运行。由于电子冷却及随机冷却技术(见加速器技术和原理的发展)的成功,使反质
子束的性能大大得到改善,而且束流可以积累到足够的强度,从而有可能在同一环中进
行质子-反质子对撞。欧洲核子中心于1981年将一台能量为400GeV的质子同步加速
器(即SPS)改建成质子-反质子对撞机,并于1983年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实验成果,
发现了W±、Z0粒子。
对撞机特点与同步加速器极为相似,对撞机呈环形,沿环安放着磁铁系
统、高频系统、真空系统以及探测和校正系统等。此外,它沿圆环还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专供对撞用的特殊长直线节,探测仪器就被安置在长直线节内的对撞点附近的空间
中。使电荷相反,静止质量相同的两束粒子相碰比较简单,只要建立一个环就行了
如果是电荷相同的同种粒子相撞,就必须要建立两个环。两个环的外加磁场
方向相反。这两个环可以建在同一平面中,使其在几个交叉的地方进行对撞;也可以
建立在上下两个不同平面中,用特殊的电磁场使两种粒子在长直线节内
相撞,此外,高能量的对撞机还需要用一台高能加速器(一般用同步加速器
或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先把粒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再注入到对撞机中去进行积
累,进一步加速及对撞。积累、加速及对撞是对撞机的三大机能,所谓积累是设法把高
能加速器在不同时间加速出来的脉冲粒子束团积累在对撞机环形真空室(称为储存
环)中。一般需要积累几十或上千个束团,才能达到对撞所需的强度。电子同步加
速器的束流团的积累是依靠同步辐射来完成的,同步辐射虽然使同步加速器的能量难
于进一步提高,但却使得电子束的横向及纵向的尺寸在加速过程中大大收缩,即密度
大大提高,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积累一股很强的电子束流。质子却没有这种特性,这
就需要用动量积累过程来得到强流质子束。积累以后,对撞机还可以将注入其中的高
能粒子进一步加速到更高的能量,对撞机的这一作用与普通的同步加速器完全一样,
粒子的能量是由安置在圆环上的高频加速腔供给的,在整个加速过程中,对撞机的磁
场逐渐上升,高频腔的频率也被严格控制得与被加速粒子的回旋频率一样或成整数
倍,从而使粒子不断地被加速到更高能量。当粒子被加速到预定能量后,对撞机的磁
场就被维持在相应的恒定值上,粒子束就在环形真空室中不断地回旋,两束并在对撞
区域内某点发生对撞。这时布置在对撞区周围的测量仪器,就可对碰撞时发生的事例不
断地进行测量,剩下的没有起反应的粒子将继续在环里回旋运动,等到下一次到达对撞
区时再度发生对撞。一直到束流的强度降低到不能再作物理实验为止,这时两股束流
的寿命也就中止了。束流的寿命一般可达几小时或几十小时,所以作为注入器的高能
加速器只有在积累过程中才把粒子束流提供给对撞机,而在对撞的过程中,还可供轰
击静止靶的物理实验用。为了增加对撞的几率(即提高对撞机的亮度),70年代初期,
出现了在对撞区中插入一种特殊的称为低包络插入节的聚焦结构,使束流在对撞点的
横截面受到强烈的压缩,从而使对撞点的束流密度大大增加。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
使70年代建造的对撞机的亮度比以前提高了一两个数量级。另外,为了尽可能的延长
束流的寿命,对撞机环内的真空度平均不得低于10-8~10-9Torr,尤其是在对撞区附
近。为了减少物理实验的本底,即为了保证使束流与束流发生对撞的几率大大超过束
流与残余气体相撞的几率,真空度应维持在10-10~10-11Torr左右。所以大体积高真空
这一技术也随着对撞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了。
对撞机的类型电子-正电子对撞机又称正负电子对撞机,由于
正负电子的电荷相反,所以这种对撞机只要建立一个环就可以了。相应的造价就比较
低,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对撞机大部分是属于这一类的。
但是,由于电子回旋时引起的同步辐射损失,使这种对撞机能量的进一步提高发
生了困难,因为同步辐射功率与电子的能量二次方成正比,且与回旋半径的平方成反
比,为了减少辐射损失,一般高能量的电子对撞机均采用大半径方案,即采用只有几
千高斯的低磁场来控制电子的运动,即使如此,目前电子对撞机的最高能量仍然受到
很大的限制,例如,10GeV的电子在曲率半径为100m的对撞机中运动时,每圈的辐射损失
约为10MeV,如果对撞机中的回旋电流为1A,要补偿这束电子流的辐射损失,就需要平
均功率为10MW的高频功率。假如正电子流也为1A,则总的平均功率为20MW,由此可
见,对撞机中高加速频系统的功率绝大部分是用来补偿这一同步辐射损失的。
辐射特性虽然给电子能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困难,但也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因
为电子或正电子注入对撞机后,由于电子的辐射损失,使电子截面受到强烈的压缩,
电子很快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区域中,其余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纳再一次注入的电子,这
样使积累过程简化,而且允许采用较低能量的注入器,通常采用直线加速器,也有采
用电子同步加速器的。
这种对撞机中所需的正电子是由能量为几十兆电子伏以上的电子打靶后产生的,
为了得到尽可能强的正电子束,往往需要建造一台低能量的强流电子直线加速器。另
外产生出来的正电子束尚需再度注入到注入器中,与电子一起加速到必要的能量,再
注入到对撞机中去。由于正电子束的强度只及电子束的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所以需
要几分甚至几十分钟的积累,才能达到足够的强度。
质子-质子对撞机这种对撞机需要建造两个环,分别储存两束相反方向回
旋的质子束,才能实行质子与质子的对撞。由于质子作回旋运动时,其同步辐射要比
电子小得多,在目前质子达到的能量范围内,可以略去不计,因此为缩小这类对撞机
的规模,尽量采用强磁场,这就需要采用超导磁体。另外,质子束的积累也不如电子对
撞机那样方便,它必须依靠动量空间的积累来实现。为此,必须首先在高能同步加速
器中,将质子加速到高能(一般为几十吉电子伏),依靠绝热压缩,将质子束的动量
散度压缩上百倍,再注入到对撞机中去进行积累,质子对撞机中的高频加速系统主要
是用来进行动量空间的积累及积累完毕后的进一步加速,因此所需要的高频功率也比
电子对撞机小得多。由于上述原因,质子-质子对撞机的规模要比电子-正电子对撞
机大,投资也较高。
质子-反质子对撞机质子与反质子的质量相同,电荷相反,也只需要造
一个环就能进行对撞。这种对撞机发展得较晚,主要原因在于由高能质子束打靶产生
的反质子束强度既弱,性能又差,无法积累到足够的强度与质子对撞。70年代后期,
“冷却”技术的成功,给予这种对撞机巨大的生命力(见加速器技术和原理的发
展)。
由于冷却技术的成功,使得现有的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只要它的磁铁性能及真
空度够好的话,均有可能可以改成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今后再建的超高能质子同步
加速器,均考虑了同时进行质子-反质子对撞的可能,由此可见,这一技术成功的意
义是何等重要。
实现质子-反质子对撞虽然比质子-质子对撞能节省一个大环,但也有一定的弱
点,主要是由于尽管经过冷却及积累,反质子的强度仍然比质子的低得多,这样使得质
子-反质子对撞机的亮度比质子-质子对撞机低得多,前者最大为1029~1030cm-2·s-
1,后者则为1032cm-2·s-1。
电子-质子对撞机这种对撞机的主要困难在于电子束的横截面很小,线
度约为几分之一毫米,而质子的横截面较大,线度约为一厘米左右。前者束流较密集,
后者较疏松,两者相撞时作用几率很小,目前正在研究中,实现这种对撞需建立两个
环,一个是低磁场的常规磁铁环,以储存及加速电子;另一个是高场的超导磁体环,以
储存并加速质子,两个环的半径相同并放在同一隧道中,所以电子的能量通常是几十
吉电子伏,质子的能量为几百吉电子伏。随着加速器技术的提高,为了节约投资,新建
的巨型加速器,往往在一个隧道中建造三个环,以便可能进行多种粒子对撞,例如质
子质子、质子-反质子,电子-正电子、质子-电子对撞。
电子直线对撞机为避免电子作回旋运动时同步辐射损失引起的困难,早
在1965年已有人指出,在电子能量高于上百吉电子伏时,应采用直线型来进行对撞,
就是说,应采用两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两股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子束(或正负电子
束)待达到预定能量后,两股电子束被引出并在某点相碰。碰撞一次后的电子束即被
遗弃,不再重复利用。当然,只有当这些被遗弃的电子束单位时间所带走的能量小于
环形对撞机中同步辐射的损失功率,这种方案才会被考虑。另外,由于电子直线加速
功率的限制,每秒能提供的电子束脉冲数是有限的,所以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碰撞次
数也比环形对撞机少得多,为了保证直线对撞机与环形对撞机有相同的亮度,要求在
碰撞点的横截面进一步压缩,约比环形对撞机中的碰撞截面小几十到几百倍,十多年
来技术上的进展,使这种对撞机受到重视,有关的各种问题正在解决中。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工作原理
大型强子对撞机主要由一个27公里长的超导磁体环和许多促使粒子能沿着特定方向传播的加速结构组成。在这
对撞机内部
个加速器里面,2束高能粒子流在彼此相撞之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传播。这两束粒子流分别通过不同光束管,向相反方向传播,这两根管子都处于超高真空状态。一个强磁场促使它们围绕那个加速环运行,这个强磁场是利用超导电磁石获得的。这些超导电磁石是利用特殊电缆线制成的,它们在超导状态下进行操作,有效传导电流,没有电阻消耗或能量损失。要达到这种结果,大约需要将磁体冷却到零下271摄氏度,这个温度比外太空的温度还低。由于这个原因,大部分加速器都与一个液态氦分流系统和其他设备相连,这个液态氦分流系统是用来冷却磁体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利用数千个种类不同,型号各异的磁体,给该加速器周围的粒子束指引方向。这些磁体中包括15米长的1232双极磁体和392四极磁体,1232双极磁体被用来弯曲粒子束,392四极磁体每个都有5到7米长,它们被用来集中粒子流。在碰撞之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利用另一种类型的磁体"挤压"粒子,让它们彼此靠的更近,以增加它们成功相撞的机会。这些粒子非常小,让它们相撞,就如同让从相距10公里的两地发射出来的两根针相撞一样。
这个加速器、它的仪器和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的操作器,都安装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控制中心的同一座建筑内。在这里,大型强子对撞机内的粒子流将在加速器环周围的4个区域相撞,这4个区域与粒子探测器的位置相对应。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有关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名词解释
1、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产生快速带电粒子束的装置。它利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将电子、质子或重离子等带电粒子加速,能提供速度甚至接近光速的各种高能量的带电粒子束,是人们改变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认识物质深层结构的重要工具。
2、粒子对撞机。
粒子对撞机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3、强子。
强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所有受到强相互作用影响的亚原子粒子都被称为强子。
4、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是一套描述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电磁力这3种基本力以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迄今,几乎所有对这3种力的实验结果都符合这套理论的预测,但标准模型并非万有理论,因为它并没有描述引力。标准模型还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5、希格斯玻色子。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科学家寻找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为了修补标准模型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他粒子基本都已被实验证实,唯有希格斯玻色子仍未现身。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机近况
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两束质子将以光速撞击,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霍金下注百元打赌称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
当地时间9月1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将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台全球目前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使两束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制造出"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从而揭开有关宇宙形成和结构的秘密。
工程耗资54.6亿美元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于10日把第一批质子注入对撞机,开始加速测试。这些质子束将以反时钟方向运动,在测试成功的前提下,科学家可能将在一个月后注入另一道顺时针方向运动的质子束,接着让它们正面撞击。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迎面撞击将产生巨大能量,瞬间热度比太阳还要热10万倍。对撞机内部的四个撞击点都安装有高度精确的探测器,撞击发生时,计算机将记录下大爆炸的数据以及产生的各种物质,世界各地10万余名科学家将对获得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
LHC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建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隧道内将维持在-271℃的极低温。这一温度将会出现超导现象,使得粒子在管道中几乎不受任何阻力,以至接近光速。对撞机从2003年开始建造,参与该项目的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整个工程耗去54.6亿美元。
将丰富人类对宇宙了解
科学家希望,能够在对撞机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帮助下,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瞬间状况,探秘"希格斯玻色子"(Higgsboson),"暗物质","暗能量"等其他未解之谜。希格斯玻色子以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名字命名,他在44年前提出,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以及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这种粒子给其他粒子赋予了质量,但它一直未被发现。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LHC产生的能量还不足以让科学家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为此他还下了100美元赌注。不过霍金表示:不管发现什么,撞击结果将大大丰富人类对宇宙结构的了解。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伯特·艾马表示,他相信科学家将借助于这一机器获得重大突破性发现。艾马称,获得初步实验结果可能需要耐心等待,一次试运行足以产生一大堆数据,科学家需要大量时间分析。
数字
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将近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光速的99.9999991%。
粒子流每秒可在周长为26.659公里的隧道内狂飙11245圈。
7万亿
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相当于质子静止质量所含能量的7000倍
10万
运行方向相反的两束高速粒子流一旦对撞,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最高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
粒子对撞机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简介
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
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束流强度及一定能量时使其在相向运动状态下
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相互作用反应率,便于测量。
用高能粒子轰击静止靶(粒子)时,只有质心系中的能量才是粒子相互作用的有
效能量,它只占实验室系中粒子总能量的一部分。如果射到靶上的粒子能量为E,则
对靶中同种粒子作用的质心系能量约为(E为粒子的静止能量)。可见,随着E的增高,
用于相互作用的那部分能量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即被加速粒子能量的利
用效率越来越低,但是,如果是两个能量为E的相向运动的同种高能粒子束对撞,则
质心系能量约为2E,即粒子全部能量均可用来进行相互作用。可见,为了得到相同的
质心系能量,所需的加速器能量将比对撞机大得多。如果对撞机能量为E,则相应的
加速器能量应为2E2/E。例如,能量为2×300GeV的质子、质子对撞机,同一台能量
为180000GeV的质子加速器相当,建造这样高能量的加速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经
济条件仍然是不可及的。但建造上述能量或更高一些能量的对撞机是完全可行的,这
就是近20年来对撞机得到广泛发展的原因之一。
对撞机的主要指标除能量外还有亮度。所谓对撞机的亮度是指该对撞机中所发生
内部追踪系统管道的前半段
的相互作用反应率除以该相互作用的反应截面。显然亮度越高对撞机的性能就越
好,1986年时对撞机达到的亮度约在1029~1032cm-2·s-1。
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加速器的设计者就有过利用对撞束来获得更高质心系
能量的设想,但是鉴于加速器中束流的强度太低,束流密度远低于靶的粒子密度,双束
对撞引起的相互作用反应率将比束流轰击固定靶时发生的反应率低106倍,这样,很难进
行最低限度的测量,这种设想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人们开始懂得依靠积累技
术,可以获得必要强度的束流,从而使对撞机的研究真正被提到日程上来。
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造价低,技术简单,因此它是首先研究的对象。最初的两台对
撞机是1961年投入运行的,不久又相继出现了好几台低能量的电子对撞机。B.里希特
就是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上发现著名的J/ψ粒子的
(同时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由丁肇中教授发现),为近代高能物理的发展作
出了很大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一成就为后来人们下决心建造更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建成的质子对撞机如欧洲核子中心代号ISR的交叉储存环,其能量为2×
31GeV,它于1971年已投入运行。由于电子冷却及随机冷却技术(见加速器技术和原理的发展)的成功,使反质
子束的性能大大得到改善,而且束流可以积累到足够的强度,从而有可能在同一环中进
行质子-反质子对撞。欧洲核子中心于1981年将一台能量为400GeV的质子同步加速
器(即SPS)改建成质子-反质子对撞机,并于1983年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实验成果,
发现了W±、Z0粒子。
对撞机特点与同步加速器极为相似,对撞机呈环形,沿环安放着磁铁系
统、高频系统、真空系统以及探测和校正系统等。此外,它沿圆环还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专供对撞用的特殊长直线节,探测仪器就被安置在长直线节内的对撞点附近的空间
中。使电荷相反,静止质量相同的两束粒子相碰比较简单,只要建立一个环就行了
如果是电荷相同的同种粒子相撞,就必须要建立两个环。两个环的外加磁场
方向相反。这两个环可以建在同一平面中,使其在几个交叉的地方进行对撞;也可以
建立在上下两个不同平面中,用特殊的电磁场使两种粒子在长直线节内
相撞,此外,高能量的对撞机还需要用一台高能加速器(一般用同步加速器
或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先把粒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再注入到对撞机中去进行积
累,进一步加速及对撞。积累、加速及对撞是对撞机的三大机能,所谓积累是设法把高
能加速器在不同时间加速出来的脉冲粒子束团积累在对撞机环形真空室(称为储存
环)中。一般需要积累几十或上千个束团,才能达到对撞所需的强度。电子同步加
速器的束流团的积累是依靠同步辐射来完成的,同步辐射虽然使同步加速器的能量难
于进一步提高,但却使得电子束的横向及纵向的尺寸在加速过程中大大收缩,即密度
大大提高,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积累一股很强的电子束流。质子却没有这种特性,这
就需要用动量积累过程来得到强流质子束。积累以后,对撞机还可以将注入其中的高
能粒子进一步加速到更高的能量,对撞机的这一作用与普通的同步加速器完全一样,
粒子的能量是由安置在圆环上的高频加速腔供给的,在整个加速过程中,对撞机的磁
场逐渐上升,高频腔的频率也被严格控制得与被加速粒子的回旋频率一样或成整数
倍,从而使粒子不断地被加速到更高能量。当粒子被加速到预定能量后,对撞机的磁
场就被维持在相应的恒定值上,粒子束就在环形真空室中不断地回旋,两束并在对撞
区域内某点发生对撞。这时布置在对撞区周围的测量仪器,就可对碰撞时发生的事例不
断地进行测量,剩下的没有起反应的粒子将继续在环里回旋运动,等到下一次到达对撞
区时再度发生对撞。一直到束流的强度降低到不能再作物理实验为止,这时两股束流
的寿命也就中止了。束流的寿命一般可达几小时或几十小时,所以作为注入器的高能
加速器只有在积累过程中才把粒子束流提供给对撞机,而在对撞的过程中,还可供轰
击静止靶的物理实验用。为了增加对撞的几率(即提高对撞机的亮度),70年代初期,
出现了在对撞区中插入一种特殊的称为低包络插入节的聚焦结构,使束流在对撞点的
横截面受到强烈的压缩,从而使对撞点的束流密度大大增加。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
使70年代建造的对撞机的亮度比以前提高了一两个数量级。另外,为了尽可能的延长
束流的寿命,对撞机环内的真空度平均不得低于10-8~10-9Torr,尤其是在对撞区附
近。为了减少物理实验的本底,即为了保证使束流与束流发生对撞的几率大大超过束
流与残余气体相撞的几率,真空度应维持在10-10~10-11Torr左右。所以大体积高真空
这一技术也随着对撞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了。
对撞机的类型电子-正电子对撞机又称正负电子对撞机,由于
正负电子的电荷相反,所以这种对撞机只要建立一个环就可以了。相应的造价就比较
低,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对撞机大部分是属于这一类的。
但是,由于电子回旋时引起的同步辐射损失,使这种对撞机能量的进一步提高发
生了困难,因为同步辐射功率与电子的能量二次方成正比,且与回旋半径的平方成反
比,为了减少辐射损失,一般高能量的电子对撞机均采用大半径方案,即采用只有几
千高斯的低磁场来控制电子的运动,即使如此,目前电子对撞机的最高能量仍然受到
很大的限制,例如,10GeV的电子在曲率半径为100m的对撞机中运动时,每圈的辐射损失
约为10MeV,如果对撞机中的回旋电流为1A,要补偿这束电子流的辐射损失,就需要平
均功率为10MW的高频功率。假如正电子流也为1A,则总的平均功率为20MW,由此可
见,对撞机中高加速频系统的功率绝大部分是用来补偿这一同步辐射损失的。
辐射特性虽然给电子能量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困难,但也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因
为电子或正电子注入对撞机后,由于电子的辐射损失,使电子截面受到强烈的压缩,
电子很快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区域中,其余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纳再一次注入的电子,这
样使积累过程简化,而且允许采用较低能量的注入器,通常采用直线加速器,也有采
用电子同步加速器的。
这种对撞机中所需的正电子是由能量为几十兆电子伏以上的电子打靶后产生的,
为了得到尽可能强的正电子束,往往需要建造一台低能量的强流电子直线加速器。另
外产生出来的正电子束尚需再度注入到注入器中,与电子一起加速到必要的能量,再
注入到对撞机中去。由于正电子束的强度只及电子束的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所以需
要几分甚至几十分钟的积累,才能达到足够的强度。
质子-质子对撞机这种对撞机需要建造两个环,分别储存两束相反方向回
旋的质子束,才能实行质子与质子的对撞。由于质子作回旋运动时,其同步辐射要比
电子小得多,在目前质子达到的能量范围内,可以略去不计,因此为缩小这类对撞机
的规模,尽量采用强磁场,这就需要采用超导磁体。另外,质子束的积累也不如电子对
撞机那样方便,它必须依靠动量空间的积累来实现。为此,必须首先在高能同步加速
器中,将质子加速到高能(一般为几十吉电子伏),依靠绝热压缩,将质子束的动量
散度压缩上百倍,再注入到对撞机中去进行积累,质子对撞机中的高频加速系统主要
是用来进行动量空间的积累及积累完毕后的进一步加速,因此所需要的高频功率也比
电子对撞机小得多。由于上述原因,质子-质子对撞机的规模要比电子-正电子对撞
机大,投资也较高。
质子-反质子对撞机质子与反质子的质量相同,电荷相反,也只需要造
一个环就能进行对撞。这种对撞机发展得较晚,主要原因在于由高能质子束打靶产生
的反质子束强度既弱,性能又差,无法积累到足够的强度与质子对撞。70年代后期,
“冷却”技术的成功,给予这种对撞机巨大的生命力(见加速器技术和原理的发
展)。
由于冷却技术的成功,使得现有的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只要它的磁铁性能及真
空度够好的话,均有可能可以改成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今后再建的超高能质子同步
加速器,均考虑了同时进行质子-反质子对撞的可能,由此可见,这一技术成功的意
义是何等重要。
实现质子-反质子对撞虽然比质子-质子对撞能节省一个大环,但也有一定的弱
点,主要是由于尽管经过冷却及积累,反质子的强度仍然比质子的低得多,这样使得质
子-反质子对撞机的亮度比质子-质子对撞机低得多,前者最大为1029~1030cm-2·s-
1,后者则为1032cm-2·s-1。
电子-质子对撞机这种对撞机的主要困难在于电子束的横截面很小,线
度约为几分之一毫米,而质子的横截面较大,线度约为一厘米左右。前者束流较密集,
后者较疏松,两者相撞时作用几率很小,目前正在研究中,实现这种对撞需建立两个
环,一个是低磁场的常规磁铁环,以储存及加速电子;另一个是高场的超导磁体环,以
储存并加速质子,两个环的半径相同并放在同一隧道中,所以电子的能量通常是几十
吉电子伏,质子的能量为几百吉电子伏。随着加速器技术的提高,为了节约投资,新建
的巨型加速器,往往在一个隧道中建造三个环,以便可能进行多种粒子对撞,例如质
子质子、质子-反质子,电子-正电子、质子-电子对撞。
电子直线对撞机为避免电子作回旋运动时同步辐射损失引起的困难,早
在1965年已有人指出,在电子能量高于上百吉电子伏时,应采用直线型来进行对撞,
就是说,应采用两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两股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子束(或正负电子
束)待达到预定能量后,两股电子束被引出并在某点相碰。碰撞一次后的电子束即被
遗弃,不再重复利用。当然,只有当这些被遗弃的电子束单位时间所带走的能量小于
环形对撞机中同步辐射的损失功率,这种方案才会被考虑。另外,由于电子直线加速
功率的限制,每秒能提供的电子束脉冲数是有限的,所以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碰撞次
数也比环形对撞机少得多,为了保证直线对撞机与环形对撞机有相同的亮度,要求在
碰撞点的横截面进一步压缩,约比环形对撞机中的碰撞截面小几十到几百倍,十多年
来技术上的进展,使这种对撞机受到重视,有关的各种问题正在解决中。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工作原理
大型强子对撞机主要由一个27公里长的超导磁体环和许多促使粒子能沿着特定方向传播的加速结构组成。在这
对撞机内部
个加速器里面,2束高能粒子流在彼此相撞之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传播。这两束粒子流分别通过不同光束管,向相反方向传播,这两根管子都处于超高真空状态。一个强磁场促使它们围绕那个加速环运行,这个强磁场是利用超导电磁石获得的。这些超导电磁石是利用特殊电缆线制成的,它们在超导状态下进行操作,有效传导电流,没有电阻消耗或能量损失。要达到这种结果,大约需要将磁体冷却到零下271摄氏度,这个温度比外太空的温度还低。由于这个原因,大部分加速器都与一个液态氦分流系统和其他设备相连,这个液态氦分流系统是用来冷却磁体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利用数千个种类不同,型号各异的磁体,给该加速器周围的粒子束指引方向。这些磁体中包括15米长的1232双极磁体和392四极磁体,1232双极磁体被用来弯曲粒子束,392四极磁体每个都有5到7米长,它们被用来集中粒子流。在碰撞之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利用另一种类型的磁体"挤压"粒子,让它们彼此靠的更近,以增加它们成功相撞的机会。这些粒子非常小,让它们相撞,就如同让从相距10公里的两地发射出来的两根针相撞一样。
这个加速器、它的仪器和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的操作器,都安装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控制中心的同一座建筑内。在这里,大型强子对撞机内的粒子流将在加速器环周围的4个区域相撞,这4个区域与粒子探测器的位置相对应。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有关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名词解释
1、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产生快速带电粒子束的装置。它利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将电子、质子或重离子等带电粒子加速,能提供速度甚至接近光速的各种高能量的带电粒子束,是人们改变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认识物质深层结构的重要工具。
2、粒子对撞机。
粒子对撞机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
3、强子。
强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所有受到强相互作用影响的亚原子粒子都被称为强子。
4、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是一套描述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电磁力这3种基本力以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迄今,几乎所有对这3种力的实验结果都符合这套理论的预测,但标准模型并非万有理论,因为它并没有描述引力。标准模型还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5、希格斯玻色子。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科学家寻找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为了修补标准模型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他粒子基本都已被实验证实,唯有希格斯玻色子仍未现身。
[编辑本段]粒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机近况
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两束质子将以光速撞击,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霍金下注百元打赌称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
当地时间9月1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将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台全球目前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使两束质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制造出"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从而揭开有关宇宙形成和结构的秘密。
工程耗资54.6亿美元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于10日把第一批质子注入对撞机,开始加速测试。这些质子束将以反时钟方向运动,在测试成功的前提下,科学家可能将在一个月后注入另一道顺时针方向运动的质子束,接着让它们正面撞击。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迎面撞击将产生巨大能量,瞬间热度比太阳还要热10万倍。对撞机内部的四个撞击点都安装有高度精确的探测器,撞击发生时,计算机将记录下大爆炸的数据以及产生的各种物质,世界各地10万余名科学家将对获得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
LHC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建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长26.659公里。隧道内将维持在-271℃的极低温。这一温度将会出现超导现象,使得粒子在管道中几乎不受任何阻力,以至接近光速。对撞机从2003年开始建造,参与该项目的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整个工程耗去54.6亿美元。
将丰富人类对宇宙了解
科学家希望,能够在对撞机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帮助下,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瞬间状况,探秘"希格斯玻色子"(Higgsboson),"暗物质","暗能量"等其他未解之谜。希格斯玻色子以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名字命名,他在44年前提出,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以及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这种粒子给其他粒子赋予了质量,但它一直未被发现。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LHC产生的能量还不足以让科学家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为此他还下了100美元赌注。不过霍金表示:不管发现什么,撞击结果将大大丰富人类对宇宙结构的了解。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伯特·艾马表示,他相信科学家将借助于这一机器获得重大突破性发现。艾马称,获得初步实验结果可能需要耐心等待,一次试运行足以产生一大堆数据,科学家需要大量时间分析。
数字
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将近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光速的99.9999991%。
粒子流每秒可在周长为26.659公里的隧道内狂飙11245圈。
7万亿
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7万亿电子伏特,相当于质子静止质量所含能量的7000倍
10万
运行方向相反的两束高速粒子流一旦对撞,碰撞点将产生极端高温,最高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