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吸收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而对于其糟粕只能够去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其中是蕴含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方面。例如民族节日,像春节,清明节等等,像二十四节气,讲究道德礼义廉耻等等之类的,它们都是蕴含着文化的。然而,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分清楚其精华和糟粕。
上面小编说的,首先要分清楚它的精华和糟粕,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什么只能是算作传统文化,和优秀二字搭不上边。像小编在上面说的二十四节气,这就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像三纲五常之类的不符合现在的思想的就 仅仅是属于传统文化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放在今天的这个社会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够继续传承下来。对于如何区别出什么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什么仅仅只是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用火眼精金,用脑子去仔细地辨别了。
同时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时候,也必须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赋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生机,才能够让它们在社会中绽放耀眼的光芒。而创新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去吸收前人的经验,或者是国外的经验了。我们不能够固本自封,只有把国外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进来,添加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我们才能够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要说发扬得话,那我们必须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走到国外去,让别的国家也知道,并且向我们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发扬。
一、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根本的关系
处理两者的关系,不能在“指导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诠释、排位次,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抽象地等同于本末关系、体用关系,并据此来判定两者的高下优劣。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固有根本,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那种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是复兴儒教、以中华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揣测,既不懂中国历史,也无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贻害匪浅。
二、处理好尊重传统与反省传统的关系
传统涵义十分复杂,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总是纠缠在一起。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必然是瑕瑜错陈,很难说有绝对纯粹的精华。在坚定不移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需警惕文化复古主义的沉渣泛起。
越是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就越是需要文化自省精神;越是强调尊重传统,就越是需要理性地面对传统;越是强调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越是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
三、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
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尊重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必须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互鉴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为历代儒客尊崇;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正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