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鸣梁海战胜利方是哪国?有什么真相?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发生于1597年10月26日,是1597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地点是朝鲜全罗道海南郡之鸣梁峡 。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指挥12艘战船,击退日本水军,击毙日本将领来岛通总等,因此被朝鲜半岛方面称为“鸣梁大捷”。
鸣梁海战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最终达到了占领朝鲜水师基地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鸣梁海战朝鲜军开始的指挥官是元均,由于他指挥不当,朝鲜军几乎全军覆没,在紧急关头重新任用关在牢中的李舜臣,当时仅剩十二艘板屋船,重点是经过失败,朝鲜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 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打算和日军决一死战。李舜臣运用海峡的优势,利用水流每隔三个小时会发生逆转这一特点引诱日军进入圈套,然后在日本军靠近海峡的时候李舜臣便下令开炮,因为朝鲜军有山体掩护,而日军又因为水流改向一时不能撤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胜利,有效的阙短了日本从黄海稷山之战的供给,是日军最终撤退。
鸣梁战役也被称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是从结果上看还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战争刚开始,朝鲜就全面溃败,朝军兵败如山倒,陆地上朝鲜各大城市和交通要塞全面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