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故事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主要内容写了:朱德身为红军总司令,却和普通官兵一起劳动。官兵们照顾他年纪大,不想让他参加劳动累着,于是把他用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总司令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还写上“朱德扁担”,不让别人拿走,这样的精神值得一代接着一代的传颂下去。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扩展资料:
廉政文物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承办的2010年中共首次廉政文化文物展览,在全国范围内征借了370多件文物,其中就有这根“朱德的扁担”。包括48件一级、珍贵文物,涉及古籍、书法、绘画、青铜器、瓷器、竹简、碑拓、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书信手稿、珍贵照片、文献资料等不同类别。
在展览的布置上,以时间为线索,将展览分为历史镜鉴和廉政风范上、下篇。上篇反映了历史先贤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下篇鲜明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不断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及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带头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朱德到了四方面军。李平是红四方面军保卫队的警卫战士,分配到朱德身边担任警卫工作。李平三过草地,跟随朱总司令一直到了延安。1983年10月,他向时任《星火燎原》编辑的我,回忆起了朱总司令参加延安大生产的几个感人小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日寇、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的包围和封锁,毛主席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延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开荒种地中,朱总司令像小伙子一样,苦活累活抢着干。每到干活时,年过半百的他,总是首先抢一把最大的镢头,同志们想给他换把小的,总司令说啥也不干,还笑着说:“别看我年纪大,可我的身板结实,骨头硬着呢!”
在延安,朱总司令拾粪是有名的。天刚蒙蒙亮,他就背着粪筐出去了,到吃早饭时,他总能满满地背回来一大筐的牛粪。
朱总司令仗打得好,菜也种得好。他种的西红柿有饭碗那么大,谁看了都赞不绝口。中央不少单位还专门组织大家前来参观朱总司令种的西红柿。
在井冈山时,朱总司令有个挑粮的扁担。在延安,他也有个大生产的扁担。机关每次运煤、送粮,只要有时间,他总是争着干。战士们看他年纪大,总劝他少盛点,可他执意不肯,每次都属他挑得多。看到这个情景,战士们都很心疼。后来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头天晚上就把挑粮的扁担给他藏起来。第二天,总司令发现扁担没有了,到处找。看大家的神态不对,他就察觉到是警卫员在捣鬼,于是也装作没有办法的样子说:“唉,扁担没有了,怎么办呢?只好拿根棍子去挑喽。”警卫员看他真的要拿棍子去挑,只好把扁担还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