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文官政治的北宋,为什么在后期停办了科举呢?

 我来答
小心洞八洞
2020-10-28 · TA获得超过1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29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文人政治气息最为浓厚的就是两宋时期了。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夺得权力的过程依赖的是手下禁军士兵的哗变,因此在北宋建国之后,赵匡胤担心手下武将重走自己的老路,对于武将的权力进行了大量的限制。武将不能有直属的军队,而且在带兵出战的时候一定要有文官随军监军,且权力必定大于武官。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北宋年间的文官的地位一路扶摇直上,北宋文人政府的特性也被确定了下来。鉴于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对于文官数量的要求十分巨大,因此如何选拔文官也成为了新问题。建国初期的北宋政府采用了自隋唐以来便一直沿用的科举制度,宋太祖时期的科举沿袭了五代时期的旧制,设置了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等科目,后来进士科之外的科目便统称为诸科。科举制度为北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到了崇宁三年的时候,北宋突然停止了所有的科举制度,而改用学校升贡来代替,对于北宋的政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北宋的科举制度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其整体的发展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前进的。比如运用了大量防止作弊的手段,有考官考生避嫌的“别头试”,还对考场进行了精心的设置,以杜绝抄袭,作弊行为的出现。现在考试中最常见的遮挡姓名的“糊名”法也是在北宋时期逐渐形成定制的。对于当时的作弊情况,在《宋会要辑稿》中有如下描述:

“奸伪之迹,朋结相连,或丐于他人,或传以相授,纷然杂乱,无以辨明,考核既难,妄冒滋甚。”


宋代科举考场

北宋的科举改革除了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良之外,其考试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在五代时期,虽然也有科举制度,但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进士科只是考察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不是治国思想。导致选拔出的人才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国家建设。而北宋政府在欧阳修等人的坚持下,将之前科举的定式骈文改为了古文,意在寻找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虽然在刚刚推行的时候欧阳修等主考官受到了学子们的围攻,但是改革还是被推行下去,科举制度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就在科举制度如此蓬勃发展的时候,北宋崇宁年间,却突然停止了科举,这与后来北宋的学校制度的发展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自私有着莫大的联系。

子晴
2025-01-03 广告
舆情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因此,面对舆情,首要任务是迅速响应,抢占舆论制高点。这意味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全貌,评估影响范围,制定应对策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子晴提供
史海浅谈
高能答主

2020-11-24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史海浅谈
采纳数:190 获赞数:54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发展到了后期的北宋,就是因为文官政治发展过于繁荣,导致官员机构臃肿。出现了大量人浮于事的现象,所以科举制招到冷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孤独的YU呀
2020-11-24 · TA获得超过7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因为当时出现了众多的贪官污吏,所以要全力肃清这些贪官污吏,在开始广纳贤才代替他们的位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化先锋队

2020-11-21 ·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文化先锋队
采纳数:595 获赞数:41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北宋后期朝廷所有的职位都没有空缺了,所以不得不停止科举选拔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