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同时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关税及工业的瓜分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市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从关税协定到夺取海关管理权。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为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攫取海关管理权成为重要目标。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②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清朝海关监督吴健璋逃跑,海关业务瘫痪,驻上海的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派兵侵占了设在上海租界内的中国海关,夺取上海海关的管理权,他们迫使上海官吏接受英法美三国领事各派一个税务司管理上海海关,实行领事代征制。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官吏签订《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建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外国委员处于多数。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口岸,由英国人总司其事。
④总理衙门建立后,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达46年之久,赫德制定了殖民地性质的管理制度。总税务司掌握海关行政、用人、财务大权,各地税务司只向总税务司个人负责,中国海关和地方海关的高级官吏由外国人担任,中国人只能充当下级职员。
影响
①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远未到这个水准。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②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举借外债,偿付赔款的重要抵押。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也就等于掌握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命脉。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具体形式
①鸦片走私更猖狂
1840~1860年,走私鸦片比鸦片战争前40年增长了一倍多。
185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但为了逃税,外国鸦片贩子仍猖狂走私。这是西方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财富。
②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
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均不到100万英镑。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增长近一倍半。(239万英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商品输入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中国出口的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以丝茶为大宗,还有棉花、大豆、药材、猪鬃。
1842~1846年,茶出口达8400万磅,丝达18000万包。
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达13000万磅,丝增长3倍,达79000万磅。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产品经商贩、大商人、买办,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中国出口贸易几乎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支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使之对外国资本产生依赖性。由于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中国出口商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三、贩卖华工
①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殖民者诱拐华工更为猖獗。
②被拐骗的华工首先要立一张卖身契,人贩要在华工胸前烙印,标明运往何处。
掠卖华工的实质就是奴隶贸易,充分暴露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残酷性。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①办洋行
1854年,上海黄浦江已洋行林立,有120多家。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
如:天津租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仁记洋行,在宁夏设外庄,垄断收购羊毛,在包头设外庄垄断收购驼绒,在海拉尔设外庄垄断收购兽皮。外商使用“标期汇票”套购中国大量农产品、特产。
②开银行
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东方银行上海分行(丽如银行)。后建立了“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在天津的外商银行集中在英租界,今解放北路,有“天津华尔街”之称。
187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17个,189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30个,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也在中国设银行,法国有法兰西银行分行,德国有德意志银行分行。
③经营轮船公司
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人投资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如美旗昌轮船公司、英太古轮船公司。列强垄断中国的远洋、内河航道。如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天津与恰和公司一起把持天津进出口航运,积累了大量财富。
④设工厂、船坞
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维修船舶,外商擅自设船坞。如 1845年,英商在广州设柯拜船坞。柯拜船坞设在黄埔,1860年后有船坞四座,经营修理船舶等业务。
为掠夺中国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外商创办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如俄商1863年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最初雇佣工人以手工制造砖茶,后建立使用蒸汽机的砖茶厂。
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从关税协定到夺取海关管理权。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为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攫取海关管理权成为重要目标。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②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清朝海关监督吴健璋逃跑,海关业务瘫痪,驻上海的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派兵侵占了设在上海租界内的中国海关,夺取上海海关的管理权,他们迫使上海官吏接受英法美三国领事各派一个税务司管理上海海关,实行领事代征制。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官吏签订《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建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外国委员处于多数。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口岸,由英国人总司其事。
④总理衙门建立后,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达46年之久,赫德制定了殖民地性质的管理制度。总税务司掌握海关行政、用人、财务大权,各地税务司只向总税务司个人负责,中国海关和地方海关的高级官吏由外国人担任,中国人只能充当下级职员。
影响
①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远未到这个水准。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②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举借外债,偿付赔款的重要抵押。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也就等于掌握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命脉。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具体形式
①鸦片走私更猖狂
1840~1860年,走私鸦片比鸦片战争前40年增长了一倍多。
185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但为了逃税,外国鸦片贩子仍猖狂走私。这是西方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财富。
②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
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均不到100万英镑。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增长近一倍半。(239万英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商品输入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中国出口的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以丝茶为大宗,还有棉花、大豆、药材、猪鬃。
1842~1846年,茶出口达8400万磅,丝达18000万包。
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达13000万磅,丝增长3倍,达79000万磅。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产品经商贩、大商人、买办,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中国出口贸易几乎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支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使之对外国资本产生依赖性。由于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中国出口商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三、贩卖华工
①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殖民者诱拐华工更为猖獗。
②被拐骗的华工首先要立一张卖身契,人贩要在华工胸前烙印,标明运往何处。
掠卖华工的实质就是奴隶贸易,充分暴露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残酷性。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①办洋行
1854年,上海黄浦江已洋行林立,有120多家。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
如:天津租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仁记洋行,在宁夏设外庄,垄断收购羊毛,在包头设外庄垄断收购驼绒,在海拉尔设外庄垄断收购兽皮。外商使用“标期汇票”套购中国大量农产品、特产。
②开银行
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东方银行上海分行(丽如银行)。后建立了“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在天津的外商银行集中在英租界,今解放北路,有“天津华尔街”之称。
187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17个,189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30个,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也在中国设银行,法国有法兰西银行分行,德国有德意志银行分行。
③经营轮船公司
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人投资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如美旗昌轮船公司、英太古轮船公司。列强垄断中国的远洋、内河航道。如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天津与恰和公司一起把持天津进出口航运,积累了大量财富。
④设工厂、船坞
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维修船舶,外商擅自设船坞。如 1845年,英商在广州设柯拜船坞。柯拜船坞设在黄埔,1860年后有船坞四座,经营修理船舶等业务。
为掠夺中国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外商创办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如俄商1863年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最初雇佣工人以手工制造砖茶,后建立使用蒸汽机的砖茶厂。
展开全部
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从关税协定到夺取海关管理权。
原因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为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攫取海关管理权成为重要目标。
过程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②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清朝海关监督吴健璋逃跑,海关业务瘫痪,驻上海的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派兵侵占了设在上海租界内的中国海关,夺取上海海关的管理权,他们迫使上海官吏接受英法美三国领事各派一个税务司管理上海海关,实行领事代征制。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官吏签订《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建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外国委员处于多数。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教材小字部分也有介绍。)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口岸,由英国人总司其事。
④总理衙门建立后,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达46年之久,赫德制定了殖民地性质的管理制度。
总税务司掌握海关行政、用人、财务大权,各地税务司只向总税务司个人负责,中国海关和地方海关的高级官吏由外国人担任,中国人只能充当下级职员。
影响
①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远未到这个水准。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②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举借外债,偿付赔款的重要抵押。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也就等于掌握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命脉。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形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具体形式
①鸦片走私更猖狂
1840~1860年,走私鸦片比鸦片战争前40年增长了一倍多。
185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但为了逃税,外国鸦片贩子仍猖狂走私。
这是西方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财富。
②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
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增长近一倍半。(239万英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商品输入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中国出口的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以丝茶为大宗,还有棉花、大豆、药材、猪鬃。
1842~1846年,茶出口达8400万磅
丝 达18000万包
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达13000万磅
丝 增长3倍,达79000万磅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产品经商贩、大商人、买办,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参考教材“阅读与思考”中的引文,武夷北苑农民争相种茶。)
中国出口贸易几乎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支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使之对外国资本产生依赖性。由于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中国出口商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参考教材《续富国策》所述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可能,但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三、贩卖华工
1.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
西方殖民地收买地痞流氓诱骗掠拐华工,将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掠夺中国劳动力。
2.情况
①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
《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殖民者诱拐华工更为猖獗。
②被拐骗的华工首先要立一张卖身契,人贩要在华工胸前烙印,标明运往何处。
③表示去古巴;P.表示去秘鲁……
华工被装上运华工的船只,时称“浮动地狱”。远渡重洋,船上生活条件恶劣,受到非人的待遇,有40%~50%华工未能达到目的地。
掠卖华工的实质就是奴隶贸易,充分暴露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残酷性。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但早期资本输出已开始。19世纪70年代以后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1.形式
①办洋行
1854年,上海黄浦江已洋行林立,有120多家。
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
如:天津租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仁记洋行,在宁夏设外庄,垄断收购羊毛,在包头设外庄垄断收购驼绒,在海拉尔设外庄垄断收购兽皮。
外商使用“标期汇票”套购中国大量农产品、特产。
②开银行
为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
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东方银行上海分行(丽如银行)。后建立了“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在天津的外商银行集中在英租界,今解放北路,有“天津华尔街”之称。
187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17个,189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30个,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也在中国设银行,法国有法兰西银行分行,德国有德意志银行分行。
外商银行是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支柱。
③经营轮船公司
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人投资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
如美旗昌轮船公司、英太古轮船公司。列强垄断中国的远洋、内河航道。如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天津与恰和公司一起把持天津进出口航运,积累了大量财富。
④设工厂
船坞。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维修船舶,外商擅自设船坞。如 1845年,英商在广州设柯拜船坞。柯拜船坞设在黄埔,1860年后有船坞四座,经营修理船舶等业务。
加工厂。为掠夺中国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外商创办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如俄商1863年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最初雇佣工人以手工制造砖茶,后建立使用蒸汽机的砖茶厂。
1.从关税协定到夺取海关管理权。
原因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为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攫取海关管理权成为重要目标。
过程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②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清朝海关监督吴健璋逃跑,海关业务瘫痪,驻上海的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派兵侵占了设在上海租界内的中国海关,夺取上海海关的管理权,他们迫使上海官吏接受英法美三国领事各派一个税务司管理上海海关,实行领事代征制。小刀会起义被镇压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官吏签订《上海海关征税规则》,建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外国委员处于多数。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教材小字部分也有介绍。)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口岸,由英国人总司其事。
④总理衙门建立后,任命英国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达46年之久,赫德制定了殖民地性质的管理制度。
总税务司掌握海关行政、用人、财务大权,各地税务司只向总税务司个人负责,中国海关和地方海关的高级官吏由外国人担任,中国人只能充当下级职员。
影响
①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远未到这个水准。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②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也是清政府举借外债,偿付赔款的重要抵押。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也就等于掌握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命脉。
二、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形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具体形式
①鸦片走私更猖狂
1840~1860年,走私鸦片比鸦片战争前40年增长了一倍多。
185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但为了逃税,外国鸦片贩子仍猖狂走私。
这是西方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财富。
②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
1837~1839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增长近一倍半。(239万英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商品输入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中国出口的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以丝茶为大宗,还有棉花、大豆、药材、猪鬃。
1842~1846年,茶出口达8400万磅
丝 达18000万包
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达13000万磅
丝 增长3倍,达79000万磅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产品经商贩、大商人、买办,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参考教材“阅读与思考”中的引文,武夷北苑农民争相种茶。)
中国出口贸易几乎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支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使之对外国资本产生依赖性。由于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中国出口商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参考教材《续富国策》所述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可能,但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三、贩卖华工
1.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
西方殖民地收买地痞流氓诱骗掠拐华工,将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掠夺中国劳动力。
2.情况
①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
《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殖民者诱拐华工更为猖獗。
②被拐骗的华工首先要立一张卖身契,人贩要在华工胸前烙印,标明运往何处。
③表示去古巴;P.表示去秘鲁……
华工被装上运华工的船只,时称“浮动地狱”。远渡重洋,船上生活条件恶劣,受到非人的待遇,有40%~50%华工未能达到目的地。
掠卖华工的实质就是奴隶贸易,充分暴露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残酷性。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但早期资本输出已开始。19世纪70年代以后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1.形式
①办洋行
1854年,上海黄浦江已洋行林立,有120多家。
1867年,天津有洋行17家。
如:天津租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仁记洋行,在宁夏设外庄,垄断收购羊毛,在包头设外庄垄断收购驼绒,在海拉尔设外庄垄断收购兽皮。
外商使用“标期汇票”套购中国大量农产品、特产。
②开银行
为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
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东方银行上海分行(丽如银行)。后建立了“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在天津的外商银行集中在英租界,今解放北路,有“天津华尔街”之称。
187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17个,1890年,英国在中国设银行(分行)30个,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也在中国设银行,法国有法兰西银行分行,德国有德意志银行分行。
外商银行是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支柱。
③经营轮船公司
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人投资在中国建立轮船公司。
如美旗昌轮船公司、英太古轮船公司。列强垄断中国的远洋、内河航道。如英太古轮船公司在天津与恰和公司一起把持天津进出口航运,积累了大量财富。
④设工厂
船坞。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维修船舶,外商擅自设船坞。如 1845年,英商在广州设柯拜船坞。柯拜船坞设在黄埔,1860年后有船坞四座,经营修理船舶等业务。
加工厂。为掠夺中国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外商创办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如俄商1863年在汉口建立的顺丰砖茶厂,最初雇佣工人以手工制造砖茶,后建立使用蒸汽机的砖茶厂。
参考资料: http://www.pep.com.cn/gzls/jszx/dg/zgjxdss/jxsj/200703/t20070305_288365.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由此派生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革命性质等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由此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相继兴起,建立起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企业。其中,民族资本是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的经济成分。
然而,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使中国成为它们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永久性市场,以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大的利润。为此,它们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农业为例,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虽然进一步商品化,但这主要是由西方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引起的,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而且使广大农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更重的盘剥和压榨。同样,西方列强把大量资本输入中国,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中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大量输入,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又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在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政治性的侵略,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法制的独立性,同时也是外国侵略者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和巩固各种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享有治外法权的在华外国人,可以恣意妄为而不受中国行政法律的管辖和制裁。尤其是在这种治外法权庇护下的“租界”,更无异于“国中之国”。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财政、军事无一不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各大国驻华公使馆事实上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在外国列强实行“以华治华”方针的情况下,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则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农业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农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并把土地分为若干小块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中国农村存在着像汪洋大海一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完全用旧式的手工劳动从事个体生产,农业生产力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逐渐遭到破坏,但封建的土地关系,即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明显的优势。外国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日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多重压迫下,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在两种异质文化不断冲突、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近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变化。由于近代社会是被扭曲的社会,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既有崇洋媚外、卖国求荣、民族自卑感以及文化虚无主义等带有殖民地色彩的种种表现,也不乏抱定“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封建卫道者顽固守旧思想的种种反映。但从根本上看,近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着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革中国社会这一主题而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所铸就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仍然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奋起救亡、追求真理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诸如:“爱国如思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头可断,志不可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思想;“等贵贱,均贫富”、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君子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与奋斗精神;不屈不挠反抗外敌和强权的斗争传统,等等,一直支撑着国脉民魂。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向西方学习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全盘西化”,种种救国主张和方案相继提出;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进而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屡遭外国侵略,政府与外国侵略者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外交上虽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权利和地位上是绝对不平等的。
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实际上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则是封建主义赖以存在的支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加剧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成为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然后才能解决后一个问题。于是,就有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由此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相继兴起,建立起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企业。其中,民族资本是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的经济成分。
然而,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使中国成为它们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永久性市场,以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大的利润。为此,它们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农业为例,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虽然进一步商品化,但这主要是由西方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引起的,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而且使广大农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更重的盘剥和压榨。同样,西方列强把大量资本输入中国,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中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大量输入,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又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在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政治性的侵略,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法制的独立性,同时也是外国侵略者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和巩固各种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享有治外法权的在华外国人,可以恣意妄为而不受中国行政法律的管辖和制裁。尤其是在这种治外法权庇护下的“租界”,更无异于“国中之国”。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财政、军事无一不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各大国驻华公使馆事实上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在外国列强实行“以华治华”方针的情况下,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则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农业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农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并把土地分为若干小块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中国农村存在着像汪洋大海一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完全用旧式的手工劳动从事个体生产,农业生产力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逐渐遭到破坏,但封建的土地关系,即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明显的优势。外国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日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多重压迫下,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在两种异质文化不断冲突、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近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变化。由于近代社会是被扭曲的社会,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既有崇洋媚外、卖国求荣、民族自卑感以及文化虚无主义等带有殖民地色彩的种种表现,也不乏抱定“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封建卫道者顽固守旧思想的种种反映。但从根本上看,近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着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革中国社会这一主题而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所铸就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仍然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奋起救亡、追求真理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诸如:“爱国如思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头可断,志不可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思想;“等贵贱,均贫富”、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君子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与奋斗精神;不屈不挠反抗外敌和强权的斗争传统,等等,一直支撑着国脉民魂。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向西方学习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全盘西化”,种种救国主张和方案相继提出;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进而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屡遭外国侵略,政府与外国侵略者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外交上虽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权利和地位上是绝对不平等的。
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实际上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则是封建主义赖以存在的支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加剧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成为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然后才能解决后一个问题。于是,就有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投资设厂,使我国传统的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另外,它也为我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经济是什么一个情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