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统治对中国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谈起中国的历史,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汉,唐,宋等朝代。不仅因为这些朝代历时悠久,更因为它们为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还有这样一个政权,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定立国号开始,虽然只经过了短短的98年,但它对中国的贡献,却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是哪个王朝。没错,它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稍微了解过中国历史的人可能都会留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宋代之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不太“和谐”。军阀割据,藩镇林立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三国鼎立,唐末五代十国等割据势力都是典型的例子,可以说在宋代之前,地方割据是非常常见的。甚至于宋朝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割据势力”。宋朝前后与西夏,辽,金,大理等多个政权并居。特别是南宋只能算是偏安江南,根本谈不上什么大一统。
但是到了元朝, 地方割据的情况确实是几乎不复存在了。这是为什么呢?
从地理条件来看,中华文明诞生之初,都是以部落聚集的方式存在。而中国是一个多山河的国家,纵横的山脉与河流将中华大地分割成了一个个单元块,而部落的分割与地理环境是基本重合的。聚群而居,交流不便,因此长此以往,以部落为单位的地域文化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随着国家这个概念的慢慢形成,部落势力慢慢演化为政权形式。
再加上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面对山河的阻隔,人们无力改变,只能因地制宜的划分行政区域。这一做法都被历朝历代广泛沿用。
但这样的做法是有很大弊端的。我们以四川为例。自古以来,四川非常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想当初的刘皇叔可是对益州这块风水宝地垂涎不已。四川之所以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四面环山,山高而谷深,易守难攻。再加之四川盆地内算得上是沃野千里,粮食完全可以做得到自给自足,所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守住剑门关,那就可为是“高枕无忧”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
割据势力依靠这地势条件经营壮大自己的势力,看着这么一个个“土皇帝”的存在,朝廷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从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代设立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担任知州,无一不是在为此做努力。但很遗憾,他们都没能完美的解决问题。直到元朝,确切的说直到元朝行省制的确立,这个问题才算得到真正的解决。
元代以前,中国的州,郡一般考虑地理条件而划分。可元朝却反其道而行之,划分省份既不考虑地理条件,也不考虑民俗文化,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样,行省的长官就失去了扼险而受,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也大大加强了。
到底什么叫“犬牙交错”呢?让我们来看看。在元朝的行省制度下,京畿地区,也就是中书省的直辖区被称为腹里,位置及其重要。而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横跨太行山,就合并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而为了打破南岭的阻隔,元朝又采取了南北纵切的手法,从而使湖广行省越过了南岭而占据有广西之地,江西行省则跨越了南岭占据了一部分广东的土地。
刚刚我们说到四川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可在行省制度下,汉中被划分到了陕西省中。这意味着什么呢?读者们不妨找出以前的地图看看汉中的位置,说它是四川的门户也不为过。刘皇叔只占据益州一块地盘的时候,汉中可谓是他的咽喉啊,对这块地区,那可叫一个严防死守,重兵压阵。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对元代行省制度的巨大贡献也有了一定了解。事实上,元朝的行省制设立,不仅有利于中央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稳定,也因为它打破了地域的划分,促进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更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所以无论元朝的历史多么短暂,但它的贡献将永远铭刻于青史之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