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

 我来答
六下皮书知店5579
2013-11-01 · TA获得超过1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万
展开全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陈述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不指望能把它说清楚,准确的说这个问题如果有解的话那就太可怕了,怕是已经离标准化塑造人不远了吧。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他的不同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也取决于后天的独特经历与成长环境。先撇开先天遗传不谈,因为那是我们最好不能够改变的。目前来看,对于一个处于成长时期的人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成长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如果我们按照大多数正常人的经历细分的话,在6岁之前,是不存在学校教育的影响的,之后学校教育的强度会不断地加大,在高中时期基本会占据一个人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很难让人把握住问题的内涵。如果让我说明家庭教育重要,那么我们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上万篇的paper作为依据;同理,如果想要说明学校教育重要,那么也有成百上千的例证的存在。如果将二者进行比较,那么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肯定会得到不一致的结论。So,如果细分为不同的角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答是否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这当然也是一种答题思路,从人们普遍理解中的教育的功能上,我们不难区分出两个比较大的唯度:教书与育人。前者的重点在于知识的获得,后者的重点在于人格的塑造。接下来看一下“重要”这个词,这又是一个耐人捉摸的词语。“重要”的第一层含义,家庭/学校教育对于人某一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些影响;“重要”的第二层含义,家庭/学校教育应该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上起到很大塑造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它。 针对第一个层面,我们可以把问题改为在知识学习与人格的养成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一个的影响给大。当然在我没有对该领域进行过深刻的调研之前,是不好妄下结论。但是,从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上,可以适当做一些推论。知识学习的角度而言,还要更详细的进行知识的分类,如一些实践性的技能:洗衣做饭带小孩……或者是纯基础的知识:物理化学……以及一些常识性质的人皆可言的内容:历史之类的……,其次还要对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进行分别的讨论,不一而足。 接着是人格方面,精神分析虽然已经退出前沿学术舞台,但是其留传下来的一些思想依然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其中有一项就是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如幼儿依恋、亲子交流等等的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截取到24岁作为人格基本定型的时间点的话,在头6年里,家庭教育是唯一的主导力量;6岁到12岁的小学阶段,儿童接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程度基本相同;12岁之后如果初中开始留宿学校的话,学校的力量会大一点,但是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解在这之后发展的主要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建立的过程,包括性别的认同、自我的认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宗教信仰,这个阶段不论家庭和学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也只能在人的发展中退居二线,占据主导地位的只能是自我,自我决定接受家庭还是学校的影响,自我决定未来的三观如何。 所以根据我的理解,我给出的答案是人格的塑造主要在家庭教育。许多学习心理学的老师和同学可能也会有着相同的观点与看法。例如去年在听李玫瑾老师的犯罪心理学讲座时,讲到反社会人格时,李老师曾经反复强调了家庭对于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并且举出了丰富的案例来佐证观点。进一步她提出对于男孩而言,父亲对于童年经验的人格塑造所起的影响与帮助需要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接下来的回答主要是针对第二层面的,在这里,这不是一个通过科学和数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应当”,那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职能定位与划分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具体的价值导向的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问题上,只能提观点,不能给答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准确的说不是我的看法,而是我深受某位极具理想化色彩的老师的影响所产生的看法。 现在的社会对于学校教育赋予了太多的使命与价值取向,这看起来使我们的教育变得强大了,变得素质化了,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也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太不堪重负了,教育改革了,改完就四不象了。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很偶然的接触到了一位“宋老师”的工作(我这辈子遇到的宋老师太多了,每个人都为我送了一程,也送给了我各种宝贵的经验),他是北京人士,年过半百,当过军人、搞过教育,他妻子是某国家级发给居委会大妈看的杂志的主编,两个人都很和善。他当时在做的一个项目是“社区教育”,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家庭教育”,项目据说有台湾大老板的投资,正在筹办阶段。当时我报名参加了社区宣传的志愿者,但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联系过我,估计是项目中途夭折了。我只和他深度的交谈过一次,回来后感觉很有启发。他的理念就是“学校只管教书,育人交给家庭”,学校最初始的定位就是学习知识的场所,社会想让学校完成育人的使命,但是学校中人格的塑造是在各种人复杂的社会互动中潜移默化间完成的。学校也许可以规范老师的言谈举止,但是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永远是学校难以规范的,在学校的人格塑造过程中,教育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地位。家庭教育则不同,相比而言要简单纯粹的多,所以家庭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主动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误区就在于,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推,有的人就做甩手掌柜了,我只管开家长会和交学费,其他事项一律由老师代办,但是有些事情上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老师,在教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优秀品德、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互动去带动一部分主动成长的同学,那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了。老师是被动的,对于那些不积极建构完善自己人格的学生,老师是没有义务管他们的。 所以说,我们的家长有多不会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引导孩子有意愿去积极地与外界环境互动从而完成自己人格的建构。家长必须把一个开放的、主动的、积极的孩子交给学校,学校才能通过其特有的社会交往功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当然,这只是学校本身性质所带来的一项功能,而学校的主业就在于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培训。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抓起,只有努力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从家庭出口提供高素质的孩子,才能从学校端口输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人格发展上,学校的作用只是一个发酵罐,真正能发酵出什么样的成果取决于你放进去的是什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