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写作特点?

 我来答
龙源期刊网
2020-10-23 · 版权期刊、优质文章数字内容发行平台
龙源期刊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散文的抒情载体或是美丽的景物,或是具体的事件,或是蕴含这里的形象等等。从神与形的关系看,抒情散文既可以借景抒情,表达上以描写为特征;也可以叙事抒情,表达上以记叙为特征;可以哲理抒情,表达上以抒情为特征。《一棵小桃树》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受,作者以“物“为线索,通过对“物“由表及里的描写和剖析揭示出深刻的内涵。 读《一棵小桃树》,我们看到的是一棵树的成长经历,读出的却是一个人的心绪和情志。文章不厌其烦地写小桃树播种是那么偶然,生长环境是那么恶劣,生长过程也是曲曲折折的,甚至被猪拱过,也有人想砍掉它,好不容易开了花,却“瓣片儿薄的似纸做的扰好”“像患病的少女”。文中一次又一次写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花瓣儿在风雨中零落。然而,我们又分明看到了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小桃树,随着小桃树的俯而起伏。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有一颗心,随着小桃树的挣扎二颤抖,还不时发出内心的呼唤:“可怜的小桃树!”我们分明还看到了穿插在文中的另一条线索:那就是我的成长故事,蓄着梦想的童年,血气方刚的少年,怀着“干一番我的事业”的青年,和那个才发现了“我的幼稚”“我太天真了”的壮年,正在“心境似乎是垂垂老矣”的当口,“我“的奶奶去世了,”我“回到了老家,埋橘看到了小桃树,曾经春风得意的”我早已将它遗忘,“它竟然还在长着”,“会不会怦然心动?”我“看到它的花瓣在风雨中飘摇零落!“我”会不会感同身受?原来文中的“我”就是小桃树,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我们看到文中大量笔墨是描写小桃树,但真正打动我们 的并不是小桃树,而是我缓液铅的成长经历和心绪律动,“我“才是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对象,小桃树不过是”我“的抒情载体。读懂了小桃树的“身世”,也就读懂“我”的经历、情感。 寓情于物要抓住被描写的对象特征,抓准了特征,才能显出这一事物独特的个性,反复地精彩的细节描写常常能使事物鲜活起来。精彩的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紧扣作者的思想情感让文章熠熠生辉。《一棵小桃树》中,对小桃树的“没出息”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描写:桃核“蓄着我的梦“被埋在院子的角落里,在人们的遗忘中”拱出一点嫩绿儿“,然而“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小桃树生长及其艰难、缺乏生命力,“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肌萎缩。“,多年后,”我”回家奔丧,发现“它竟然还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它终于开花了,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换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横遭风雨时”我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文中具体细腻的描写,反复渲染了小桃树的”可怜“、”没出息“,在一个个寻常的情景中,我们读到了不寻常的情感,细腻的描写中饱含着的深沉的感慨和作者情感的寄托,文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 好的散文,善于写变化,蓄势而为,蓄情而作,以抒情载体“物”的变化写情的变化,凸显散文的张力。《一棵小桃树》写小桃树的成长变化写“我“的情感变化,两线交织,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文中以小桃树的生长经历为线索,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反复写小桃树的可怜、没出息,实则为下文的“扬“蓄力,作者情感的爆破点,是风雨中零落的“没出息”的小桃树做了一件“有出息”的事,“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这棵瘦弱的、可怜的、、没出息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华丽转身,以它的坚强、不放弃幻化成了“我”人生路上一盏“指示灯”,而“我”也在生活的艰难中坚定了对幸福、对梦想的追求。此时的小桃树是作者的精神力量,也是所有读者的精神力量。 来源:中学教育辅导·教育科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