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师公或师祖。
师傅的师傅是师公或师祖,但是严格来讲应叫师爷(与师公差不多)。后来有了很多的女师傅,而女师傅的对象也叫师公或者师爹,避免混淆,则更多的还是以师祖来称呼。
师祖的师傅叫太师祖,太师祖的师傅叫师祖宗。师傅的媳妇是师母,那么师傅的老公是师丈。
师门的师兄师姐不论男女,都叫师伯,同理,师弟师妹都叫做师叔。徒弟的徒弟的徒弟一般就徒孙,不排辈,称呼其名。
扩展资料:
师傅和师父不能混。
“师傅”跟“师父”这两种称呼在语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话中都说成shī fu,后一音节必须轻读。在日常生活中,“师傅”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对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
也就是说,有师徒关系时,可称“师傅”,也可称“师父”。但不存在师徒关系时,人们对“有技艺的人”一般只称“师傅”,不称“师父”,有师徒关系时称“师父”是一种比较亲近的称呼。
如果一位“有技艺的人”对自己的徒弟说“你现在技术提高很快,已经超过师傅了”,其中的“师傅”是指说话人自己,用“师傅”比较合适。如果一位“有技艺的人” 对别人说“我徒弟干活儿时一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这个师傅”,这时用“师傅”也比较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祖
我师傅的师傅叫师公。
古代拜师礼;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拜师礼仪分成以下几个个程序;
1.挂师祖和师爷画像,摆香案,由师父向师祖和师爷上香、然后师父端坐于旁侧特设的座位上,而不是正位、正座与师祖和师爷画像并列.
2.拜师弟子跪于师父面前,听司仪介绍弟子的情况;
3.弟子顶帖拜师,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向师父呈上,并面对师父行三叩首礼;
4.弟子为师父献盖碗茶,名为"改口茶",即从今以后改称"师父";
5.师徒互赠信物,弟子递上红包以图吉利,师父回帖并送徒弟礼物,如:书、画,练功器物等;
6.师父训话,赠语和加勉,宣布门规,教诲徒弟尊祖重德,勉励徒弟先做人后做事,学艺要刻苦等.
师傅的师傅叫师公,“师傅”一词,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在《榖梁传》昭公十九年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这句话中师傅说的就是老师的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储君”、“太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
直到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称呼为师傅。在清代中后期以后,师傅就多用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到二十世纪60年代,按照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可以称呼任何一个成年人或者是年长的人为师傅。
2014-01-06
推荐于20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