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语言的艺术魅力是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浅谈电影镜头艺术
——观《TITANIC》有感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曾荣获第70届奥斯卡十一项大奖,由James Cameron(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的影片《TITANIC》(铁达尼号)都是一部制作精美的优秀巨片。
《TITANIC》的成功毫无疑问与拍摄所投入的两亿美金的巨大投资有着重要的关联,然而其精良的制作,却是她最终能够获得如此空前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观看此片后,对其拍摄镜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TITANIC》这整部影片的叙述方式就与众不同,它并不是一味的平铺直叙,也不是直接采用倒叙、插叙等陈述故事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有逻辑性的方法,从而使影片更具吸引力。影片开头以打捞沉船寻找“海洋之心”开始,从打捞出的一幅戴有“海洋之心”的少女写生素描,引出老露丝在心中深藏多年的回忆,从而再通过回忆进行倒叙,展开《TITANIC》中沉船前后的情景。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电影,多半以开头吸引观众,而《TITANIC》的片头却是如此的平静而祥和,影片在描写打捞工作时,十分的详细,这和后面描写沉船一幕的情景大相径庭,甚至还有点让人看得稍显急躁,可这一段却为后面的铺垫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大大有助于观众了解巨轮沉没的原因、后果、损失程度以及与后面回忆中的“TITANIC号”上的奢华相对比,并从此引出画像,开启影片主题内容,这一点对于长达3小时的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影片的大体叙述过程是由“打捞出画像——老露丝回忆——回到现实”三大部分组成,然而在回忆部分阶段性的将镜头切换于回忆与现实之间的手段,更有助于影片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影片在表现拍摄对象时,非常巧妙的同时运用了主、客两大视点,拍摄的场景常常从片中某一人物的视点展开或切换成观众的角度“观察”对象,很自然的由“主观”视点过渡到“客观”视点,疏密安排、巧妙结合。
《TITANIC》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决不是浪得虚名,影片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其当之无愧的对镜头的掌握和充分利用,各种镜头运动方式的合理运用使整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美感和场面气势的宏大。
在影片一开始有一小段黑白拍摄情景,采用了缓慢的平移镜头。黑白的“TITANIC”巨轮周边热闹的情景的短暂描述引出了人们对巨轮沉没这一事件的回忆氛围,然后很自然的引出了片名。
老露丝从开始回忆她记忆中的“TITANIC”号时,由沉在海底的破旧不堪的船头通过镜头处理向新轮船镜头进行转换,这样的镜头过渡在回忆与现实的转换中被非常细致的运用着,完美的将现实与回忆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情境过渡表现得极其自然,衔接得非常完美。
回忆开始了,在向观众展现“TITANIC”号空前盛事的同时,镜头由一对即将上船的父女的特写拍摄很自然的从在父亲怀中安坐的小女孩向四周观望的眼睛捕捉到从私家车上走下来的贵族少女——女主人翁露丝。接着,由此又将视点转到了女主人翁眼中,又渐渐伴着老露丝回忆的话语将视点转回到观众眼中,这种即自然又流畅的镜头视点切换,在影片一开始就有了典型的表现。
影片用对船头侧身和在船头附近渔船的短暂平拍,以及不断的切换镜头,从船的各方面向观众展现“TITANIC”号船身的庞大。
当男主人翁杰克与伙伴赢得船票,一路赶着上船时,又采用了跟踪镜头拍摄的手法,将主人翁赢得船票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跟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后半段也多处得以很好的运用,如描写露丝从船舱一路狂奔向船尾时的情景,强烈地表现出她心中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承受的压抑、无助和绝望心态;当男女主人翁画完画后逃离跟踪者时,又将主人翁的紧张感和欢愉真实的显露在观众面前;而露丝回头救被锁住的杰克一幕更是较长时间运用跟踪镜头拍摄,把其救人时的紧张、慌乱、急切以及救回人后通过快漫至全身海水以求向上层逃脱的危急、慌恐,用最真实的摄影手段以最记实的手法给予全面表现;还有主人翁躲避情敌枪杀、最后求生……都运用到了跟踪镜头的拍摄,这不但更真实的表现了影片所想表现的情景,而且还在无形中积极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完全融入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在影片中处处可见拍摄者对各种镜头拍摄的完美诠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描述杰克第一次见到女主人翁的情景时,以杰克的角度,运用仰拍镜头,在不经意间把两者之间的身份差距拉开,表现出女主角身份的高不可攀。
再看描述男女主人翁在船头翱翔一幕,从头至尾仅两分钟的时间,可镜头却从下、上、正、侧、远、近、面部特写等多个角度进行拍摄,灵活运用了镜头的升降以及高空旋转镜头,将主人翁船头“翱翔”的动人画面与美丽的晚霞结合的美伦美奂,把主人翁感受到的“飞翔”的自由和快乐一同摄入了观众的眼帘。
在发现冰山后,描写锅炉房中的情景时则采用了移动镜头拍摄,并不断的切换镜头,拍摄各处锅炉工人慌乱忙碌的进行操作,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紧迫感,从侧面反映了情况的危急。
当描写船开始下沉,影片又采用了高空远景俯拍镜头,在夜幕笼罩下的茫茫大海上,巨大的“TITANIC”号也成了一叶“小舟”,发射的求救信号在空中闪烁,照亮了周围的海面,这只会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这艘即将沉没的豪华客轮的孤立无援。
船身不断下沉、中段断裂、船尾垂直入海……,在这一系列描述中,拍摄镜头不断切换,各种拍摄角度和手法不停地交替运用,强烈地表现出当时场景的混乱,并参插一部分全景和远景拍摄,将沉船这段时间船上各种各样危机混乱的情景以最全面的各个角度向观众展现出来,使观众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
沉船后,落水的乘客浮上水面,镜头由近景拉出远景拍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水花四溅,让观众们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伤亡之惨重,无数生命的垂死挣扎为这一悲剧加上了浓重的一笔。——
《TITANIC》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剪接这两项大奖的真正价值相信所有的观众都能在观赏影片时得到有利的证实。而我在观看本片时,对这两点的感触尤其深刻,此片拍摄的镜头手段应用的十分全面,而且更加难人可贵的是,无论哪种方式的镜头拍摄都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镜头的切换非常频繁,但却又能使整体感觉十分的统一完整,毫无凌乱感,如此精良的制作,真不愧为有史以来获得最多奥斯卡奖项殊荣的优秀影片。
其实有关《TITANIC》的拍摄,可谈的地方实在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只好仅浮在这表面上谈一谈,就此搁笔。
HY/文
——观《TITANIC》有感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曾荣获第70届奥斯卡十一项大奖,由James Cameron(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的影片《TITANIC》(铁达尼号)都是一部制作精美的优秀巨片。
《TITANIC》的成功毫无疑问与拍摄所投入的两亿美金的巨大投资有着重要的关联,然而其精良的制作,却是她最终能够获得如此空前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观看此片后,对其拍摄镜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TITANIC》这整部影片的叙述方式就与众不同,它并不是一味的平铺直叙,也不是直接采用倒叙、插叙等陈述故事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有逻辑性的方法,从而使影片更具吸引力。影片开头以打捞沉船寻找“海洋之心”开始,从打捞出的一幅戴有“海洋之心”的少女写生素描,引出老露丝在心中深藏多年的回忆,从而再通过回忆进行倒叙,展开《TITANIC》中沉船前后的情景。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电影,多半以开头吸引观众,而《TITANIC》的片头却是如此的平静而祥和,影片在描写打捞工作时,十分的详细,这和后面描写沉船一幕的情景大相径庭,甚至还有点让人看得稍显急躁,可这一段却为后面的铺垫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大大有助于观众了解巨轮沉没的原因、后果、损失程度以及与后面回忆中的“TITANIC号”上的奢华相对比,并从此引出画像,开启影片主题内容,这一点对于长达3小时的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影片的大体叙述过程是由“打捞出画像——老露丝回忆——回到现实”三大部分组成,然而在回忆部分阶段性的将镜头切换于回忆与现实之间的手段,更有助于影片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影片在表现拍摄对象时,非常巧妙的同时运用了主、客两大视点,拍摄的场景常常从片中某一人物的视点展开或切换成观众的角度“观察”对象,很自然的由“主观”视点过渡到“客观”视点,疏密安排、巧妙结合。
《TITANIC》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决不是浪得虚名,影片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其当之无愧的对镜头的掌握和充分利用,各种镜头运动方式的合理运用使整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美感和场面气势的宏大。
在影片一开始有一小段黑白拍摄情景,采用了缓慢的平移镜头。黑白的“TITANIC”巨轮周边热闹的情景的短暂描述引出了人们对巨轮沉没这一事件的回忆氛围,然后很自然的引出了片名。
老露丝从开始回忆她记忆中的“TITANIC”号时,由沉在海底的破旧不堪的船头通过镜头处理向新轮船镜头进行转换,这样的镜头过渡在回忆与现实的转换中被非常细致的运用着,完美的将现实与回忆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情境过渡表现得极其自然,衔接得非常完美。
回忆开始了,在向观众展现“TITANIC”号空前盛事的同时,镜头由一对即将上船的父女的特写拍摄很自然的从在父亲怀中安坐的小女孩向四周观望的眼睛捕捉到从私家车上走下来的贵族少女——女主人翁露丝。接着,由此又将视点转到了女主人翁眼中,又渐渐伴着老露丝回忆的话语将视点转回到观众眼中,这种即自然又流畅的镜头视点切换,在影片一开始就有了典型的表现。
影片用对船头侧身和在船头附近渔船的短暂平拍,以及不断的切换镜头,从船的各方面向观众展现“TITANIC”号船身的庞大。
当男主人翁杰克与伙伴赢得船票,一路赶着上船时,又采用了跟踪镜头拍摄的手法,将主人翁赢得船票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跟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后半段也多处得以很好的运用,如描写露丝从船舱一路狂奔向船尾时的情景,强烈地表现出她心中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承受的压抑、无助和绝望心态;当男女主人翁画完画后逃离跟踪者时,又将主人翁的紧张感和欢愉真实的显露在观众面前;而露丝回头救被锁住的杰克一幕更是较长时间运用跟踪镜头拍摄,把其救人时的紧张、慌乱、急切以及救回人后通过快漫至全身海水以求向上层逃脱的危急、慌恐,用最真实的摄影手段以最记实的手法给予全面表现;还有主人翁躲避情敌枪杀、最后求生……都运用到了跟踪镜头的拍摄,这不但更真实的表现了影片所想表现的情景,而且还在无形中积极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完全融入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在影片中处处可见拍摄者对各种镜头拍摄的完美诠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描述杰克第一次见到女主人翁的情景时,以杰克的角度,运用仰拍镜头,在不经意间把两者之间的身份差距拉开,表现出女主角身份的高不可攀。
再看描述男女主人翁在船头翱翔一幕,从头至尾仅两分钟的时间,可镜头却从下、上、正、侧、远、近、面部特写等多个角度进行拍摄,灵活运用了镜头的升降以及高空旋转镜头,将主人翁船头“翱翔”的动人画面与美丽的晚霞结合的美伦美奂,把主人翁感受到的“飞翔”的自由和快乐一同摄入了观众的眼帘。
在发现冰山后,描写锅炉房中的情景时则采用了移动镜头拍摄,并不断的切换镜头,拍摄各处锅炉工人慌乱忙碌的进行操作,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紧迫感,从侧面反映了情况的危急。
当描写船开始下沉,影片又采用了高空远景俯拍镜头,在夜幕笼罩下的茫茫大海上,巨大的“TITANIC”号也成了一叶“小舟”,发射的求救信号在空中闪烁,照亮了周围的海面,这只会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这艘即将沉没的豪华客轮的孤立无援。
船身不断下沉、中段断裂、船尾垂直入海……,在这一系列描述中,拍摄镜头不断切换,各种拍摄角度和手法不停地交替运用,强烈地表现出当时场景的混乱,并参插一部分全景和远景拍摄,将沉船这段时间船上各种各样危机混乱的情景以最全面的各个角度向观众展现出来,使观众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
沉船后,落水的乘客浮上水面,镜头由近景拉出远景拍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水花四溅,让观众们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伤亡之惨重,无数生命的垂死挣扎为这一悲剧加上了浓重的一笔。——
《TITANIC》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剪接这两项大奖的真正价值相信所有的观众都能在观赏影片时得到有利的证实。而我在观看本片时,对这两点的感触尤其深刻,此片拍摄的镜头手段应用的十分全面,而且更加难人可贵的是,无论哪种方式的镜头拍摄都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镜头的切换非常频繁,但却又能使整体感觉十分的统一完整,毫无凌乱感,如此精良的制作,真不愧为有史以来获得最多奥斯卡奖项殊荣的优秀影片。
其实有关《TITANIC》的拍摄,可谈的地方实在很多,由于篇幅所限,只好仅浮在这表面上谈一谈,就此搁笔。
HY/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请问您是要写论文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