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长城观后感【急用!跪求!】 5
也可以写《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龙门石窟观后感或《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兵马俑观后感网上有视频,就不再发链接了,三个任选一个写500字左右的观后感谢谢了...
也可以写《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龙门石窟观后感或《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兵马俑观后感
网上有视频,就不再发链接了,三个任选一个写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谢谢了 展开
网上有视频,就不再发链接了,三个任选一个写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谢谢了 展开
2个回答
2014-02-15
展开全部
这几天晚上,闲来无聊,我把收藏已久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看了一遍,虽说是偶尔1.5倍或是2倍的高速放映,但一些关键性的讲述总会认真听,脑子里跟着想起熟悉的历史知识。在看《莫高窟》这集里总想起些东西,思绪零碎,特意整理成文,权当观后看。
记得高中有篇课文叫《道士塔》,是选自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一篇佳文。“余大师”善于宏观叙事,文集的名字往往也冠上“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霜冷长河”等这种时空跨度极大的词语,在游历四大文明古国的旅途中写下一本本历史感厚重的散文集。在这种文化苦旅的背景下,《道士塔》应运而生。作者身临其境,着重描写敦煌莫高窟的文化精美奢华,赞叹人类的千年文化,用文明反衬两个世纪强盗的丑恶罪行——英国文化考古学家斯坦因和道士王圆箓,在一正一邪之间,慨叹人类文明,感伤时事,抢呼人心不古。
与《道士塔》的风格不同,《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莫高窟>》讲述的是在敦煌这种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地僧官世俗虔诚地在莫高窟开窟造佛,几千年的建造历史表达了中国古人对文明的追求,对异域文化的开放心胸。第2集开始讲斯坦因对洞窟内经卷和雕塑的故意掠夺和王圆箓的过失甚至间接故意的往事,然后从国家的角度对斯坦因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自然不是好评;再从老百姓角度对王圆箓评价,有的说是罪人,有的说是贪财。王圆箓贪财到不见的,敦煌那么穷恶,加上一个道士身份,有钱也用不出去,即便用了能有什么好的享受呢?可王道士确实有罪,因为他不该允许别人随便拿走文物,但这些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人,在如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这个主题下,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 王道士有罪,政府更有过——守土有责,政府更有责
从清末直到民国,国家积贫积弱,外侮内乱,对沿海城市都不能保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到属地管辖,更别说是一个偏远贫困,自然环境恶劣的甘肃敦煌。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在国家尚不能自保之时,让一个公民承担起守土保窟的责任让人听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事实上,在斯坦因将莫高窟的经卷、雕塑和照片公布之后,先后有许多国家寻着他的脚步而来,王圆箓和他守护的莫高窟遭受着轮番掠夺。好在它们还有点文明,没有杀了王道士然后明抢,最后也没有像火烧圆明园那样毁灭罪证。
退一步说,王道士允许外国人带走文物,那么在他们出境检查时,为什么没能发现这种走私文物的行为呢?我想不是他们看不见,是他们不想看见,更不敢看见。就像王道士曾写信给慈禧太后,写信给民国政府,并且送上几份经卷以证明莫高窟的文化价值,要求政府拨款维护那样,东西经过层层递送,懂点历史的官员就从中抽一卷,以供收藏或者孝敬上司;不懂的随手一扔,懒得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规划,深谙“不能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这条潜规则,因为在高眼看外国人的年代,他们是爷。
文化的保护,不能光靠个人,毕竟个人的财力和可能受到的危险使他无法持续保护,这更要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而政府的力量就来自于国家的富强。
二、 道士守窟,可他不信佛——历史,我们该有的态度:爱
莫高窟里的洞窟、壁画和经卷主要跟佛教有关,因为莫高窟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中国、印度和中亚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而印度的佛教正式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原,中国的玄奘等法师又通过这条路去西天拜佛求经,所以自然形成了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在莫高窟里能零星地见到些道教的元素,虽有传言道家的代表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创立道教,可那只是传说,真正原因是唐朝以后,在主张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政治背景下,为论证儒学、佛教和道家如何亲密。
佛教在宗教信仰上终有不同,对王道士来说,他信奉的还是道教。当地政府派王道士来此地受窟,他得负责维缮洞窟,否则他是不尽责,但他却有自己的打算:王道士作为一个道士,他心里想的是在莫高窟里也开个窟,放上三清神像,建个道观,他去化缘,拿斯坦因的钱也是这个目的。
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的文化如何在一个宽容的国度里融合,是个难题,王道士对道教的爱与对佛教的不尽责让我在想一个问题:保护文化要有爱,这种爱源于何处?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不习惯关注现实,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人喜欢看未来,而中国人喜欢看历史。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啃老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落后,比现实我们自惭形秽,比历史我们却信心百倍,甚至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说错了我们的历史,就像在讲述周口店文化遗址和殷墟遗址那集里,总会以某次考古的重大发现来让外国学者信服,以证明中国的强大。
我们总在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这话说起来很自豪,可多少是缺乏底气的,因为“文革”这场政治性运动给文化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战争,让十年大于千年,从此我们古文不通,培养大师必须的文化传承也就此中断。历史文化的保护来源对历史的传承,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该有理性的态度。记得在百家讲坛有期特别的节目——易中天对话王立群,他俩的对话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用王立群先生的话来说“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过去的延续”,用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历史和现实是连接在一起的,它的连接点就是人性”。确实,无论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人,作为人性的东西是一致的,人的终极追求也是一致的,这种普适性价值就是追求真善美,活得更有人性,更有尊严。
最后我想说一句:历史给后代的既是财富也是重负,我们背着几千年的文化走入新时代,始终不能痛心剥离文化中的糟粕,然后再反观文化,却总是反受其累,我们该向后来居上者学习,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在处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能提供我们启示。
记得高中有篇课文叫《道士塔》,是选自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一篇佳文。“余大师”善于宏观叙事,文集的名字往往也冠上“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霜冷长河”等这种时空跨度极大的词语,在游历四大文明古国的旅途中写下一本本历史感厚重的散文集。在这种文化苦旅的背景下,《道士塔》应运而生。作者身临其境,着重描写敦煌莫高窟的文化精美奢华,赞叹人类的千年文化,用文明反衬两个世纪强盗的丑恶罪行——英国文化考古学家斯坦因和道士王圆箓,在一正一邪之间,慨叹人类文明,感伤时事,抢呼人心不古。
与《道士塔》的风格不同,《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之<莫高窟>》讲述的是在敦煌这种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地僧官世俗虔诚地在莫高窟开窟造佛,几千年的建造历史表达了中国古人对文明的追求,对异域文化的开放心胸。第2集开始讲斯坦因对洞窟内经卷和雕塑的故意掠夺和王圆箓的过失甚至间接故意的往事,然后从国家的角度对斯坦因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自然不是好评;再从老百姓角度对王圆箓评价,有的说是罪人,有的说是贪财。王圆箓贪财到不见的,敦煌那么穷恶,加上一个道士身份,有钱也用不出去,即便用了能有什么好的享受呢?可王道士确实有罪,因为他不该允许别人随便拿走文物,但这些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人,在如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这个主题下,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 王道士有罪,政府更有过——守土有责,政府更有责
从清末直到民国,国家积贫积弱,外侮内乱,对沿海城市都不能保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到属地管辖,更别说是一个偏远贫困,自然环境恶劣的甘肃敦煌。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在国家尚不能自保之时,让一个公民承担起守土保窟的责任让人听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事实上,在斯坦因将莫高窟的经卷、雕塑和照片公布之后,先后有许多国家寻着他的脚步而来,王圆箓和他守护的莫高窟遭受着轮番掠夺。好在它们还有点文明,没有杀了王道士然后明抢,最后也没有像火烧圆明园那样毁灭罪证。
退一步说,王道士允许外国人带走文物,那么在他们出境检查时,为什么没能发现这种走私文物的行为呢?我想不是他们看不见,是他们不想看见,更不敢看见。就像王道士曾写信给慈禧太后,写信给民国政府,并且送上几份经卷以证明莫高窟的文化价值,要求政府拨款维护那样,东西经过层层递送,懂点历史的官员就从中抽一卷,以供收藏或者孝敬上司;不懂的随手一扔,懒得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规划,深谙“不能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这条潜规则,因为在高眼看外国人的年代,他们是爷。
文化的保护,不能光靠个人,毕竟个人的财力和可能受到的危险使他无法持续保护,这更要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而政府的力量就来自于国家的富强。
二、 道士守窟,可他不信佛——历史,我们该有的态度:爱
莫高窟里的洞窟、壁画和经卷主要跟佛教有关,因为莫高窟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中国、印度和中亚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而印度的佛教正式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原,中国的玄奘等法师又通过这条路去西天拜佛求经,所以自然形成了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在莫高窟里能零星地见到些道教的元素,虽有传言道家的代表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创立道教,可那只是传说,真正原因是唐朝以后,在主张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政治背景下,为论证儒学、佛教和道家如何亲密。
佛教在宗教信仰上终有不同,对王道士来说,他信奉的还是道教。当地政府派王道士来此地受窟,他得负责维缮洞窟,否则他是不尽责,但他却有自己的打算:王道士作为一个道士,他心里想的是在莫高窟里也开个窟,放上三清神像,建个道观,他去化缘,拿斯坦因的钱也是这个目的。
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的文化如何在一个宽容的国度里融合,是个难题,王道士对道教的爱与对佛教的不尽责让我在想一个问题:保护文化要有爱,这种爱源于何处?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不习惯关注现实,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人喜欢看未来,而中国人喜欢看历史。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啃老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落后,比现实我们自惭形秽,比历史我们却信心百倍,甚至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说错了我们的历史,就像在讲述周口店文化遗址和殷墟遗址那集里,总会以某次考古的重大发现来让外国学者信服,以证明中国的强大。
我们总在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这话说起来很自豪,可多少是缺乏底气的,因为“文革”这场政治性运动给文化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战争,让十年大于千年,从此我们古文不通,培养大师必须的文化传承也就此中断。历史文化的保护来源对历史的传承,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该有理性的态度。记得在百家讲坛有期特别的节目——易中天对话王立群,他俩的对话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用王立群先生的话来说“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过去的延续”,用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历史和现实是连接在一起的,它的连接点就是人性”。确实,无论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人,作为人性的东西是一致的,人的终极追求也是一致的,这种普适性价值就是追求真善美,活得更有人性,更有尊严。
最后我想说一句:历史给后代的既是财富也是重负,我们背着几千年的文化走入新时代,始终不能痛心剥离文化中的糟粕,然后再反观文化,却总是反受其累,我们该向后来居上者学习,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在处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能提供我们启示。
2014-02-23
展开全部
化工摇了摇头hi啊和环境优化和有机肥和个人过优化办复读就合伙人发扬风格俄方的话v型是贵航股份胡静与局部闺女给v就非常的女厕v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