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学生收获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与精神和谐共生,“智慧”与“人文”一起发展,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而且也算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好的语文课语文味一定要浓。所谓的语文味,就是不同于其他课的,给人的一种浓烈的语感味,它应该是语文的主味、本味。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及语段,去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独到而深邃的思考;同时,由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什么”,转移到文章的语言形式“怎么写”。应该说,这才是语文的本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教会了学生什么。一句话,就是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在语文层面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却有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历史课、生物课等等,为情感而情感,
为内容而内容,悖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我们不妨比较下面两个课堂总结的片断——片断(一):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欣慰地发现,大家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片断(二):
师:读了《行道树》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你获得了哪些情感、思想上的启示或阅读、写作上的经验?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有些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生2:读书的时候要用心琢磨、领悟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作用。生3:震撼我的是,很多神圣的事业都如行道树,需要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的幸福,而最终将收获更深沉的幸福。生4:我知道了用对比的手法写物,更能突出物的特点。
师:通过学习,大家收获都不少。下面大家把自己积累的启示或经验写在摘抄本上……
美妙,而是单纯从它表现的思想意义出发了。
当然,从人文性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我看来应该是寓于工具性之中的,是一种无声的滋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