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高层大气中,由于空气非常稀薄,电击穿介质所需要的电场强度比地表小得多。因此,强度较大的闪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可以导致中高层大气中的介质被击穿,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瞬态发光现象,如红色精灵、巨型喷流和蓝色射流等。
在闪电研究学者看来,尽管在空中的高度不一样,能量强度也不一样,但红色精灵、巨型喷流和蓝色射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雷暴云上空空气介质击穿所产生的发光现象。“这三者好比是一棵树从树杆到树冠的不同的部位”。
蓝色射流是雷暴云顶发生的,不受云顶束缚向上发展的闪电。相对而言,它能到达的高度较低,出现在离地面约30—40公里左右的空中。其外形是蓝色的、细细的直杆物,如同小树苗一般。
比蓝色射流发展更为壮观的是一大团如树冠状的巨型喷流。巨型喷流是雷暴云内的闪电通道从雷暴云顶部逃逸并一直发展到达离地面约50到90公里高度的一种非常罕见的放电现象,其持续时间一般可达数百毫秒。
同巨型喷流外观类似,但出现的更为频繁的是红色精灵,它出现在离地面约50到9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它的上半部是红色,底部则渐渐转变为蓝色,宽度约在5—10公里内。同巨型喷流相比,它持续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几毫秒,有如精灵一般难以捕捉到,所以科学家给它取名为“红色精灵”。
“红色精灵出现在较低高度上的部分之所以略显蓝色,并从高到低呈现从红到蓝的颜色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不同高度上的大气密度对产生红光的氮气分子激发态的抑制程度。”
扩展资料:
一次闪电由多次放电脉冲组成,这些脉冲之间的间歇时间都很短,只有百分之几秒。脉冲一个接着一个,后面的脉冲就沿着第一个脉冲的通道行进。现在已经研究清楚,每一个放电脉冲都由一个“先导”和一个‘回击”构成。第一个放电脉冲在爆发之前。
有一个准备阶段—“阶梯先导”放电过程:在强电场的推动下,云中的自由电荷很快地向地面移动。在运动过程中,电子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致使空气轻度电离并发出微光。第一次放电脉冲的先导是逐级向下传播的,象一条发光的舌头。
开头,这光舌只有十几米长,经过千分之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光舌便消失;然后就在这同一条通道上,又出现一条较长的光舌(约30米长),转瞬之间它又消失;接着再出现更长的光舌……光舌采取“蚕食”方式步步向地面逼近。
经过多次放电—消失的过程之后,光舌终于到达地面。因为这第一个放电脉冲的先导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从云中向地面传播的,所以叫做“阶梯先导”。
在光舌行进的通道上,空气已被强烈地电离,它的导电能力大为增加。空气连续电离的过程只发生在一条很狭窄的通道中,所以电流强度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闪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追逐雷暴,捕捉瞬息即逝的红色闪电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