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横向)议论文 要求: 800字
1个回答
2014-05-25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就是把一个问题分成并列的几个方面,然后逐一论述的方式。
我给你个材料,可以作为参考,其中所举例文用的都是横向议论。
从横向展开
【导写】
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能够给人美感;把好的结尾比作“豹尾”,则充满着力量;可是把好的文章主体比作“猪肚”,多少有点欠雅观。好在大家都知道“比喻总是蹩脚的”之类的道理,联想到的不是猪肚里的糟糠,而只是两者的相似点——“充实”。显而易见,议论文也应当是“猪肚”般的言之有物,倘若像“上海的瘪三”,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怎样才能写得而有序?我们拟分“从横向展开”、“向纵深拓展”、“多层面对照”、“总分成佳构”、“纵横任挥洒”等五节文字来讲述,现在先说“从横向展开”。
怎么展开?很简单,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说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从这则供料中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从横向展开: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显然,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从横向展开”。
但话要说回来,简单之中也有不简单的地方。一般地说,从中心论点解析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就算是从横向展开。但以“三部曲”(即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写成三个段落)为佳。因为增加一个分论点及其论证,会使全篇的说理更加充分,更加有力。而在实际思维操作过程中,第三个分论点的提取往往难度较大,这就是不简单之处,但也是思维价值之所在。怎么办?要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就上例而言,“目标”和“动力”容易想到,倘以此展开未尝不可,如果要提取第三个分论点,就得拓宽思路,多方思索理想对奋斗的作用,才能获得“起点”之类的分论点。浅思辄止是不会有结果的。
还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比方说“起点”、“目标”、“动力”排列就比较合理,如果改成 “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了。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是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实例一〗
“假货专买”之我见
市场之大无所不有,然而假冒伪劣商品也乘机悄悄进入了市场。“打假”成为工商部门的紧急行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马路廉价商品市场设立了“假货专卖店”。专门低价销售打假没收的有使用价值的假货。我认为这确是一种“打假”的高招。
众所周知,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蒙住了顾客的眼睛。由于顾客的眼睛被蒙住了,他们辨不清真假,就十有八九吃了亏。现在好了,推出“假货专买”,让伪劣假冒商品拉出来示众。不就提高了顾客对假货的辨别能力吗?只要顾客懂得辨识真伪,那么假货在市场上会站得住脚根吗?那时候它们无人问“形影相吊”就只好灰溜溜逃跑了。
其二,设立“假货专买店”有利于适当地让“名牌热”降温。当今社会有青年总喜欢穿“名牌”,赶时髦,假冒伪劣商品就乘虚而入,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只要标上“进口”、“名牌”的字样就身价百倍。其实这不就是拿“名牌”坑顾客吗?“名牌”炒得太热了,假货可乘机手的机会就多了。让“假货”来个专卖,就可以使那些“追名牌”的顾客冷静冷静,瞧瞧习的货是“名牌”还是“假冒”,看来,设立“假货专买店”的确是件利民的好事。
第三,让有使用价值的假货低价出售也可以节约社会财富。何必一定要将伪劣商品付之一炬,才算是表明“打假”的坚定决心和大公无私的气魄呢?其实,都将它们一把火烧了,这是浪费。诚然假货是假冒伪劣之品,但是我们不能它是伪劣品而全部否定它的使用价值。历史上项羽一把火烧了为秦始皇建筑的阿房宫,留下了遗憾。假货虽比不上阿房宫,但有其可用之处,弃之毁之难道不可惜吗?对待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有错而全盘否定,对待假货,我们亦该如此。
综上所述,在我们“打假”,维护市场纯洁的途径中,设立“假货专买店”,是其中一种可行的措施。
〖实例二〗
诚信,万万不可丢
尽管艄公所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很有道理,但年轻人绝不该在“健康美貌诚信”等七个背囊中,选“诚信”而舍弃。诚信,是万万不可丢的。这是因为:
诚信是立身之本。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你有诚信的品德,人们就会信任你、敬佩你,愿意与你交往。《史记》载,季布为项羽部将,以诚信在楚梁一带深孚众望。当时盛传: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刘邦得天下后,通缉季布——“购以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尽管这样,人们无一为贪而告发,也无一人因惧惩而拒匿。直到后来,刘邦竟然为其诚信所感动,下令赦免其罪,并封为高官。这可谓诚信是立身之本的铁证。否则,你虽然擅长“信誓旦旦”,但总是给人家开“空头支票”,那也必然因失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丧失立身的根本,最后一事无成。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成事之源。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世间一趟,总该做点什么,小则常人,大到名流,都应该成就自己应该成就的那份事业。大企业的领导,必须以真诚对待企业中的成员,这样员工们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工作,进而奉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乃至青春热血。英国哲学家怀特利说:“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海尔集团的成功创业就是很好的例证。领头人张瑞敏上任之初就郑重地许下诺言:我做不到的事,就绝不要求员工做到;我应该做到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他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员工们非常信服、敬佩他,都千方百计地争做开创性工作,从而使海尔成绩骄人,享誉世界。
诚信是治国之道。富兰克林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一个政府,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会遵规守纪、听从指挥。秦国欲用商鞅来变法图强,商鞅深恐百姓不听从指挥。商鞅先派人在南门立几丈高的一根木棍,并告之谁能把它移到北门便赏金10两。见无人相信都不肯做,商鞅又将赏金增加到40两,有一人试着搬了过去,果然得到如数赏金。此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开始相信了商鞅。因而,虽然商鞅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人们害怕商鞅会依法惩治,也都不得不听从。新法很快得以推行,秦国于是日益强大起来。正如《中庸》中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上述种种,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它重于金钱、高于容貌、犹如生命,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简评]面对“诚信”这个宽泛的话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从材料入手,要言不烦、化笼统为具体地高出“诚信不可丢”的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巧设分论点,。从“立身”、“成事”、“治国”三个方面来分层阐述,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水到渠成般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既然“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源”、“治国之道”,有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自然是“万万丢不得”的了。本文内容丰富、翔实而具体,论述雄辩简洁有力,选材和语言都很不错。
(《语文周报》2001-10-03)
〖实例三〗
呆 气
韬 奋
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也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据传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牛顿,有一天清晨正在潜思深究的有味当儿,他的女仆预把鸡蛋置小锅旁备他自煮作早餐,他一面沉思,一面把手上的一只表放入锅内滚水中大煮特煮,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又据传说电学怪杰爱迪生结婚之日,与新夫人同车经过他的实验所,把夫人暂停在门外,自己跑进去取什么东西,不料进去之后,忘其所以,竟在一张桌上大做其实验,把夫人丢在外面许久,最后由新夫人进去找了出来,才一同回家去,这又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大概研究学问非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乃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能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彼革命志士,思为国家谋幸福,为人民除痛苦,而当其未达到谋幸福除痛苦之前,无一兵一卒之力,无弹丸凭藉之地,在他人见之,未尝非纸上谈兵,痴人说梦,认为必不可以实现,然卒以彼大革命家之规谋计划,冒万险,排万难,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敢为,刀斧不足以惧其心,穷困不足以移其志,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而登高一呼,万方响应,翕然从风,固为万流景仰,但在流离颠沛之际,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诚以凡事非有几分呆气来应付,处处只计及一己利害,事事顾虑前途得失,无丝毫之主见,无丝毫之冒险精神,迟疑不前,趑趄不进,永在旁徨歧路之间而已。
此外欲能忠于职务,亦非有几分呆气不可。在办公室中但望公毕时间之速到,或手持公事而目注墙上所悬时计者,大概都是聪明朋友的把戏,事业交在这种人手上是永远办不好,这是可以保险的。因为他所缺乏的就是忠于职务视公务如己事的呆气,降而至于交友,也以具有几分呆气的朋友为靠得住。韩退之所慨叹的“士穷乃见节义”,朋友穷了仍不忘其友谊,此事非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不办!
我们寻常的心理,大概无不喜闻他人之誉我聪明,且亦时欲一表现其聪明;又无不厌闻他人之称我为呆子,而并不愿自认为呆子。初不料呆气也有那么大的好处!
〖实例四〗 名师效应
陈鲁民
50周年大庆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32位著名科学家。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他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一个老师培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才的大科学家,其意义怎么估价也不会过分。由此,我想起“名师出高徒”这句老话。进而又想到“名师效应”这一题目。
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孔夫子当年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人称“万世师表”。东汉马融,才高学博,一代通儒,门徒也常有千数。叶企孙教授早在20年代就名闻国内,是物理学界一面大旗,许多学生就是冲着他的名义,报考他所在的院系。他也没有让学生们失望,培育出了一个个声震华夏的大科学家。
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名师蔡元培不拘一格聘人才,把年轻有为崭露锋芒的“落榜生”梁漱溟聘为大学教授,造就了一代鸿儒。名师叶企孙也以自己的睿智和远见,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他的高徒赵九章本是学习经典物理的,但他考虑到赵的特点及国家的急需,毅然动员赵留学时改学气象学,使赵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并被公认为是“中国卫星第一功臣”。他的另一学生王大珩回忆道:“叶先生有深谋远虑,在抗战前中国的光学工业是零,而国防急需光学机械,为此他要我改学应用光学。”王大珩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陶行知“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昌济“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华罗庚“心甘情愿当人梯,鞠躬尽瘁育英才”,叶企孙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即名师。当今我们大学里的大楼确实一栋比一栋漂亮壮观.但我们更需要名师、大师。叶企孙一个名师,就培养出一批国宝级科学家,倘若我们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名师、大师,又何愁不能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果如此,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我给你个材料,可以作为参考,其中所举例文用的都是横向议论。
从横向展开
【导写】
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能够给人美感;把好的结尾比作“豹尾”,则充满着力量;可是把好的文章主体比作“猪肚”,多少有点欠雅观。好在大家都知道“比喻总是蹩脚的”之类的道理,联想到的不是猪肚里的糟糠,而只是两者的相似点——“充实”。显而易见,议论文也应当是“猪肚”般的言之有物,倘若像“上海的瘪三”,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怎样才能写得而有序?我们拟分“从横向展开”、“向纵深拓展”、“多层面对照”、“总分成佳构”、“纵横任挥洒”等五节文字来讲述,现在先说“从横向展开”。
怎么展开?很简单,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说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从这则供料中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从横向展开: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显然,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从横向展开”。
但话要说回来,简单之中也有不简单的地方。一般地说,从中心论点解析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就算是从横向展开。但以“三部曲”(即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写成三个段落)为佳。因为增加一个分论点及其论证,会使全篇的说理更加充分,更加有力。而在实际思维操作过程中,第三个分论点的提取往往难度较大,这就是不简单之处,但也是思维价值之所在。怎么办?要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就上例而言,“目标”和“动力”容易想到,倘以此展开未尝不可,如果要提取第三个分论点,就得拓宽思路,多方思索理想对奋斗的作用,才能获得“起点”之类的分论点。浅思辄止是不会有结果的。
还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比方说“起点”、“目标”、“动力”排列就比较合理,如果改成 “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了。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是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实例一〗
“假货专买”之我见
市场之大无所不有,然而假冒伪劣商品也乘机悄悄进入了市场。“打假”成为工商部门的紧急行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马路廉价商品市场设立了“假货专卖店”。专门低价销售打假没收的有使用价值的假货。我认为这确是一种“打假”的高招。
众所周知,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蒙住了顾客的眼睛。由于顾客的眼睛被蒙住了,他们辨不清真假,就十有八九吃了亏。现在好了,推出“假货专买”,让伪劣假冒商品拉出来示众。不就提高了顾客对假货的辨别能力吗?只要顾客懂得辨识真伪,那么假货在市场上会站得住脚根吗?那时候它们无人问“形影相吊”就只好灰溜溜逃跑了。
其二,设立“假货专买店”有利于适当地让“名牌热”降温。当今社会有青年总喜欢穿“名牌”,赶时髦,假冒伪劣商品就乘虚而入,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只要标上“进口”、“名牌”的字样就身价百倍。其实这不就是拿“名牌”坑顾客吗?“名牌”炒得太热了,假货可乘机手的机会就多了。让“假货”来个专卖,就可以使那些“追名牌”的顾客冷静冷静,瞧瞧习的货是“名牌”还是“假冒”,看来,设立“假货专买店”的确是件利民的好事。
第三,让有使用价值的假货低价出售也可以节约社会财富。何必一定要将伪劣商品付之一炬,才算是表明“打假”的坚定决心和大公无私的气魄呢?其实,都将它们一把火烧了,这是浪费。诚然假货是假冒伪劣之品,但是我们不能它是伪劣品而全部否定它的使用价值。历史上项羽一把火烧了为秦始皇建筑的阿房宫,留下了遗憾。假货虽比不上阿房宫,但有其可用之处,弃之毁之难道不可惜吗?对待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有错而全盘否定,对待假货,我们亦该如此。
综上所述,在我们“打假”,维护市场纯洁的途径中,设立“假货专买店”,是其中一种可行的措施。
〖实例二〗
诚信,万万不可丢
尽管艄公所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很有道理,但年轻人绝不该在“健康美貌诚信”等七个背囊中,选“诚信”而舍弃。诚信,是万万不可丢的。这是因为:
诚信是立身之本。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你有诚信的品德,人们就会信任你、敬佩你,愿意与你交往。《史记》载,季布为项羽部将,以诚信在楚梁一带深孚众望。当时盛传: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刘邦得天下后,通缉季布——“购以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尽管这样,人们无一为贪而告发,也无一人因惧惩而拒匿。直到后来,刘邦竟然为其诚信所感动,下令赦免其罪,并封为高官。这可谓诚信是立身之本的铁证。否则,你虽然擅长“信誓旦旦”,但总是给人家开“空头支票”,那也必然因失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丧失立身的根本,最后一事无成。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成事之源。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世间一趟,总该做点什么,小则常人,大到名流,都应该成就自己应该成就的那份事业。大企业的领导,必须以真诚对待企业中的成员,这样员工们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工作,进而奉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乃至青春热血。英国哲学家怀特利说:“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海尔集团的成功创业就是很好的例证。领头人张瑞敏上任之初就郑重地许下诺言:我做不到的事,就绝不要求员工做到;我应该做到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他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员工们非常信服、敬佩他,都千方百计地争做开创性工作,从而使海尔成绩骄人,享誉世界。
诚信是治国之道。富兰克林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一个政府,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会遵规守纪、听从指挥。秦国欲用商鞅来变法图强,商鞅深恐百姓不听从指挥。商鞅先派人在南门立几丈高的一根木棍,并告之谁能把它移到北门便赏金10两。见无人相信都不肯做,商鞅又将赏金增加到40两,有一人试着搬了过去,果然得到如数赏金。此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开始相信了商鞅。因而,虽然商鞅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人们害怕商鞅会依法惩治,也都不得不听从。新法很快得以推行,秦国于是日益强大起来。正如《中庸》中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上述种种,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它重于金钱、高于容貌、犹如生命,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简评]面对“诚信”这个宽泛的话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从材料入手,要言不烦、化笼统为具体地高出“诚信不可丢”的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巧设分论点,。从“立身”、“成事”、“治国”三个方面来分层阐述,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水到渠成般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既然“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源”、“治国之道”,有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自然是“万万丢不得”的了。本文内容丰富、翔实而具体,论述雄辩简洁有力,选材和语言都很不错。
(《语文周报》2001-10-03)
〖实例三〗
呆 气
韬 奋
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的勇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也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据传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牛顿,有一天清晨正在潜思深究的有味当儿,他的女仆预把鸡蛋置小锅旁备他自煮作早餐,他一面沉思,一面把手上的一只表放入锅内滚水中大煮特煮,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又据传说电学怪杰爱迪生结婚之日,与新夫人同车经过他的实验所,把夫人暂停在门外,自己跑进去取什么东西,不料进去之后,忘其所以,竟在一张桌上大做其实验,把夫人丢在外面许久,最后由新夫人进去找了出来,才一同回家去,这又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大概研究学问非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乃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能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彼革命志士,思为国家谋幸福,为人民除痛苦,而当其未达到谋幸福除痛苦之前,无一兵一卒之力,无弹丸凭藉之地,在他人见之,未尝非纸上谈兵,痴人说梦,认为必不可以实现,然卒以彼大革命家之规谋计划,冒万险,排万难,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敢为,刀斧不足以惧其心,穷困不足以移其志,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而登高一呼,万方响应,翕然从风,固为万流景仰,但在流离颠沛之际,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诚以凡事非有几分呆气来应付,处处只计及一己利害,事事顾虑前途得失,无丝毫之主见,无丝毫之冒险精神,迟疑不前,趑趄不进,永在旁徨歧路之间而已。
此外欲能忠于职务,亦非有几分呆气不可。在办公室中但望公毕时间之速到,或手持公事而目注墙上所悬时计者,大概都是聪明朋友的把戏,事业交在这种人手上是永远办不好,这是可以保险的。因为他所缺乏的就是忠于职务视公务如己事的呆气,降而至于交友,也以具有几分呆气的朋友为靠得住。韩退之所慨叹的“士穷乃见节义”,朋友穷了仍不忘其友谊,此事非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不办!
我们寻常的心理,大概无不喜闻他人之誉我聪明,且亦时欲一表现其聪明;又无不厌闻他人之称我为呆子,而并不愿自认为呆子。初不料呆气也有那么大的好处!
〖实例四〗 名师效应
陈鲁民
50周年大庆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32位著名科学家。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他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一个老师培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才的大科学家,其意义怎么估价也不会过分。由此,我想起“名师出高徒”这句老话。进而又想到“名师效应”这一题目。
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孔夫子当年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人称“万世师表”。东汉马融,才高学博,一代通儒,门徒也常有千数。叶企孙教授早在20年代就名闻国内,是物理学界一面大旗,许多学生就是冲着他的名义,报考他所在的院系。他也没有让学生们失望,培育出了一个个声震华夏的大科学家。
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名师蔡元培不拘一格聘人才,把年轻有为崭露锋芒的“落榜生”梁漱溟聘为大学教授,造就了一代鸿儒。名师叶企孙也以自己的睿智和远见,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他的高徒赵九章本是学习经典物理的,但他考虑到赵的特点及国家的急需,毅然动员赵留学时改学气象学,使赵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并被公认为是“中国卫星第一功臣”。他的另一学生王大珩回忆道:“叶先生有深谋远虑,在抗战前中国的光学工业是零,而国防急需光学机械,为此他要我改学应用光学。”王大珩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陶行知“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昌济“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华罗庚“心甘情愿当人梯,鞠躬尽瘁育英才”,叶企孙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即名师。当今我们大学里的大楼确实一栋比一栋漂亮壮观.但我们更需要名师、大师。叶企孙一个名师,就培养出一批国宝级科学家,倘若我们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名师、大师,又何愁不能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果如此,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