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樱桃观后感600字
1个回答
2014-10-07
展开全部
我初次看《红樱桃》是在很久远的以前了。当时电视上在放,刚上小学的我就跟着爸爸一起把它给看完了。时间过了如此之久以至于我连影片基本的情节都不记得了,关于影片的记忆也只剩下了几个片段,但印象却极其深刻。
女孩儿被军官用带麻醉剂的毛巾捂住口鼻,晕了过去,美丽的胴体被刺上了丑陋的纳粹标志。
一个欧洲女孩儿裹着厚厚的军大衣表情惶恐地站在围满宾客的长条餐桌上,军官把她身上的衣服扯下,露出了刺遍玫瑰花的身体,宾客们惊叹于军官的高超技法,女孩儿一边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一边躲避着桌旁的男人们伸出的手。
女孩儿在避难所的集体浴室里被大人强行脱下衣服,背上的刺青暴露无遗。营帐外,被救的孩子们围着篝火开心地唱歌跳舞,女孩儿只能趴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在黑暗中独自落泪,绝望地拿起火把靠近自己的背部。
女孩儿站在淋浴头下,水流过她背部狰狞的疤痕。
这些犀利的碎片构成了我最初的战争观,没有炮火硝烟,也没有枪林弹雨,只有人对人并不血腥但着实暴力的伤害。这伤害不只来自敌人,更可怕的是来自盟友的猜忌与孤立。
《红樱桃》是一部讲述战火中的孩子的电影,它让我这和平时期的小孩儿第一次明白了战争的残酷。
========================================
看惯了英雄凯歌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被一个特殊时代里,平凡而渺小的普通人所感动。看惯了声泪俱下控诉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纠结于无声无语的悲凉中不能自拔。
《红樱桃》里,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给人们以希望,平凡的孩子,平凡的人,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于是绝望处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
影片的第一次震撼是在,语言课考试上,当虚构的身世被看穿,我们的小楚楚开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在我们眼前,慢慢揭开自己疼痛的疤,亲眼看到作为革命者的父亲被腰斩的全过程,不能叫,不能哭,怎能忘!不舍得去看楚楚讲述这些时,隐忍而悲愤的眼神,平静背后,强烈的控制到身体微微发颤。满教室的师生都被震撼到了,此时,这里的战争还没来。
接下来,影片的情绪明显的,轻快起来,澡堂里洒水嬉戏,歌声相和,一直到一位身宽体胖的苏联阿婶被误打误撞地被淋了个结结实实,脆弱的澡堂经不起这位阿婶的悲惨嚎叫和男孩子们的鱼贯而出,终于塌了,只剩下阿婶胖体微遮,尴尬羞愤的立在那里,夸张的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经过这一连串闹剧式的生活写意,之前心中压抑的阴霾渐渐散去,以为再凄惨的童年也都会过去,这才是十岁的孩子应有的生活,应有的童真,应有的笑脸,但是现实总是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让我痛。
刚开始,楚楚决定不要去夏令营,要留下来帮助修屋受到男生们集体的嘲笑时,我以为只是生活插曲,直到看完了整部影片,知晓了战争岁月里,没有谁可以奢谈幸福!如果楚楚就此留下,没有去夏令营,她是不是就不会遭遇之后磨灭不掉的耻辱和伤害。
没有什么能在事情发生了之后说如果,这就是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由天不由我,由强不由弱。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挣扎着,抵抗着,奋斗着,牺牲着… …
楚楚终是坐上了去夏令营的车,由命运载着前行了… …
快乐的夏令营场景下,战火没预兆的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爆炸,逃散,烟火冲天,一切祥和,欢乐瞬间崩溃到消失殆尽。人们慌乱的眼神,慌乱的步伐,一点点将影片带到更为黑暗,迷茫的色彩中去。
第二次震撼是张卡尔,那个混血男孩的死。开始的他,像谄媚般的讨好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德国兵,接受了所有来自德国兵故意的侮辱。我原本觉得这种人真是该为自己汗颜,一支烟罢了,还无关生死呢,就把自尊和民族尊严全部丢弃了。哪知,他在套近乎后成功的夺走德国兵的枪,镇住其他德国兵,大叫着让其他的伙伴们逃,而他在被追捕中,因不会使用那支枪,愤怒呐喊“法西斯臭狗屎”之后光荣牺牲,无数子弹穿过年轻的身体。他用还稚嫩的肩膀扛下来所有的罪,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尊严,名誉,甚至生命。
第三次震撼来自那个要烟的女孩,她也许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为着生存,近乎毫无原则的妥协,她欺负新到的孩子,媚笑地伺候着下等的醉酒军官,希冀可以靠这些换取一份平平安安,平平静静。但是她最终没逃过她的劫,当将军在酒会上,将她作为自己的艺术品展示时,她站在酒桌上,赤裸的肌肤满是刺青,人们疯狂的向她抓去,她眼神由最终的惊恐无助到后来的绝望木然,她由最初左晃右闪的躲避到最后呆立成空洞雕像,生命抽离般模样,所有原来指责她的话,在那刻都说不出口了,她即使妥协至此,依然无法在战争中安然完璧。
第四次震撼,是男主人公罗小蛮寄宿在老邮差TONY家里,做着一份很揪心的工作,将战士的死讯传达到他的家属那里,老邮差说,一份也不能遗漏。每一次,信件的抵达都会伴随着撕心裂肺,伤恸欲绝的哭声,每一次,罗小蛮总是快速的逃离,为什么他最后会选择和那些德国兵同归于尽,即使他们已经投降了,这似乎和缴枪不杀的规矩不和,可是试想,一个看尽战争带来人间惨剧的男孩儿,怎么能理智到冷血的放弃对德国兵的复仇,他用弹弓打击德国兵被Tony干涉后,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一条将悲剧进行到底的路,一条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来谱写的复仇之路,他终于可以安静且安详地安息了,他终于不用面对那些因法西斯侵犯而家破人亡的惨剧,终于不用怀着悲凉的心情去编写已战死的战士那不可能再拥有的灿烂阳光来安慰支持他的家人。我总是在想他大声的读着自己写出来的善意谎言时,看着那些已死战士的亲人们眼中重放希望的光芒时,一个人收藏了所有的真相,所有的痛苦和辛酸,会是怎样的心情。当一位老妈妈用温暖的怀抱搂住他,兴奋的一直絮叨的说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还活着,他该怎样去承受。在纳粹兵被爆炸的油桶震得四分五裂的同时,他轰轰烈烈的走了,在热火与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叫楚楚的女孩,从经历了第一次作为活物的艺术品被将军在其背上刺青到后来黑色屏幕上缓缓上升,告诉我们关于楚楚最后的结局。
影片刚开始,初到俄国的楚楚是可爱的,经历不幸的她依然有着孩子的眼神。战乱刚开始,饥饿的她是可怜的,但并不缺乏生气。到达将军府,遭遇游戏般杀人的她,是畏惧的,诚惶诚恐的,她无意翻看到了刺青的花样,却不知这就是她今后无论如何都不能磨灭的耻辱。第一次被刺青醒来的她,惊恐的看到背后的花纹,她并不知道究竟哪里有,有多少,但她知道那个东西带给她的羞辱,她拼了命在粗糙坑洼的泥墙上蹭她的背,希望可以抹杀掉那羞辱的刺身。任是血肉模糊,任是鲜血将墙面浸染,她不管不顾的蹭。可是刺青依然,什么都没改变,她乏力的抗争,无声的对抗,一直到纳粹失败的那一天,将军说她是他留在世界上唯一的金色皮肤的艺术品,希望她活着,将军在刺完最后一笔后,举枪入口,自杀了,德国的纳粹军旗轰然倒下… …
被红十字会救回的她,又有了笑容,脏兮兮的衣服下,那个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回来了,如果没有洗澡需要脱衣以及后来的故事,也许楚楚就会以为灾难结束了,她终于熬到了这一天,所以洗澡堂里她死活不脱衣服,她知道那衣服一脱,磨灭不掉的耻辱又会回来了,战争胜利了,可是她的灾难在刺青被刻上去的那刻起就被宣判了没有终期。那背后展翅的鹰,挣扎的蛇,纳粹的标志就是她不容于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俄国的理由,她宁愿披上脏兮兮的衣服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围栏边过夜,她的眼长久的盯在沸腾燃烧的火焰上,不知道她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狠心拿起那燃烧的木棍烫向自己的背后,蚀骨般的疼痛,她默不吭声的忍下来,只是脸上的泪越来越多的流着,她的手死死的抓着地上的草,可是伸向后背燃烧的木棍就是这样一直坚定的,执拗的压在纹身上… …
然而,经历了这样的苦楚,刺身依然未受到根本的摧毁,因为刺身的面积太大了,她坚持要进行植皮手术,尽管手术风险相当大,俄国军方似乎也容不得这样的纹身在女孩子的背上,他们更愿意让这个纹身成为警戒后世的碑文,这样的安排我不知道是有怎样深刻的用意。院长对楚楚的怜惜让人多少感受到战争过后,温暖回归。
结尾,那个叫着罗小蛮“爸爸” 的苏联小妹妹和楚楚见面了,她这样介绍了罗小蛮,他是中国人,他来自延安,他的学校在… … 更加稚嫩的声音,一样的字句,楚楚想起来初到苏联的那堂语言考试,声音宛在,人以非也… …
叶大鹰导演的这部电影,没有用大量的鲜血,尸体来营造战争的惨烈,从战争中孩子们的遭遇揭开全景的一角,让人揪痛不已。
战争结束了,但是伤害却无法消弭… …
================================================
昨天夜里,又对自己进行了一番革命教育,重温了已经有点记忆模糊的《红樱桃》。缘起是晚上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当年扮演楚楚的郭柯宇来现场讲述《红樱桃》,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听他们的讲述,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零星片断在脑海里浮现,突然很想再去看看。有时候也觉得很怪,生于90年代的我好像从小对革命题材的红色电影兴趣浓厚,内心总有一部分是属于崇高的英雄主义。《红樱桃》就真的是一部充满正义感和英雄主义的电影。它的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的俄罗斯,两个中国革命烈士的子女被送进莫斯科一所国际儿童院学习。当年的俄国,那就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朝圣地呀,它象征着崇高、纯洁和正义,孩子们在那里度过了美好而短暂的一段时光。然后法西斯的炮火就燃烧了这片白色的土地。我们看到楚楚和许多俄国孩子们被纳粹残酷蹂躏,再想到他们曾在儿童院快乐的唱着歌,简直心都碎了。影片就是以这样的强烈对比给观众震撼,比起大面积的战争场景,此种手法更能激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与憎恶。而它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段落其实并非楚楚受到的那些折磨,而是没能上前线的罗小蛮在敌人后方的英勇战斗。罗小蛮这个中国男孩一到莫斯科便很快适应了那里,甚至变得越来越像个俄国人。战争爆发了,他拼尽全力想去前线参战,可士兵们只当他是拿不动枪的孩子。于是罗小蛮流落街头,要饭,卖血,最后得到一份送信的工作,为战士家属送去死讯。那些失去亲人的收信者的哀号声让罗小蛮很心痛,但他必须完成这个使命,直到他遇见一个小姑娘,妈妈已经死了她还不知道,以为妈妈在睡觉呢。也许正是这个小姑娘启发了罗小蛮,他希望那些家属收到的是自己亲人立了战功的消息,以慰籍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而那个小姑娘从此就跟在罗小蛮身边,管他叫爸爸,和他一起战斗——用弹弓打敌人的脑袋。他们日复一日的写信,并搞得敌人不得安宁,他们一直战斗到德国纳粹终于完蛋了。战争结束了,可罗小蛮的仇恨却永远也不能结束,他最后甚至不惜和敌人同归于尽。在《红樱桃》中,俄国人民是种热情、英勇而悲壮的形象,他们尽管损失惨重,但最终取得了胜利,保卫了家园。如果说他们是天使,那德国法西斯无疑就是魔鬼的化身,尽管最后被正义击败,他们邪恶的嘴脸还是给人民留下了阴影。我喜欢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真实和直白,让观众以最纯粹的态度去面对战争,战争就是可耻的,蹂躏人心的。但电影之外,21世纪的现代,仍然是战争不断,于是现实又使我们的态度很辩证。如果没有了魔鬼,也就没有了天使,没了“侵略”,“保卫”又从何说起?当然,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倒下了,另一些人站起来填空,而属于电影的那点艺术空间却不会受规律的束缚。《红樱桃》,炽烈而真挚,残酷又温暖,它将永远留在我们那有一点点崇高英雄主义的心房里。
女孩儿被军官用带麻醉剂的毛巾捂住口鼻,晕了过去,美丽的胴体被刺上了丑陋的纳粹标志。
一个欧洲女孩儿裹着厚厚的军大衣表情惶恐地站在围满宾客的长条餐桌上,军官把她身上的衣服扯下,露出了刺遍玫瑰花的身体,宾客们惊叹于军官的高超技法,女孩儿一边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一边躲避着桌旁的男人们伸出的手。
女孩儿在避难所的集体浴室里被大人强行脱下衣服,背上的刺青暴露无遗。营帐外,被救的孩子们围着篝火开心地唱歌跳舞,女孩儿只能趴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在黑暗中独自落泪,绝望地拿起火把靠近自己的背部。
女孩儿站在淋浴头下,水流过她背部狰狞的疤痕。
这些犀利的碎片构成了我最初的战争观,没有炮火硝烟,也没有枪林弹雨,只有人对人并不血腥但着实暴力的伤害。这伤害不只来自敌人,更可怕的是来自盟友的猜忌与孤立。
《红樱桃》是一部讲述战火中的孩子的电影,它让我这和平时期的小孩儿第一次明白了战争的残酷。
========================================
看惯了英雄凯歌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被一个特殊时代里,平凡而渺小的普通人所感动。看惯了声泪俱下控诉式的战争片,往往就会纠结于无声无语的悲凉中不能自拔。
《红樱桃》里,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给人们以希望,平凡的孩子,平凡的人,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于是绝望处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
影片的第一次震撼是在,语言课考试上,当虚构的身世被看穿,我们的小楚楚开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在我们眼前,慢慢揭开自己疼痛的疤,亲眼看到作为革命者的父亲被腰斩的全过程,不能叫,不能哭,怎能忘!不舍得去看楚楚讲述这些时,隐忍而悲愤的眼神,平静背后,强烈的控制到身体微微发颤。满教室的师生都被震撼到了,此时,这里的战争还没来。
接下来,影片的情绪明显的,轻快起来,澡堂里洒水嬉戏,歌声相和,一直到一位身宽体胖的苏联阿婶被误打误撞地被淋了个结结实实,脆弱的澡堂经不起这位阿婶的悲惨嚎叫和男孩子们的鱼贯而出,终于塌了,只剩下阿婶胖体微遮,尴尬羞愤的立在那里,夸张的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经过这一连串闹剧式的生活写意,之前心中压抑的阴霾渐渐散去,以为再凄惨的童年也都会过去,这才是十岁的孩子应有的生活,应有的童真,应有的笑脸,但是现实总是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让我痛。
刚开始,楚楚决定不要去夏令营,要留下来帮助修屋受到男生们集体的嘲笑时,我以为只是生活插曲,直到看完了整部影片,知晓了战争岁月里,没有谁可以奢谈幸福!如果楚楚就此留下,没有去夏令营,她是不是就不会遭遇之后磨灭不掉的耻辱和伤害。
没有什么能在事情发生了之后说如果,这就是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由天不由我,由强不由弱。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挣扎着,抵抗着,奋斗着,牺牲着… …
楚楚终是坐上了去夏令营的车,由命运载着前行了… …
快乐的夏令营场景下,战火没预兆的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爆炸,逃散,烟火冲天,一切祥和,欢乐瞬间崩溃到消失殆尽。人们慌乱的眼神,慌乱的步伐,一点点将影片带到更为黑暗,迷茫的色彩中去。
第二次震撼是张卡尔,那个混血男孩的死。开始的他,像谄媚般的讨好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德国兵,接受了所有来自德国兵故意的侮辱。我原本觉得这种人真是该为自己汗颜,一支烟罢了,还无关生死呢,就把自尊和民族尊严全部丢弃了。哪知,他在套近乎后成功的夺走德国兵的枪,镇住其他德国兵,大叫着让其他的伙伴们逃,而他在被追捕中,因不会使用那支枪,愤怒呐喊“法西斯臭狗屎”之后光荣牺牲,无数子弹穿过年轻的身体。他用还稚嫩的肩膀扛下来所有的罪,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尊严,名誉,甚至生命。
第三次震撼来自那个要烟的女孩,她也许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为着生存,近乎毫无原则的妥协,她欺负新到的孩子,媚笑地伺候着下等的醉酒军官,希冀可以靠这些换取一份平平安安,平平静静。但是她最终没逃过她的劫,当将军在酒会上,将她作为自己的艺术品展示时,她站在酒桌上,赤裸的肌肤满是刺青,人们疯狂的向她抓去,她眼神由最终的惊恐无助到后来的绝望木然,她由最初左晃右闪的躲避到最后呆立成空洞雕像,生命抽离般模样,所有原来指责她的话,在那刻都说不出口了,她即使妥协至此,依然无法在战争中安然完璧。
第四次震撼,是男主人公罗小蛮寄宿在老邮差TONY家里,做着一份很揪心的工作,将战士的死讯传达到他的家属那里,老邮差说,一份也不能遗漏。每一次,信件的抵达都会伴随着撕心裂肺,伤恸欲绝的哭声,每一次,罗小蛮总是快速的逃离,为什么他最后会选择和那些德国兵同归于尽,即使他们已经投降了,这似乎和缴枪不杀的规矩不和,可是试想,一个看尽战争带来人间惨剧的男孩儿,怎么能理智到冷血的放弃对德国兵的复仇,他用弹弓打击德国兵被Tony干涉后,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一条将悲剧进行到底的路,一条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来谱写的复仇之路,他终于可以安静且安详地安息了,他终于不用面对那些因法西斯侵犯而家破人亡的惨剧,终于不用怀着悲凉的心情去编写已战死的战士那不可能再拥有的灿烂阳光来安慰支持他的家人。我总是在想他大声的读着自己写出来的善意谎言时,看着那些已死战士的亲人们眼中重放希望的光芒时,一个人收藏了所有的真相,所有的痛苦和辛酸,会是怎样的心情。当一位老妈妈用温暖的怀抱搂住他,兴奋的一直絮叨的说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还活着,他该怎样去承受。在纳粹兵被爆炸的油桶震得四分五裂的同时,他轰轰烈烈的走了,在热火与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叫楚楚的女孩,从经历了第一次作为活物的艺术品被将军在其背上刺青到后来黑色屏幕上缓缓上升,告诉我们关于楚楚最后的结局。
影片刚开始,初到俄国的楚楚是可爱的,经历不幸的她依然有着孩子的眼神。战乱刚开始,饥饿的她是可怜的,但并不缺乏生气。到达将军府,遭遇游戏般杀人的她,是畏惧的,诚惶诚恐的,她无意翻看到了刺青的花样,却不知这就是她今后无论如何都不能磨灭的耻辱。第一次被刺青醒来的她,惊恐的看到背后的花纹,她并不知道究竟哪里有,有多少,但她知道那个东西带给她的羞辱,她拼了命在粗糙坑洼的泥墙上蹭她的背,希望可以抹杀掉那羞辱的刺身。任是血肉模糊,任是鲜血将墙面浸染,她不管不顾的蹭。可是刺青依然,什么都没改变,她乏力的抗争,无声的对抗,一直到纳粹失败的那一天,将军说她是他留在世界上唯一的金色皮肤的艺术品,希望她活着,将军在刺完最后一笔后,举枪入口,自杀了,德国的纳粹军旗轰然倒下… …
被红十字会救回的她,又有了笑容,脏兮兮的衣服下,那个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回来了,如果没有洗澡需要脱衣以及后来的故事,也许楚楚就会以为灾难结束了,她终于熬到了这一天,所以洗澡堂里她死活不脱衣服,她知道那衣服一脱,磨灭不掉的耻辱又会回来了,战争胜利了,可是她的灾难在刺青被刻上去的那刻起就被宣判了没有终期。那背后展翅的鹰,挣扎的蛇,纳粹的标志就是她不容于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俄国的理由,她宁愿披上脏兮兮的衣服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围栏边过夜,她的眼长久的盯在沸腾燃烧的火焰上,不知道她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狠心拿起那燃烧的木棍烫向自己的背后,蚀骨般的疼痛,她默不吭声的忍下来,只是脸上的泪越来越多的流着,她的手死死的抓着地上的草,可是伸向后背燃烧的木棍就是这样一直坚定的,执拗的压在纹身上… …
然而,经历了这样的苦楚,刺身依然未受到根本的摧毁,因为刺身的面积太大了,她坚持要进行植皮手术,尽管手术风险相当大,俄国军方似乎也容不得这样的纹身在女孩子的背上,他们更愿意让这个纹身成为警戒后世的碑文,这样的安排我不知道是有怎样深刻的用意。院长对楚楚的怜惜让人多少感受到战争过后,温暖回归。
结尾,那个叫着罗小蛮“爸爸” 的苏联小妹妹和楚楚见面了,她这样介绍了罗小蛮,他是中国人,他来自延安,他的学校在… … 更加稚嫩的声音,一样的字句,楚楚想起来初到苏联的那堂语言考试,声音宛在,人以非也… …
叶大鹰导演的这部电影,没有用大量的鲜血,尸体来营造战争的惨烈,从战争中孩子们的遭遇揭开全景的一角,让人揪痛不已。
战争结束了,但是伤害却无法消弭… …
================================================
昨天夜里,又对自己进行了一番革命教育,重温了已经有点记忆模糊的《红樱桃》。缘起是晚上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当年扮演楚楚的郭柯宇来现场讲述《红樱桃》,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听他们的讲述,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零星片断在脑海里浮现,突然很想再去看看。有时候也觉得很怪,生于90年代的我好像从小对革命题材的红色电影兴趣浓厚,内心总有一部分是属于崇高的英雄主义。《红樱桃》就真的是一部充满正义感和英雄主义的电影。它的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的俄罗斯,两个中国革命烈士的子女被送进莫斯科一所国际儿童院学习。当年的俄国,那就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朝圣地呀,它象征着崇高、纯洁和正义,孩子们在那里度过了美好而短暂的一段时光。然后法西斯的炮火就燃烧了这片白色的土地。我们看到楚楚和许多俄国孩子们被纳粹残酷蹂躏,再想到他们曾在儿童院快乐的唱着歌,简直心都碎了。影片就是以这样的强烈对比给观众震撼,比起大面积的战争场景,此种手法更能激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与憎恶。而它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段落其实并非楚楚受到的那些折磨,而是没能上前线的罗小蛮在敌人后方的英勇战斗。罗小蛮这个中国男孩一到莫斯科便很快适应了那里,甚至变得越来越像个俄国人。战争爆发了,他拼尽全力想去前线参战,可士兵们只当他是拿不动枪的孩子。于是罗小蛮流落街头,要饭,卖血,最后得到一份送信的工作,为战士家属送去死讯。那些失去亲人的收信者的哀号声让罗小蛮很心痛,但他必须完成这个使命,直到他遇见一个小姑娘,妈妈已经死了她还不知道,以为妈妈在睡觉呢。也许正是这个小姑娘启发了罗小蛮,他希望那些家属收到的是自己亲人立了战功的消息,以慰籍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而那个小姑娘从此就跟在罗小蛮身边,管他叫爸爸,和他一起战斗——用弹弓打敌人的脑袋。他们日复一日的写信,并搞得敌人不得安宁,他们一直战斗到德国纳粹终于完蛋了。战争结束了,可罗小蛮的仇恨却永远也不能结束,他最后甚至不惜和敌人同归于尽。在《红樱桃》中,俄国人民是种热情、英勇而悲壮的形象,他们尽管损失惨重,但最终取得了胜利,保卫了家园。如果说他们是天使,那德国法西斯无疑就是魔鬼的化身,尽管最后被正义击败,他们邪恶的嘴脸还是给人民留下了阴影。我喜欢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真实和直白,让观众以最纯粹的态度去面对战争,战争就是可耻的,蹂躏人心的。但电影之外,21世纪的现代,仍然是战争不断,于是现实又使我们的态度很辩证。如果没有了魔鬼,也就没有了天使,没了“侵略”,“保卫”又从何说起?当然,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倒下了,另一些人站起来填空,而属于电影的那点艺术空间却不会受规律的束缚。《红樱桃》,炽烈而真挚,残酷又温暖,它将永远留在我们那有一点点崇高英雄主义的心房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