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4分)(3)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6分) 展开
 我来答
小浩180
2014-12-27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1)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统一度量衡、货币等。(6分)
(2)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4分)
(3)发展经济。商鞅变法侧重于改革旧的土地制度,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6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了商鞅变法的社会影响,将其内容概括出来即可,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措施材料中已经出现了“废井田,开阡陌”和推行“重农抑商”结合教材内容答题时应将其排除。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可以归纳出材料中王安石的主张即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结合王安石变法措施可知其采取了募役法来解决此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总结两段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民众经济生产与国家安定的关系,但两段材料的侧重点不同即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