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花下成千成白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的“闹”字的表达效果
“闹”中不仅有声音的喧闹而且还有情态的热闹。闹,在《辞海》中有"嘈杂,热闹"的意思。蜜蜂们在花下多种姿态的飞行方式,给人一种自由活泼的感觉,仿佛是在顽皮地戏耍,又仿佛是在无拘无束地闹着玩儿。
"闹"字里,不仅包含了蜜蜂们"聚在一处飞"(如果不聚在一处,单个飞,是很难听到嗡嗡作响之声的)而“嗡嗡”作响的意思,而且还包含了蜜蜂们活泼而杂乱地戏耍翻飞的姿态和热闹氛围。
凡是作者在文中"用心"写出的 绘态造型的词,都是作者当时看世界的"眼睛",我们由这些词就可以推知作者当时看见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由这个闹字,我们可以推想作者当时所关注的一定是“聚"在"一树"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而不是整个林花下的蜜蜂。
那画面应该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密集地聚在枝叶间,围在花丛里,或盘旋,或悬停,或疾飞,或慢舞,或是彼此穿行,你去我来,你上我下,你退我进,或是百千只聚在一丛花下嗡嗡地响着,又或是嗡地一哄而散。
这个闹字里包含的不光是蜜蜂们飞的动作,还有蜜蜂们互动的热闹氛围。这就是汉字“以象见意的诗性特征”。
成千成百的蜜蜂在眼前密密麻麻乱作一团,是不是会让人想起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闹"来,闹得顽皮,闹得场面热烈。在作者的眼里,蜜蜂们在“闹",也是在嬉戏。这就是“闹"字中的深层情趣。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让人联想到花艳香浓,蜂多声响的花间春色,也让人联想到面对这种春色的作者心头的“春色”,这一“闹”字之中有作者隐含的情感。
实际上,蜜蜂们的热闹活泼,也正是作者心中的热闹活泼。朱自清把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融入他所创造的形象里。这样,眼前的春色与心头的春色,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情感的物化。
扩展资料:
“花下成千成白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来自朱自清的《春》,原文的"春花图"一段共五句话,分两层,前四句写树上的花,后一句写地上的野花。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闹“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蜜蜂的顽皮。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成千成百、大大小小的蜜蜂和蝴蝶飞到这里是因为这里花香浓郁,浓郁的花香源于漫山的果树“都开满了花”,而这满树满树的花,正是花儿们竞相开放的结果,这里是借蜂群的拥至,写花之绽放。
一个“闹”字,侧面写春花,实际上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扩展资料:
拟人是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生动;
3、表意丰富,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拟人句的三个特点:
1、所写的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2、不能出现比喻词,如“好像”“好似”“如同”“犹如”等。
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比喻是本体像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相似,但不能是同一事物。拟人是把某物当人写且且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物比作人也是比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拟人
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