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什么?

 我来答
跳跳643
2020-09-03 · TA获得超过407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162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不知道上辈子有多大的缘分,这辈子才能够拥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正好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关系。因为人人都说,只有父母对子女才是一点也不自私的,对子女的好也是那种从来不求任何回报的。社会这么复杂,能遇到真正对你好又不求任何回报的人真的是太少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更加需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不会再有人比你的父母还爱你。也许有时候会觉得身边的人都可能会离开,但是父母绝对不会随便放弃你,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传承的孝文化来看,子女对于父母的意义就是「为父母服务」,很多父母对于生儿育女的安全感也是来源于「养儿防老」,这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同一个意义——子女是没有自我的,是围绕父母周转的一条生命体。
每对父母其实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跟刚毕业新上岗的员工状况差不多,然而心态却截然不同,新员工会觉得自己初来乍到,应该多多学习争取进步;然而新做父母却有一种天然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反正这是我生的」,潜台词就是我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这样导致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是国内最常见的一种父母与子女的模式,就是一对男女一旦成为了父母,就会开始失去自我。
这种失去自我有几种表现,我们来列举一下。
首先,开始变得不懂得认错。
在长期教育孩子的途中,父母会不知不觉陷入一个不知名的误区—— 「想要带领孩子往正确的方向上走,我就必须得是正确的」。
这样误区的后果在孩子12岁之前表现并不算很明显,然而孩子一旦到了叛逆初期,就会成为争端的最锐处。
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不再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如果父母还是强行想将自己所有的行为都说成是对的,孩子就算表面不说,内在也会开始抵触,无形中对父母形成「常有理」的新认知,孩子心底存在的那种对父母的天然认同感会发生动摇。
其次,将自己实现不了的期望付诸在孩子身上。
人的能动性是有限的,我们终其一生能够实现的愿望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剩下那些实现不了的就叫做遗憾。
有人的人生没有遗憾,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在活着的时候,我们需要跟自己的遗憾和解,明白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却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样反而能令我们心态健康,生活积极。
普通人一般都能做到去调整这样的心态,然而可怕的是,这些普通人一旦做了父母,原本好端端的男人和女人,就会开始将自己的梦想或信仰嫁接到孩子身上,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会以「为你好」之名来绑架要求。
再者,失去了营造快乐氛围的能力。
每对婚姻中的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都会有自己性格的格调,有讨人喜欢的魅力,哪怕是相亲结婚的那种,在两个人决定和对方成为夫妻时,肯定也是因为喜欢对方身上的某一点,是奔着愉悦而去,没有人结婚是立志要给自己人生添堵的。
但是很多时候,一旦成为了父母之后,却很容易失去自己原本处理事情的方式,在沟通中会变成教导,变成命令,甚至变成无休止的指责。这样的状况对于子女来说,家庭失去了内心独有的那种归宿感和安全感。
每对做父母的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的模仿祖辈,而我们祖辈总会将孩子当作「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全家的希望」。
这种思想无形中对孩子的一切抱有巨大的期待和掌控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一个外在器官,跟自己的胳膊腿儿一样,期望孩子指哪儿打哪儿。
他们并不能承认孩子是存在于世上的独立个体。从孩子一出生,就戴着定制的框架去认识孩子、去期待孩子、去想象孩子,这样潜意识推动下的父母会陷入一个迷局,而这个迷局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试图控制孩子。
成为了父母,是人生多了一个新的角色,是责任重量的真正体现,但是并不意味着人生划上终点,所以父母与子女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从哺育和反哺之间来彼此支持实现自己人生所想。
而作为子女,爱父母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有让自己有脱离他们之后也能在这个世界上过的很好的本领。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事做,有人爱,养得活自己,对社会有用。这是他们最最想看到的吧,毕竟父母生养我们,极少少是纯属为了养老。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的人,一辈子爹娘都要担惊受怕。当然,关心自己爹娘,这是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多多电话咯,耐心听他们唠叨,把工作中遇到的事分享给他们。过节日买买礼物。妈妈再老,女人就是女人,永远爱美的。给她买衣服化妆品带她去做头发什么的,开心的不得了。关心他们身体,逼他们去做身体检查。把出去玩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几乎会一天看一遍)。分享身边一个故事,我朋友每次出去玩就把照片批量上传空间,完全不论质量。。。后来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样爸妈就可以在家里有海量照片看了。爱自己,爱父母。差不多就这样了,如果是妻子或丈夫,爱自己父母,别忘了对方的父母。
共同成长吧!
灯火余年

2021-03-19 · TA获得超过21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19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70.2万
展开全部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父母肩负养育孩子长大、教养孩子成才的重要职责。到底孩子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个过程是命运使然,全凭运气?亦或是父母殚精竭虑,一味付出管教?还是有其规律和真相呢?这一切要从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开始。
你希望孩子复制你的人生,还是超越你的人生?
        我们一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身的老师。父母是权威的,孩子是白纸,需要父母去描画、勾勒。在这样的信念指导下,我们指导孩子,规画孩子,介入孩子,甚至强迫孩子。几千年以来,这种信念指导之下的教育,失败的结果远远大于成功的个案,而我们人类却似乎都有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和执着,很少会有人能停下脚步来做出反思,寻求出路。       
笔者认为,要冲破这个混乱的怪圈,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能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过往抱持的教育理念和自以为是的狭隘认知。就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开始。关系重塑       
父母是孩子肉体的发源地,是孩子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老师,是孩子人格的示范和榜样(即:知子莫若父。孩子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成就,看他父母的所思所行所为就可以知道了)。父母绝不是孩子生命的绝对指导者、拥有者、计划者。孩子的人生起跑线,绝不在培训班,绝不在贵族学校,绝不在家境地位,而在于父母的思维认知高度和对于与孩子关系的重新校准。结合我之前发布的文章《身体、心理疾病的根源和疗愈》中首次提到的心理能量年龄的概念,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智慧的父母,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自以为是的给孩子造成影响其一生的问题根源的。看到这里,孩子已经长大的父母们也无需自责和绝望,《论语》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到、明白了道理,当天改变自己,让旧认知“死去”就可以了),所以,任何时候明白亲子关系之道,认真学习践行,都是最合适的时机。       
孩子是父母第二次生命的起点,是父母觉照自己人生的镜子,是父母精神觉醒的最佳契机,是父母成长最直观的老师。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恰巧是“自以为是”的模式,我们再来看今天各自的生命状态,是否千疮百孔,是否真的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个体的思想性和多数人的修正能力”。而在教育下一代这一最重要的事情上,我们人类做的可能还不如动物。今天的父母们,绝不可以不觉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百事咖
高粉答主

2021-03-1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436万
展开全部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到底都是怎样的呢?大致分以下四种:

一是“我不好,你好”;二是“我好,你不好”;三是“我不好,你也不好”;四是“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好”:父母的付出与希望,孩子的责任与压力。这是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就是:我可以不如别人,但我的孩子却要胜过别人的孩子;我的人生可以失败,但我的孩子的人生却要成功。中国父母特别喜欢“孟母三迁”之类的故事,也由此奠定了很多父母有一种“自己如果不为孩子付出,就不是合格的父母”的奇怪心态。结果呢,形成了一种“父母如果不悲惨,孩子就会受委屈”的行为模式。

“我好,你不好”:父母的挑剔与苛责,孩子的自卑与胆怯。这类父母大多是生活的强者,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靠着自己的付出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也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你这一辈子,能取得我十分之一的成就就算不错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全是考双百”……这是激励还是贬损?是炫耀还是失望?总之,当父母用“我好,你不好”的方式去处理和孩子关系的时候,无论作为父母的动机如何,其结果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当作敌人和对手。孩子处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自信心就会很难建立,“反正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赏识,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越父母的成就”。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所谓的“二代”干脆把兴趣转移到吃喝玩乐上去,承认自己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和父母成就的获益者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花心纵火犯042
2021-09-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5
展开全部
就关于家长,我现在大一刚开学,我分享一下我亲身经历。本来我是那种家长说什么我都不会有一句其他话的,但当时我玩了一个游戏叫奶块,不知道多少人玩过,那有个规定,就是14天没上线就会删除领地,就意味着啥都没了,所以我就对我妈说我就两个星期登录一次,只是登录,不玩,但迎接的却是拒绝,后来我玩了几年的号没了。当时就很难受,所以内心有了一点改变 ,后来高二我妈变本加厉手机根本就不拿出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一直持续了半年,我忍无可忍,那天我们大吵一架,赢得一定的游戏时间。就这样到了暑假,因为疫情我留在家,前几天我们又因为手机吵了一架说了一天让我玩3小时手机,但这个保证仅仅持续了几天,几天后由3小时变成1个小时变成不能玩,而且每天时间安排的很严格。就这样一直压制我,直到那天,我写了一天作业,当时晚上7点多,玩了大概一个小时手机,因为我表弟来了,她又让我写作业,我不想写,他就说我只知道玩手机,我忍无可忍和他吵,他就气的夺门而出,我当时真的气的。然后我爸回来了,啥都没说把我手机砸了,我当时真的在想,凭什么。然后我就进入了极其恶劣的叛逆期,偷偷买手机,上课睡觉,不听课,出去混,和父母吵架,现在我一本成绩考了二本多十分。可能说全怪父母有点推脱责任,但我想说,父母真的没有责任吗,一致的压制我们的天性真的好吗,我们真的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吗,在说我们不理解你们都同时,你们真的了解我们吗。就举例来说,我真的家境不好,所以我不要什么名牌,什么好手机。好电脑,但你们真的知道我们玩的王者荣耀不能暂停吗。真的希望看到的家长不要这样,这样真的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不可能突然一下改变很多,所以当你的孩子突然改变时,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了解孩子,任何孩子的叛逆期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在此想为孩子们发声,爸爸妈妈求求你们理解一下,了解一下我们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米谨Yu
培训答主

2022-04-0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9万
展开全部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抚养,是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这种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是无条件的,对成年子女则是有条件的,即当其不能独立生活时,父母仍应承担抚养义务。如果子女已年满18 周岁,能够独立生活,父母就不再承担相应的抚养义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