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健康宣教计划2015新年
2个回答
2015-03-01
展开全部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名称
高级护理
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护理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规格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业务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社会及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常用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知识;
(4)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病情变化、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急救的能力;
(4)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能力;
(5)具有面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及健康指导的能力;
(6)有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三级,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国家二级。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思想品质和人格情操;
(2)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文化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坚毅、稳定、向上的心理素质;
(4)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健康体魄。
四、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要课程
必修课
1、普通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课(318学时):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护理伦理学”、“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课内完成176学时,课外通过讲座、自学、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完成142学时。
(2)英语(280学时):
讲授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国家三级英语水平考试。
(3)大学语文(32学时):
讲授写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常见文体写作训练及演讲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6学时):
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磁盘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常用汉字输入,表格处理方法和pc工具的基本知识,简单二维软件介绍及计算机病毒防治及数据库语言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考前课外安排80学时的强化训练。
(6)医用化学(32学时):
讲授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胶体溶液、配位化合物以及醇、酚、醚、醛、酮、醌、脂类、糖类、有机酸类等的分类、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专门课
(1)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112学时):
讲授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三部门内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知识,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为了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2)生理学(54学时):
讲授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产生、存在和变化,人体、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活动的整体性及机能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客观规律,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3)生物化学(54学时):
讲授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物质的功能及主要代谢过程,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及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4)微生物及免疫学(54学时):
讲授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使学生能初步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能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能采集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验标本,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毒灭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5)病理学(54学时):
讲授疾病的共同性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病理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的一般共同规律;获得主要常见病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关系的理解。能科学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能理解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护理与保健护理,以及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54学时):
讲授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7)就业指导(18学时):
讲授学生就业必需知识,就业基本程序和应聘技巧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学生掌握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能找到适宜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8)护理导论(32学时):
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理论及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9)护理学基础(126学时):
讲授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压力与适应、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的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能规范地进行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操作。
(10)内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有关判断人体对疾病反应的理论和方法、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使学生能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1)外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外科护理学总论、普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和常见皮肤性病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室技术)。使学生能应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较熟练地进行外科护理操作。
(12)妇产科护理学(72学时):
讲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病患者护理、计划生育等。使学生能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新的护理观和已学到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病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对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学(36学时):
讲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针灸等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的基本操作。
(14)老年护理学(36学时):
讲授老年人正常的功能形态改变、常见的老年疾病、老人健康评估、老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心理及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能运用人体沟通技巧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能进行正确的老年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
(15)儿科护理学(54学时):
讲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卫生宣教,帮助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16)社区护理(54学时):
讲授社区健康调查研究的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特殊人群保健、社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使学生能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进行健康指导。
(17)护理管理学(18学时):
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人才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施和参与护理管理工作。
(18)五官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各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五官科护理评估及卫生保健,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制订五官科住院病人的护理计划,能运用五官科护理评估技术进行本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检查的护理配合,能进行五官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对五官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19)精神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病因与典型症状、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技能、异常精神活动患者的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常用治疗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做出评估,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护理,维护其利益与尊严。
(20)传染病护理学(36学时):
讲授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护理诊断、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传染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选修课
医学公共关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医学文献检索、康复护理、护理美学、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营养与膳食、医用拉丁文、健康评估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
1、护理学基础(74学时):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褥疮护理、鼻饲法、氧气吸入法、人工呼吸法、输液、输血、各种注射、洗胃法、床上洗头法、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护理病历书写、病人入院护理的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搬运病人法、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绘制体温单、冷热疗的护理、导尿术、灌肠法、口服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尸体料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2、内科护理学(34学时)
相互练习护理体征操作、胸腔穿刺护理操作、双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示教、血液透析录像、练习内科整体护理及书写内科护理病历等。
3、外科护理学(36学时)
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心肺复苏操作、外科感染病人示教、外伤清创和烧伤病人示教、换药、绷带包扎、手术病人示教、甲状腺肿瘤及颈部肿块示教、疝病人示教、胃肠减压示教、胃肠手术病人前后示教等。
4、妇产科护理学(28学时)
孕期卫生与产后健康教育、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新生儿沐浴、外阴冲洗及消毒、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护理等。
5、儿科护理学(22学时)
小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儿科icu见习急救处理等。
五、培养措施
(一)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战略目标,制定本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制订出具体实施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有序。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其一,优化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本质差异的教学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高职生源(高中生、中专生)的不同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平台上实施不同内容及方法的教学。
(三)采取不同生源分层教学的措施。根据两类学生存在着文化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差异而又各有优势的特点,中专、高中生生源分别编班,对中专生源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利用晚自习、双休日授课。举办英语角活动,提高此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用等能力。为学生考英语三级提供机会。专业课采取补差的方式,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温故知新。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主要加大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的教学力度,突出护理操作技术的训练。
六、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
培 养目标分解 实现培养目标途径 相关课程序号 要 求
德育教育 通过理论教学、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形势教育、社会实践来实现。 1、2、3、4、5、25 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体育教育 理论教学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开展两操一活动和专项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及达标竞赛活动来实现。 7 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
计算机应用能 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来实现。 10 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毕业时应通过计算机二级水平。
外语应用能 力 通过读、听、写、会话训练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实践来实现。 6 以能进行常用英语会话、借助词典阅读医学外文期刊为目标。基础英语达到国家三级英语水平。
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实现。 9、11、12、13、14、15、16、17、24 以能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目标。
专业操作技能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是通过课堂操作训练、临床见习和实习来实现。 18、19、20、21、22、23、26、27、28、29 以能进行规范的、熟练的护理操作为目标。
备注:上表相关课程序号为高级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型序号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名称
高级护理
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护理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规格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业务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社会及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常用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知识;
(4)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病情变化、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急救的能力;
(4)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能力;
(5)具有面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及健康指导的能力;
(6)有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三级,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国家二级。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思想品质和人格情操;
(2)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文化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坚毅、稳定、向上的心理素质;
(4)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健康体魄。
四、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要课程
必修课
1、普通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课(318学时):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护理伦理学”、“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课内完成176学时,课外通过讲座、自学、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完成142学时。
(2)英语(280学时):
讲授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国家三级英语水平考试。
(3)大学语文(32学时):
讲授写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常见文体写作训练及演讲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6学时):
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磁盘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常用汉字输入,表格处理方法和pc工具的基本知识,简单二维软件介绍及计算机病毒防治及数据库语言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考前课外安排80学时的强化训练。
(6)医用化学(32学时):
讲授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胶体溶液、配位化合物以及醇、酚、醚、醛、酮、醌、脂类、糖类、有机酸类等的分类、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专门课
(1)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112学时):
讲授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三部门内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知识,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为了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2)生理学(54学时):
讲授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产生、存在和变化,人体、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活动的整体性及机能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客观规律,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3)生物化学(54学时):
讲授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物质的功能及主要代谢过程,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及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4)微生物及免疫学(54学时):
讲授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使学生能初步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能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能采集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验标本,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毒灭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5)病理学(54学时):
讲授疾病的共同性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病理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的一般共同规律;获得主要常见病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关系的理解。能科学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能理解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护理与保健护理,以及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54学时):
讲授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7)就业指导(18学时):
讲授学生就业必需知识,就业基本程序和应聘技巧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学生掌握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能找到适宜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8)护理导论(32学时):
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理论及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9)护理学基础(126学时):
讲授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压力与适应、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的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能规范地进行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操作。
(10)内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有关判断人体对疾病反应的理论和方法、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使学生能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1)外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外科护理学总论、普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和常见皮肤性病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室技术)。使学生能应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较熟练地进行外科护理操作。
(12)妇产科护理学(72学时):
讲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病患者护理、计划生育等。使学生能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新的护理观和已学到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病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对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学(36学时):
讲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针灸等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的基本操作。
(14)老年护理学(36学时):
讲授老年人正常的功能形态改变、常见的老年疾病、老人健康评估、老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心理及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能运用人体沟通技巧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能进行正确的老年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
(15)儿科护理学(54学时):
讲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卫生宣教,帮助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16)社区护理(54学时):
讲授社区健康调查研究的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特殊人群保健、社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使学生能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进行健康指导。
(17)护理管理学(18学时):
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人才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施和参与护理管理工作。
(18)五官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各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五官科护理评估及卫生保健,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制订五官科住院病人的护理计划,能运用五官科护理评估技术进行本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检查的护理配合,能进行五官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对五官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19)精神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病因与典型症状、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技能、异常精神活动患者的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常用治疗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做出评估,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护理,维护其利益与尊严。
(20)传染病护理学(36学时):
讲授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护理诊断、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传染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选修课
医学公共关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医学文献检索、康复护理、护理美学、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营养与膳食、医用拉丁文、健康评估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
1、护理学基础(74学时):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褥疮护理、鼻饲法、氧气吸入法、人工呼吸法、输液、输血、各种注射、洗胃法、床上洗头法、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护理病历书写、病人入院护理的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搬运病人法、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绘制体温单、冷热疗的护理、导尿术、灌肠法、口服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尸体料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2、内科护理学(34学时)
相互练习护理体征操作、胸腔穿刺护理操作、双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示教、血液透析录像、练习内科整体护理及书写内科护理病历等。
3、外科护理学(36学时)
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心肺复苏操作、外科感染病人示教、外伤清创和烧伤病人示教、换药、绷带包扎、手术病人示教、甲状腺肿瘤及颈部肿块示教、疝病人示教、胃肠减压示教、胃肠手术病人前后示教等。
4、妇产科护理学(28学时)
孕期卫生与产后健康教育、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新生儿沐浴、外阴冲洗及消毒、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护理等。
5、儿科护理学(22学时)
小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儿科icu见习急救处理等。
五、培养措施
(一)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战略目标,制定本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制订出具体实施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有序。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其一,优化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本质差异的教学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高职生源(高中生、中专生)的不同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平台上实施不同内容及方法的教学。
(三)采取不同生源分层教学的措施。根据两类学生存在着文化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差异而又各有优势的特点,中专、高中生生源分别编班,对中专生源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利用晚自习、双休日授课。举办英语角活动,提高此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用等能力。为学生考英语三级提供机会。专业课采取补差的方式,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温故知新。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主要加大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的教学力度,突出护理操作技术的训练。
六、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
培 养目标分解 实现培养目标途径 相关课程序号 要 求
德育教育 通过理论教学、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形势教育、社会实践来实现。 1、2、3、4、5、25 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体育教育 理论教学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开展两操一活动和专项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及达标竞赛活动来实现。 7 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
计算机应用能 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来实现。 10 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毕业时应通过计算机二级水平。
外语应用能 力 通过读、听、写、会话训练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实践来实现。 6 以能进行常用英语会话、借助词典阅读医学外文期刊为目标。基础英语达到国家三级英语水平。
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实现。 9、11、12、13、14、15、16、17、24 以能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目标。
专业操作技能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是通过课堂操作训练、临床见习和实习来实现。 18、19、20、21、22、23、26、27、28、29 以能进行规范的、熟练的护理操作为目标。
备注:上表相关课程序号为高级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型序号
推荐于2016-05-06
展开全部
仅供参考,著作权为原作者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摘要: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1]
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新;[1]同时对直接提高护理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我国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主要起始于70年代末,特别是在80年代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以后,护理科研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具备了科研与写作能力,为今后进行护理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护理学术刊物的出现也对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
1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
1.1 临床护理理论方面的研究
1.1.1 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引入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护理概念,并把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于指导临床护理的理论体系如:生命过程护理模式、适应模式、行为系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自理模式及多元文化模式等。[3]这些模式总的特点是突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现了护理观念上的转变。同时把护理程序(包括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各环节。护理程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及普遍应用性,对临床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特别是护理诊断的应用,是护理认识论的飞跃。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进行评估后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方面健康问题的判断,是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的依据,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是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通过的128个护理诊断。[4]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1.1.2 临床护理专科理论方面的研究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经验及进行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专科护理概念。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临床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临床护理的发展,并对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基础护理方面,郝永红等[5]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对传统的静脉外渗处理方法提出疑议。实验结果表明对外渗早期处理应以冷敷为好,用冷敷后局部肿胀消退快,并能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在老年病护理方面,祝梅华等[6]通过研究提出老年人腋温的标准值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的腋温比正常范围低,但其中心体温并不低,不能单纯以测得的腋温并以通常的标准来判定老年人是否发热。建议若腋温超过36.3度,应同时测量直肠温度,以免遗漏发热诊断;在对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方面,姜秀文等[7]通过不同酒精浓度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发现20%浓度的酒精作为湿化剂效果最好。同时指出酒精消泡机理单纯以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的解释是不够全面的,还与形成泡沫物质本身有关,对传统的理论提出挑战;在儿科护理方面,李惠章[8]通过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认为常规方法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到达贲门部,不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而按“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术后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通过实践改变了教科书中的观点。
1.2 临床护理技术方面的研究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临床护理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科学实验,对传统的临床护理操作进行改进,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有利于对病人疾病的康复,真正达到促进病人疾病恢复的目的。在留取标本的方法上范丽凤等[9]进行的“留取24小时尿糖定量标本方法改进的研究”,对传统的留尿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留取的尿标本不仅准确性高,程序简化,而且减少了病区因大量留尿而增加的污染机会,同时减少了清洁、消毒尿罐的工作量;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毛秀英等[10]通过对227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手术当日晚拔除尿管,自行排尿成功率97%,说明当日拔除尿管可行,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同时有利于病人的活动与康复。施雁等[11]对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提出采取固定病人术侧肩肘关节的方法,术后6h半卧位,24h后下床活动,与常规严格卧床3d相比,无1例发生电极移位,同时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至3d;在体位护理方面,倪秀华[12]对新生儿肺炎的体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俯卧位后,患儿血中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说明俯卧位优于仰卧位,有助于肺炎的治疗;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患者脱发方面,李丽朝等[13]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头颈部持续冷敷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
1.3 临床护理信息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处理速度快,体积小而方便的优点。计算机进入护理领域得到了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14]近几年,护理人员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护理软件。目前已开发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责任制护理中制定护理计划及采集护理病历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病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呼吸机病人营养监测系统;护理诊断系统;护理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护理知识考试题库系统等。这些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护理病人。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方便地获取大量护理信息,促进了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4 临床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15]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同时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如天津医学院马荫楠等为了解病人遭受应激源侵袭后心理紧张程度与其个性、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疾病等的关系,在该院内外科病人中随机抽样,应用“医院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21例病人进行调查,然后分析结果,以了解每例病人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在临床心理护理研究工作中,护理人员还进行了关于心理护理程序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如解放军85医院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zung编制的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ds和sas)为临床测试手段,对建构心理护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实验采用护理前后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程序,评估阶段、心理护理诊断阶段、制定目标阶段和措施选择阶段、实施阶段。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忧郁和焦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摘要: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1]
临床护理学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临床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术、急救护理、重症监护、心理护理及护患关系、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护理等方面。临床护理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新;[1]同时对直接提高护理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我国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主要起始于70年代末,特别是在80年代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以后,护理科研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具备了科研与写作能力,为今后进行护理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护理学术刊物的出现也对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
1 我国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
1.1 临床护理理论方面的研究
1.1.1 临床护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引入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护理概念,并把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于指导临床护理的理论体系如:生命过程护理模式、适应模式、行为系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自理模式及多元文化模式等。[3]这些模式总的特点是突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现了护理观念上的转变。同时把护理程序(包括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各环节。护理程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及普遍应用性,对临床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特别是护理诊断的应用,是护理认识论的飞跃。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进行评估后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方面健康问题的判断,是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的依据,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是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通过的128个护理诊断。[4]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1.1.2 临床护理专科理论方面的研究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经验及进行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专科护理概念。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临床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临床护理的发展,并对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基础护理方面,郝永红等[5]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对传统的静脉外渗处理方法提出疑议。实验结果表明对外渗早期处理应以冷敷为好,用冷敷后局部肿胀消退快,并能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在老年病护理方面,祝梅华等[6]通过研究提出老年人腋温的标准值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的腋温比正常范围低,但其中心体温并不低,不能单纯以测得的腋温并以通常的标准来判定老年人是否发热。建议若腋温超过36.3度,应同时测量直肠温度,以免遗漏发热诊断;在对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方面,姜秀文等[7]通过不同酒精浓度湿化给氧对改善肺水肿所致缺氧的实验研究发现20%浓度的酒精作为湿化剂效果最好。同时指出酒精消泡机理单纯以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的解释是不够全面的,还与形成泡沫物质本身有关,对传统的理论提出挑战;在儿科护理方面,李惠章[8]通过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认为常规方法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到达贲门部,不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而按“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术后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通过实践改变了教科书中的观点。
1.2 临床护理技术方面的研究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临床护理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科学实验,对传统的临床护理操作进行改进,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有利于对病人疾病的康复,真正达到促进病人疾病恢复的目的。在留取标本的方法上范丽凤等[9]进行的“留取24小时尿糖定量标本方法改进的研究”,对传统的留尿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留取的尿标本不仅准确性高,程序简化,而且减少了病区因大量留尿而增加的污染机会,同时减少了清洁、消毒尿罐的工作量;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毛秀英等[10]通过对227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手术当日晚拔除尿管,自行排尿成功率97%,说明当日拔除尿管可行,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同时有利于病人的活动与康复。施雁等[11]对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提出采取固定病人术侧肩肘关节的方法,术后6h半卧位,24h后下床活动,与常规严格卧床3d相比,无1例发生电极移位,同时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至3d;在体位护理方面,倪秀华[12]对新生儿肺炎的体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俯卧位后,患儿血中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说明俯卧位优于仰卧位,有助于肺炎的治疗;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患者脱发方面,李丽朝等[13]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头颈部持续冷敷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
1.3 临床护理信息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处理速度快,体积小而方便的优点。计算机进入护理领域得到了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14]近几年,护理人员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护理软件。目前已开发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责任制护理中制定护理计划及采集护理病历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病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呼吸机病人营养监测系统;护理诊断系统;护理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护理知识考试题库系统等。这些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护理病人。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方便地获取大量护理信息,促进了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4 临床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15]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护理,而且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同时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如天津医学院马荫楠等为了解病人遭受应激源侵袭后心理紧张程度与其个性、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疾病等的关系,在该院内外科病人中随机抽样,应用“医院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21例病人进行调查,然后分析结果,以了解每例病人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在临床心理护理研究工作中,护理人员还进行了关于心理护理程序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如解放军85医院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zung编制的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ds和sas)为临床测试手段,对建构心理护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该实验采用护理前后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程序,评估阶段、心理护理诊断阶段、制定目标阶段和措施选择阶段、实施阶段。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忧郁和焦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