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为何自杀
展开全部
画家梵高的一生充满传奇,37岁那年,他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但事实上,一直到35岁,他才爆发出惊人的创作的能量、画出了350余幅的画作──更精确的说,这正是他置身于普罗旺斯10个月期间的创作成果。而这样离奇的历程,到底该用“大器晚成”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还是“灵光乍现”?──我们无须为大师的生命做注解,但普罗旺斯的美,无疑是这段故事中,最令人向往而好奇的地方。 普罗旺斯(Provence)之于梵高(Vincent van Gogh),就像阳光之于向日葵一般。这个美妙的地方,给了他一个做为画家追求的完美色彩与光线,成就了他一世的英名──在亚尔(Arles),他的笔下变幻出两百多幅色彩强烈、奔放的作品;在圣雷米(St. Remy),他的作品又隐约透露出生命结束前,他那时而疯狂迷乱、时而阴郁脆弱的心情。 曾经,这两个乡镇洗炼出梵高成熟的印象画风,而随着大师的逝去,这两处地方今日也已然成为凭吊者的必游圣地。如果你也曾经被普罗旺斯悠闲的山居生活、芬芳的薰衣草香所吸引,那么,现在就请你走进艺术家的世界──用梵高的眼睛,来看看这个生机盎然的动人仙境。 位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是法国面积第二大的省分,至于梵高落脚的亚尔,则是一个历史古城,以古罗马竞技场、圣托菲姆回廊(Cloitre Saint Trophime) 、市政厅 (Hotel de Ville) 等遗迹及建筑闻名,而这些历史古迹,现在也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受保护的世界遗产。 在来到亚尔之前,由于梵高已离开家乡荷兰、并在巴黎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在画风上已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不但脱离了写实派的格局,而且从此对于光线的表现方式特别注重,并在主题上也慢慢由悲苦的市井生活,转向田野、餐厅、人物等元素。 也因此,普罗旺斯的光线成为吸引梵高的主因,由于听说的南方是个晴空万里、气候和煦的美丽乡村,四季阳光普照、非常适合用颜色来表现细微的变化,于是,1888年的2月,梵高动身南下来到亚尔。不过,刚到亚尔时,老天不但没有立刻赏脸欢迎他,反而还在第一个星期就下起大雪来,相当令他失望。所幸,10天之后,天就放晴了,也让他充满阴霾的低落心情一扫而空。 在亚尔宝蓝色的天空下,所呈现出的光影变化,很是让梵高深深为周遭的景物着迷。也因此,阳光、色彩、朋友、女人……,都一一出现在他的画作之中,短短6个月的时间之内,他不但创作出两百多幅作品,而且每一幅都色彩强烈、充满情绪张力,可说将绘画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段时间,无庸置疑,是梵高创作的颠峰期。他的知名画作“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就是取材自亚尔广场旁的一间小咖啡馆,在这里,梵高先后在室内、户外都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取景。室内部分,是连续四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所完成的;至于户外的部分,他则采用大块的黄占据画面中央,并铺陈以蓝色星空的夜晚,加上昏黄光线的烘托,使得咖啡座上几位客人喝咖啡的景致也朦胧起来。 因为这幅画,这家咖啡馆从此声名大噪,至今,仍是访客络绎不绝的观光胜地。不过,如果将画作与实景加以对照,或许会有“怎么看、也不如画中色彩奔放”的感觉,但是,这也正是印象派画风的一贯特色──色彩、光线给画家的刺激,往往远高于实际景物本身所带给人们 向日葵,则是亚尔的另一个特色。由于普罗旺斯南部的气候较暖,所以,在这里,一年当中有超过半年的时间可以看到这种浓郁、奔放的金黄色花朵。特别是春季,如果到此游赏,那么,便可以见识到梵高眼中的乡村景观与迷人线条,在梵高抵达亚尔不久后,时序便已进入春天,也因此,向日葵也就成为他最先选择的题材;同时,为了迎接即将到访的好友高更,他更是着了魔似的画了许多向日葵,希望用这些画作来为高更布置房间。 而在这些作品当中,又以“十四朵向日葵”最为知名,画中的花朵枝枝婀娜,充分表现出欧洲南方的热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也因此,后人甚至把向日葵称做“梵高之花”,而这幅作品,现在更成为全世界最贵的画作。 另外,亚尔的乡村景观,如丰收前的麦田与林间景致,也是梵高笔下常见的主角。而他在描绘麦田时,喜欢选择金黄色调,至于对树林的景观,却偏好采用粉红色与白色调。由于常常在户外作画,他往往会花上很长的时间专注在一系列的景物上,也因为这样的观察,使得他更能够捕捉到这些景物在不同季节最动人的面貌。 遗憾的是,梵高在亚尔的创作时光,最后却在他与高更的争吵事件后画下休止符。原本,梵高邀请高更前来的用意,是希望两人能共组南方画室,建立一个印象派画家共同创作的理想国。但是,好友的来访并未使梵高的理想逐步实现,相反地,两人因为理念悬殊,因而时常有所争辩;最后,更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使得梵高狂乱地割下自己的左耳,也因此而被送入精神病院。 在亚尔的疯人院被短暂强制监禁之后,梵高于1889年自愿转往距离亚尔15英里的圣雷米,进入精神疗养院继续接受治疗。而后来,圣雷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就因为梵高的缘故,吸引了前仆后继的慕名者前来观光。 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梵高这个人,圣雷米与今日法国诸多的乡村小镇并无二致,实在没有什么足以吸引观光客驻足的景点。如今,圣雷米游客服务中心特别为这些梵高的崇拜者规划了一条“梵高艺术之旅”的导览路线,不但介绍他曾经在此居住过的疗养院,同时,也引见他于此完成100多幅画作的创作地;只要跟着这条导览路线,就可以走一遭梵高在此常驻足的作画地点。 由于梵高到此之时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差,所以在行动上常常受到限制。也因此,梵高眼中的圣雷米较少恢弘的景观,而多半是他在濒临狂乱边缘所见的扭曲景象,或是当他被禁止外出时,勉强就着疗养院看出去的窗景、树景。 如今,从他住过的的疗养院病房往外看,还可以看到他画作“丝柏”中,那株柏树仍坚梃的耸立着。不过,“丝柏”中的柏树可是用旋转线条画成的,仿佛想将他的苦闷及希望汇聚一起,向天空高高地涌现。此外,他也曾经在夜深人静时,画下了为后人感动的“星夜”,那画中所呈现的天空好似漩涡,而有节奏的律动,也似乎象征了他的心情得以在这片星空中获得了暂时的解放。 终曲 短暂生命画下传奇 普罗旺斯南部的阳光与优美景致虽然给予梵高无穷的创作灵感,但却无助于扭转他悲剧性的命运──1890年5月,在离开圣雷米之后,他决定搬回弟弟西奥居住的大巴黎地区,在欧维尔继续接受治疗。而在这最后的岁月里,虽然梵高还是断断续续地从事创作,但画作中,却掩盖不住他心中隐藏的悲哀。最后,在精神上的折磨,以及得知弟弟西奥也生病的双重打击下,脆弱的他终于难以招架,选择了用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回首37年的短暂人生,普罗旺斯无疑是梵高生命中最灿烂的扉页,这里的阳光与美景,造就了他的创作高峰,同时,在这里所画下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印象派的大师级地位。 现在,从巴黎搭乘火车前往尼斯后,再一路前往亚尔、圣雷米,处处可见以梵高为名的商店、餐厅及旅馆,这在向来排外的法国,可说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梵高,一位荷兰级的画家,却在死后因为充满普罗旺斯色彩的画作而扬名立万,也无怪乎后人对于他是那样的充满好奇与景仰。 也许,你从未听闻普罗旺斯这个地方;也或许,你曾对普罗旺斯有过无线浪漫的想像。而在得知梵高与这个地方的交会故事之后,下次,当有机会踏上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别忘了试着用“印象”的眼,看看这个向日葵的故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