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是什么时候?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上,定州是一个地级市
五帝时期
公元前26-22世纪 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
公元前2361 定州为唐尧封地
周朝
公元前774 定州归鲜虞国(白狄族人建立)管辖。
公元前649年 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后来的定州城。
公元前506年 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公元前414年 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
公元前408年 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公元前380年 中山国国君桓公励精图治,彻底打败魏国,而成功复国,顾(今定城) 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公元前323年 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今定州城)。
公元前296年 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公元前228年 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
汉朝
公元前206 秦灭亡,归汉。
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公元前154年 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镜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公元25年 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卢奴(今定州),管辖13县:卢奴,北平(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 定州市境域仍名中山国
公元232年 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卢奴、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今保定顺平县)、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广昌(今保定涞水县)。
西晋
公元前265年 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卢奴、北平、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今保定顺平县)、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
东晋十六国
公元386年 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改卢奴(今定州城)为弗违,管辖8县: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
南北朝
公元397年 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
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公元400 改安州为定州,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 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卢奴、上曲阳、新市、唐县、毋极、魏昌、安熹。
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
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是特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公元534 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朝
公元583年 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该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
公元607年 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管辖10县:鲜虞(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隋昌(由魏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恒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安平、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
唐朝
公元621年 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安熹(由鲜虞改称,即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唐昌(由隋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恒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望都、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
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公元623年 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32州:定、洛、相、磁、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公元624年 将定州大总管府改为定州都督府,仍驻扎定州,管辖8州:定、恒、满、井、赵、廉、栾、蠡。
公元780年 定州管辖10县:安熹(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陉邑(由唐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曲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望都。
五代十国
公元951年 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
公元960年 归北宋
公元1048年 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公元1113年 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安熹、无极、曲阳、唐县、望都、新乐、北平(今保定满城县)
金朝
公元1128年 定州归金国,
公元1129 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安熹、无极、庆都(由望都改称)、曲阳、唐县、永平、新乐
元朝
公元1219年 归元,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朝
公元1368年 归明
公元1369 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 不再出现。
公元1370 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在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1376 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公元1448年 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新乐。
清朝
公元1649 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
公元1724 仍设定州,由隶属直隶省(即今河北省)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新乐
公元1734年 仍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深泽
民国
公元1912年 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深泽定州管辖3县:曲阳、深泽、定州
公元1913 改定州为定县。
公元1914 称为定县,属保定道。
公元1937 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新中国
公元1954年 定县专区撤销,归保定地区管辖
公元1958年 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公元1961年 定县、曲阳分开
公元1986年 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总结:
1、中山、定州——2个历史留下的深深烙印
现在的定州,被历史上的2个名字打下的烙印最深,一是中山,二是定州。历史上,中山或定州是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概念出现的。但是无论是中山还是定州,他们的国都或者州治确实一直在今天的定州。
2、定州——最初是一个地级市的概念
历史上定州这两个字是一个地区概念,指的是一个地级市,范围远比现在大得多。今天的定州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区域的行政中心,单从定州这两个字上就可以印证。当我们听到开封府、大名府、正定府时,就可以联想到中山府。当我们听到杭州、冀州时,就可以联想到定州。
3、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路叫中山路,不是每个城市的中山路都是她的市中心。历史上我们的定州被以中山命名时,要远比现在的广东省中山市以孙中山的名字而命名的历史早得多。
4、定州——河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
定州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其实这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为什么人口最多?我们可以直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答案。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在司马迁的这段记述中,开头便讲“地薄人众”,意思是说中山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定州地区人口密度大。定州不单是现在人口众多,而且一直是历史上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此外,另一个依据是,公元前154年,西汉汉景帝(刘邦的孙子)分封他的儿子们为诸侯王,其中封他的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史称中山靖王。在当时,中山国是所有皇子分封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诸侯国。刘胜共生了100多个儿子,是当时的诸侯王中生儿子最多一个王。刘胜不仅是当时最能生儿子的一个王,而且几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生儿子数目的吉尼斯纪录。于是刘胜的众多后代就广泛分布在了定州大地,现在定州境内的很多刘姓人士便是刘胜的后人,跟三国时期的刘备同出一个祖先——中山靖王刘胜。现在的刘姓人口在定州排名第4位,据90年代的数据统计,定州镜内共有刘姓人口71346人,占当时定州总人口的7.29%。定州人历来是姓张、王、李、赵、刘的最多,于是民间便有一个说法叫“张、王、李、赵遍地刘”。
5、刘备——安熹县尉
东汉末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州桃园三结义,后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刘备被封为安熹县尉。当时的安熹县指的是今天的定州市固城村,也就是说刘备当县尉是在固城村,而非定州县城。
6、定州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叫顾;
西汉和东汉叫卢奴县;
三国时期叫卢奴县;
西晋时期叫卢奴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叫卢奴后改为弗违县;
南北朝时期先叫弗违县后复名卢奴县;
隋朝先叫卢奴县后改为安熹县又改叫鲜虞县;
唐朝叫安熹县;
宋朝叫安熹县;
金朝叫安熹县;
元朝叫安熹县;
明朝先叫安熹县后改叫定州;
清朝叫定州;
民国先叫定州后改叫定县;
新中国时期先叫定县后改叫定州市一直延续至今。
7、定州所管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
战国叫中山国;
汉朝叫中山国;
三国时期叫中山国;
西晋叫中山国;
东晋叫中山尹;
南北朝时期先叫安州后改为定州;
隋朝时期叫定州总管府;
唐朝叫定州、定州大总管府、定州都督府;
五代叫定州;
宋朝先叫定州路后改为中山府;
金朝叫中山府;
元朝叫中山府;
明朝先叫中山府后改为定州;
清朝叫定州;
民国时期先叫定州后叫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时期先叫定县专区后改为县级市一直叫定州市。
8、定州和中山国
历史上中山国分为战国中山国和汉中山国。
战国中山国是由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白狄族建立的,是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之外实力最强的千乘国。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村)、然后是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再然后是顾(今定州城)、最后是灵寿(今石家庄灵寿县)。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中山国的动荡和灭亡后,均开始衰落,唯独定州一枝独秀,继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统,一直延续了中山文化,并发扬光大。定州是以上几个中山国都中,中山文化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如同中国的二十四史一样完整,而其他的几个国都的中山文化均是绝对的断代史。
定州代表了中山文化的正统,是中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历史上的中心区,是历朝历代中山地区的特指。从战国中山到汉中山到三国两晋中山,再到宋金元中山府,最后到定州县衙大门上镌刻的“古中山国”,中山文化在定州历史上贯穿了两千多年。
9、定州行政历史的独特性无人可以复制
历史上,定州作为历朝历代的州治、府治、郡治,其历史之久、级别之高、前后延续之完整,堪称河北之最,为其它城市所难以比拟。
五帝时期
公元前26-22世纪 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
公元前2361 定州为唐尧封地
周朝
公元前774 定州归鲜虞国(白狄族人建立)管辖。
公元前649年 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后来的定州城。
公元前506年 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公元前414年 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
公元前408年 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公元前380年 中山国国君桓公励精图治,彻底打败魏国,而成功复国,顾(今定城) 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公元前323年 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今定州城)。
公元前296年 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公元前228年 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
汉朝
公元前206 秦灭亡,归汉。
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公元前154年 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镜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公元25年 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卢奴(今定州),管辖13县:卢奴,北平(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 定州市境域仍名中山国
公元232年 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卢奴、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今保定顺平县)、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广昌(今保定涞水县)。
西晋
公元前265年 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卢奴、北平、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今保定顺平县)、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
东晋十六国
公元386年 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改卢奴(今定州城)为弗违,管辖8县: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市、唐县、望都、魏昌(由苦陉改称,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蒲阴、安熹(由安险改称,今定州固城村)。
南北朝
公元397年 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
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公元400 改安州为定州,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 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卢奴、上曲阳、新市、唐县、毋极、魏昌、安熹。
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
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是特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公元534 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朝
公元583年 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该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
公元607年 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管辖10县:鲜虞(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隋昌(由魏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恒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安平、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
唐朝
公元621年 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安熹(由鲜虞改称,即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唐昌(由隋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恒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望都、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
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公元623年 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32州:定、洛、相、磁、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公元624年 将定州大总管府改为定州都督府,仍驻扎定州,管辖8州:定、恒、满、井、赵、廉、栾、蠡。
公元780年 定州管辖10县:安熹(今定州市)、北平(今保定满城县)、新乐、唐县、陉邑(由唐昌改称,原来的苦陉,即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曲阳、义丰(今保定安国县)、深泽、望都。
五代十国
公元951年 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
公元960年 归北宋
公元1048年 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公元1113年 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安熹、无极、曲阳、唐县、望都、新乐、北平(今保定满城县)
金朝
公元1128年 定州归金国,
公元1129 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安熹、无极、庆都(由望都改称)、曲阳、唐县、永平、新乐
元朝
公元1219年 归元,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朝
公元1368年 归明
公元1369 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 不再出现。
公元1370 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在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1376 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公元1448年 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新乐。
清朝
公元1649 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
公元1724 仍设定州,由隶属直隶省(即今河北省)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新乐
公元1734年 仍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深泽
民国
公元1912年 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曲阳、深泽定州管辖3县:曲阳、深泽、定州
公元1913 改定州为定县。
公元1914 称为定县,属保定道。
公元1937 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新中国
公元1954年 定县专区撤销,归保定地区管辖
公元1958年 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
公元1961年 定县、曲阳分开
公元1986年 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总结:
1、中山、定州——2个历史留下的深深烙印
现在的定州,被历史上的2个名字打下的烙印最深,一是中山,二是定州。历史上,中山或定州是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概念出现的。但是无论是中山还是定州,他们的国都或者州治确实一直在今天的定州。
2、定州——最初是一个地级市的概念
历史上定州这两个字是一个地区概念,指的是一个地级市,范围远比现在大得多。今天的定州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区域的行政中心,单从定州这两个字上就可以印证。当我们听到开封府、大名府、正定府时,就可以联想到中山府。当我们听到杭州、冀州时,就可以联想到定州。
3、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路叫中山路,不是每个城市的中山路都是她的市中心。历史上我们的定州被以中山命名时,要远比现在的广东省中山市以孙中山的名字而命名的历史早得多。
4、定州——河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
定州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其实这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为什么人口最多?我们可以直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答案。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在司马迁的这段记述中,开头便讲“地薄人众”,意思是说中山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定州地区人口密度大。定州不单是现在人口众多,而且一直是历史上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此外,另一个依据是,公元前154年,西汉汉景帝(刘邦的孙子)分封他的儿子们为诸侯王,其中封他的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史称中山靖王。在当时,中山国是所有皇子分封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诸侯国。刘胜共生了100多个儿子,是当时的诸侯王中生儿子最多一个王。刘胜不仅是当时最能生儿子的一个王,而且几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生儿子数目的吉尼斯纪录。于是刘胜的众多后代就广泛分布在了定州大地,现在定州境内的很多刘姓人士便是刘胜的后人,跟三国时期的刘备同出一个祖先——中山靖王刘胜。现在的刘姓人口在定州排名第4位,据90年代的数据统计,定州镜内共有刘姓人口71346人,占当时定州总人口的7.29%。定州人历来是姓张、王、李、赵、刘的最多,于是民间便有一个说法叫“张、王、李、赵遍地刘”。
5、刘备——安熹县尉
东汉末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州桃园三结义,后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刘备被封为安熹县尉。当时的安熹县指的是今天的定州市固城村,也就是说刘备当县尉是在固城村,而非定州县城。
6、定州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叫顾;
西汉和东汉叫卢奴县;
三国时期叫卢奴县;
西晋时期叫卢奴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叫卢奴后改为弗违县;
南北朝时期先叫弗违县后复名卢奴县;
隋朝先叫卢奴县后改为安熹县又改叫鲜虞县;
唐朝叫安熹县;
宋朝叫安熹县;
金朝叫安熹县;
元朝叫安熹县;
明朝先叫安熹县后改叫定州;
清朝叫定州;
民国先叫定州后改叫定县;
新中国时期先叫定县后改叫定州市一直延续至今。
7、定州所管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
战国叫中山国;
汉朝叫中山国;
三国时期叫中山国;
西晋叫中山国;
东晋叫中山尹;
南北朝时期先叫安州后改为定州;
隋朝时期叫定州总管府;
唐朝叫定州、定州大总管府、定州都督府;
五代叫定州;
宋朝先叫定州路后改为中山府;
金朝叫中山府;
元朝叫中山府;
明朝先叫中山府后改为定州;
清朝叫定州;
民国时期先叫定州后叫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时期先叫定县专区后改为县级市一直叫定州市。
8、定州和中山国
历史上中山国分为战国中山国和汉中山国。
战国中山国是由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白狄族建立的,是战国时期除战国七雄之外实力最强的千乘国。历史上,中山国国都几经变迁,先是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村)、然后是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再然后是顾(今定州城)、最后是灵寿(今石家庄灵寿县)。纵观上述几个中山国都,随中山国的动荡和灭亡后,均开始衰落,唯独定州一枝独秀,继承了中山文化的正统,一直延续了中山文化,并发扬光大。定州是以上几个中山国都中,中山文化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如同中国的二十四史一样完整,而其他的几个国都的中山文化均是绝对的断代史。
定州代表了中山文化的正统,是中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历史上的中心区,是历朝历代中山地区的特指。从战国中山到汉中山到三国两晋中山,再到宋金元中山府,最后到定州县衙大门上镌刻的“古中山国”,中山文化在定州历史上贯穿了两千多年。
9、定州行政历史的独特性无人可以复制
历史上,定州作为历朝历代的州治、府治、郡治,其历史之久、级别之高、前后延续之完整,堪称河北之最,为其它城市所难以比拟。
展开全部
最动荡的五代十国,南北朝等时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12-21
展开全部
文革 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抗战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