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是清末民初的政府发行的银质货币,可老百姓为何都称之为“大洋”?

 我来答
古今谋略
优质答主

2020-11-15 · 电工
古今谋略
采纳数:69 获赞数:27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民间很多俗称里带“洋”字的东西都来自海外,比如洋火、洋钉等等,银元也不例外,因为最早是从海外传入,所以叫做洋钱,后来因为银元之外还有辅币银毫,所以用大洋和小洋两种叫法予以区别。中国古代主要是以铜钱为货币,直到自明代以后,白银大量流入,使用日渐增多,白银才逐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在明清两代,白银在日常使用时是采用以重量来计算其价值,货币单位就是重量单位两、钱、分等。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形,也没有统一的发行机构,随便哪家银铺就可以自己熔铸银锭当货币使用。而平时使用的银锭有元宝型、银块、银条等各种形状,甚至在使用时还可以直接分割,把一个银锭切成若干块使用,或者是把若干个小银锭熔铸成一个大银锭使用。这种方式固然方便,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传统的银锭因为银铺可以自己熔铸银锭,那么因为各家银铺的工艺、手艺不同,所以银锭的成色就有很大区别,根据留存于世的银锭来看,成色到的接近99%,而成色差的则只有90%左右。所用日常使用时还需要查验银锭成色,然后进行折算,才能确定其实际价值,非常不方便。

传统的银元宝在明代,随着和海外贸易的增加,西方所铸造的银元逐步流入中国,开始银元被叫做番饼,番就是外国,饼是说它的形状。因为银元大小、重量、成色固定,使用比传统的银锭方便,所以很受欢迎,后来就被叫做洋钱,根据其上面图案,还有各种别名。像最早流入中国的银元,是万历年间时期,西班牙在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西班牙银元,当时俗称之为本洋。此外还有一种有两根柱子图案的西班牙银元,民间俗称为烛台洋或双烛洋,而荷兰有骑马持剑人像的银元,则被称为马剑洋,还有墨西哥独立以后铸造的鹰洋等等。

清代的银元,因为有龙的图案,所以也叫龙洋银元使用要比银锭方便,所以清朝后来也自己铸造银元,因为上面有龙的图案,所以被叫做龙洋。而在银元之外,还有作为辅币的银角,最早是广东在1890年铸造了5角、2角、1角、5分4种银角,后来各省也有发行。因为银角比银元小,所以习惯上就把银元叫做大洋,而银角则叫做毫洋或是小洋。

银角,俗称小洋或毫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