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正一派四大法坛

道教的正一派四大法坛... 道教的正一派四大法坛 展开
 我来答
光芒星斗
推荐于2017-06-05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41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975万
展开全部
道教“醮坛”之制,最早是正一天师创立的,汉末(一说晋永嘉间:公元307—312)第四代天师张盛再返龙虎山,于祖天师炼丹处建“传箓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箓,是为“正一宗坛”,印用“阳平治都功”玉印。东晋时南岳魏夫人(华存,圣号称“云霞玉女大法教主南岳魏元君开玄道济天尊)的弟子扬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了“上清宗坛”,宗坛九层,印用“九老仙都君印”。葛玄一派,传出的《灵宝经》,到了陆修静给以增修,撰斋仪多种,使灵宝之教大兴,这一派于江西清江县阁皂山,葛玄成道处传“灵宝经箓”建“元始宗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宋徽宗赐给的“元始万神”铜印。

道教正一派有四大法坛,全真派为混元宗坛。

万法宗坛

龙虎山正一宗坛:龙虎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为张氏世居之地。相传张道陵曾建草堂于此,居此炼丹者三十余年。后张氏赴蜀,得老君三降玉局,授正一盟威之道,传都功盟威经箓。于是建教于鹄鸣,始传经箓,立二十四治。破山伐庙,扫荡邪魔。及至西晋永嘉间(公元307—312年),其第四世孙张盛再返龙虎,建祠堂于张氏当日炼丹处,并在附近建立了传箓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箓,是为正一宗坛之始。唐玄宗时因嘉许天师符箓,册封张陵为太师,于京城建授箓院,龙虎山置传箓坛。武宗会昌中(841—846)赐帑于龙虎山立宫,额其传箓坛曰“真仙观”。这是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宫观。

宋代,该观屡经修缮,端平二年 (1235)
,又兴建了“三清”、“真风”等六殿、二阁三馆、二堂及方丈并左右道院等数百楹。景定间建上清宫门楼,额曰“龙虎福地”并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为“观妙先生”,龙虎山掌教,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道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

元代皇帝多次拨款修缮上清宫,并召见了第三十一代至三十四代天师,于龙虎山之恩迂,逾于历代,明清之世,一仍元代之旧,龙虎山天师道系迄为我国道教中心。上清宫是他们的宣教胜地。元代开始,正一派总领三山符箓,改名为“万法宗坛”。

明洪武元年
(公元1268年)朱元璋又拨款兴建了龙虎山的天师府,光大天师门楣,清康煦间曾另建天师府于北京正阳门外,雍正间再改建于地安门外。天师府第逐与曲阜孔府媲于天地间矣。

灵宝宗坛

阁皂山灵宝宗坛(元始宗坛):阁皂山,在今江西省清江县,以山形如合、山色如皂得名。自汉以来,张陵、葛玄、丁令威皆有坛井在焉。故《寰宇记》谓为“神仙之宅”。《洞天福地记》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六福地,太极左仙公葛玄得道处,东峰卧云庵有坛灶,仙公炼丹处。山中所传《灵宝经箓》即仙公遗教也。宋以后,朝庭允许授箓者,唯广信之龙虎、金陵之茅山与此三者而已。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至今用之。故道教中遵为“灵宝宗坛(元始宗坛)”,为有名的三山符箓之一。

宗坛所在之处,原名灵仙馆;隋时毁于火,再建草堂;孙道士为殿台,乃名为观。江西李氏改名玄都,再焚再葺,政和八年始赐名为“崇真宫”。

崇宁三年
(1104)加赐“万寿”,淳佑六年(1246)又加为“大万寿崇真宫”。根据山志所记,它应当是宋代道教宫观中的第一大观。明宣德以后,观中黄冠星散,宗坛不复旧观矣。

上清宗坛

茅山上清宗坛:茅山是江南名山,上清宗坛的所在地,三山符箓之一。《洞天福地记》中,它是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句曲山,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今镇江)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又为七十二福地之第一福地,“地肺山,在江宁府(今南京市)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真人谢允治之。”

它原名句曲山,古名已山,又名冈山,以山形曲折得名。秦时曰华阳之天,山中群峰耸立,大者有大茅、中茅、小茅三峰。故又称茅山,三峰亦名茅峰。

它从来就是道教有名的道场,古代有名的神仙茅初成即在此山得道,西汉时茅盈兄弟来居本山,行医学道,遗爱在人,并留下了后来的茅山道派:大茅、二茅、清微等道派。

东晋时候,南岳魏夫人 (魏华存)
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坛”,道教中以经箓授受就是从他们开始的。

道教中有名的大师如:陆修静、臧矜、陶弘景、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即都是他们的法裔,所以到了唐代,茅山道便发展成为了道教第一大宗,后来连龙虎山也都要共演上清符箓,于是茅山在道教中的声望更为脍炙人口了,因此茅山也成为道教中最负盛名的名山。

净明宗坛

净明宗坛:在我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忠孝神仙”的教义宗旨融合儒道两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净明道渊源于晋代道教祖师许逊(元始天尊教灵宝天尊玉宸大道君;玉宸道君传授“日宫太阳真君孝道明王”和“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以”太上灵宝浄明法“,后孝道明王下降授之兰公,兰公授之谌姆,谌母传许逊,许真君传西山十二真君,后世高道辈出),南宋绍兴年间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显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成为宋元间在江西南昌兴起道派中一支重要道派,在江西以及江南广为流传,至今仍广泛影响江西的民风。它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字要义为准则,其即“净明忠孝”之旨,以忠孝为修真之根本。净明道的传度,始自东晋时期净明道祖师许逊许真君,以南昌为中心,设坛传教,并逐渐形成以西山万寿宫为祖坛的“净明宗坛”。历史上说“拔宅飞升”的便是许逊许旌阳真人。
游方小道士
2015-12-14 · TA获得超过9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6万
展开全部
龙虎山的正一玄坛(因领三山符箓称万法宗坛)
茅山的上清宗坛
阁皂山的灵宝玄坛
南昌西山的净明宗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f462e8
2018-02-06 · TA获得超过2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71.2万
引用光芒星斗的回答:
道教“醮坛”之制,最早是正一天师创立的,汉末(一说晋永嘉间:公元307—312)第四代天师张盛再返龙虎山,于祖天师炼丹处建“传箓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箓,是为“正一宗坛”,印用“阳平治都功”玉印。东晋时南岳魏夫人(华存,圣号称“云霞玉女大法教主南岳魏元君开玄道济天尊)的弟子扬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了“上清宗坛”,宗坛九层,印用“九老仙都君印”。葛玄一派,传出的《灵宝经》,到了陆修静给以增修,撰斋仪多种,使灵宝之教大兴,这一派于江西清江县阁皂山,葛玄成道处传“灵宝经箓”建“元始宗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宋徽宗赐给的“元始万神”铜印。

道教正一派有四大法坛,全真派为混元宗坛。

万法宗坛

龙虎山正一宗坛:龙虎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为张氏世居之地。相传张道陵曾建草堂于此,居此炼丹者三十余年。后张氏赴蜀,得老君三降玉局,授正一盟威之道,传都功盟威经箓。于是建教于鹄鸣,始传经箓,立二十四治。破山伐庙,扫荡邪魔。及至西晋永嘉间(公元307—312年),其第四世孙张盛再返龙虎,建祠堂于张氏当日炼丹处,并在附近建立了传箓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箓,是为正一宗坛之始。唐玄宗时因嘉许天师符箓,册封张陵为太师,于京城建授箓院,龙虎山置传箓坛。武宗会昌中(841—846)赐帑于龙虎山立宫,额其传箓坛曰“真仙观”。这是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宫观。

宋代,该观屡经修缮,端平二年 (1235)
,又兴建了“三清”、“真风”等六殿、二阁三馆、二堂及方丈并左右道院等数百楹。景定间建上清宫门楼,额曰“龙虎福地”并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为“观妙先生”,龙虎山掌教,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道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

元代皇帝多次拨款修缮上清宫,并召见了第三十一代至三十四代天师,于龙虎山之恩迂,逾于历代,明清之世,一仍元代之旧,龙虎山天师道系迄为我国道教中心。上清宫是他们的宣教胜地。元代开始,正一派总领三山符箓,改名为“万法宗坛”。

明洪武元年
(公元1268年)朱元璋又拨款兴建了龙虎山的天师府,光大天师门楣,清康煦间曾另建天师府于北京正阳门外,雍正间再改建于地安门外。天师府第逐与曲阜孔府媲于天地间矣。

灵宝宗坛

阁皂山灵宝宗坛(元始宗坛):阁皂山,在今江西省清江县,以山形如合、山色如皂得名。自汉以来,张陵、葛玄、丁令威皆有坛井在焉。故《寰宇记》谓为“神仙之宅”。《洞天福地记》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六福地,太极左仙公葛玄得道处,东峰卧云庵有坛灶,仙公炼丹处。山中所传《灵宝经箓》即仙公遗教也。宋以后,朝庭允许授箓者,唯广信之龙虎、金陵之茅山与此三者而已。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至今用之。故道教中遵为“灵宝宗坛(元始宗坛)”,为有名的三山符箓之一。

宗坛所在之处,原名灵仙馆;隋时毁于火,再建草堂;孙道士为殿台,乃名为观。江西李氏改名玄都,再焚再葺,政和八年始赐名为“崇真宫”。

崇宁三年
(1104)加赐“万寿”,淳佑六年(1246)又加为“大万寿崇真宫”。根据山志所记,它应当是宋代道教宫观中的第一大观。明宣德以后,观中黄冠星散,宗坛不复旧观矣。

上清宗坛

茅山上清宗坛:茅山是江南名山,上清宗坛的所在地,三山符箓之一。《洞天福地记》中,它是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句曲山,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今镇江)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又为七十二福地之第一福地,“地肺山,在江宁府(今南京市)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真人谢允治之。”

它原名句曲山,古名已山,又名冈山,以山形曲折得名。秦时曰华阳之天,山中群峰耸立,大者有大茅、中茅、小茅三峰。故又称茅山,三峰亦名茅峰。

它从来就是道教有名的道场,古代有名的神仙茅初成即在此山得道,西汉时茅盈兄弟来居本山,行医学道,遗爱在人,并留下了后来的茅山道派:大茅、二茅、清微等道派。

东晋时候,南岳魏夫人 (魏华存)
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坛”,道教中以经箓授受就是从他们开始的。

道教中有名的大师如:陆修静、臧矜、陶弘景、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即都是他们的法裔,所以到了唐代,茅山道便发展成为了道教第一大宗,后来连龙虎山也都要共演上清符箓,于是茅山在道教中的声望更为脍炙人口了,因此茅山也成为道教中最负盛名的名山。

净明宗坛

净明宗坛:在我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忠孝神仙”的教义宗旨融合儒道两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净明道渊源于晋代道教祖师许逊(元始天尊教灵宝天尊玉宸大道君;玉宸道君传授“日宫太阳真君孝道明王”和“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以”太上灵宝浄明法“,后孝道明王下降授之兰公,兰公授之谌姆,谌母传许逊,许真君传西山十二真君,后世高道辈出),南宋绍兴年间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显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成为宋元间在江西南昌兴起道派中一支重要道派,在江西以及江南广为流传,至今仍广泛影响江西的民风。它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字要义为准则,其即“净明忠孝”之旨,以忠孝为修真之根本。净明道的传度,始自东晋时期净明道祖师许逊许真君,以南昌为中心,设坛传教,并逐渐形成以西山万寿宫为祖坛的“净明宗坛”。历史上说“拔宅飞升”的便是许逊许旌阳真人。
展开全部
“于是建教于鹄鸣,始传经箓,立二十四治。”——应该是“建教于鹤鸣”——指的是四川鹤鸣山,为道教始源之地,现在成都大邑县境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