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课文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
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扩展资料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
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
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
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教育儿童,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课文原文
村子里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放牧。树林里有一口老喷泉,已经不喷水了,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挖那口喷泉。他们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沟,让所有的水都流到沟里去。他们还把堵在泉口的树杈、树枝和烂在水里的树叶都挖开了。清水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把泡沫冲到两旁,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了泉水,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搬来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们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盖上一块大石板,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砌这口井就是为了让人喝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为了你们三个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代表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和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
一个孩子问那为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侯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去做。过了十年,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静静地流着。小井旁边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还看得清人走过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还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每想到自己只做了这么一件小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神奇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什么?”第一个青年说,“咱们分手以后,我就去一个城市里,在那里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成了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当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么你呢?”他们俩问留在村子里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间,那位姑娘有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戴着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青年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说完又不见了。
扩展资料: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