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镇的溪口镇历史

 我来答
庞佳晨03H
2016-05-18 · TA获得超过2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溪口镇的发展,是和当时社会政治脉搏相通的。在明末清初,它和四川其它各地一样,有过衰落时期。统治阶级明王朝和清王朝,对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进行残酷镇压,以致人口锐减,地广人稀。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从外省移民入川的政策。清康熙、乾隆年间(公元1662年至1795年)大量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移民入川。当地居民中,祖籍多是“湖广煤填四川”时迁入。镇上的禹王宫(现为镇小学)是湖广人建。华蓥煤矿内还有江西会馆遗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这里的兴旺时期。《华银山志》载,清高宗乾隆十六年于大溪口置顺庆府通判署(遗址在华蓥煤矿内),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省并。又载:大溪口场市在今溪口场西街口,旧在东林寺侧,河西对岸,街地遗址尚存。乾隆年间,移场市入今地。大溪口有寺庙35座,可证其兴旺概貌。
1978年以前,溪口镇仅是一个小集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街,230户人家,2130多人。从1978年到1993年,溪口镇的发展、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
由于1958年生产大跃进,华蓥山13万亩森林(约56万立方米木材),被砍伐殆尽。到1962年溪口炼铁厂停办,煤窑关闭。在农业上,由于受“浮夸风”及单一抓粮食的“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未能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农业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300斤左右,致富无门,仍过着用钱靠贷款,吃粮食返销的苦日子。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800多斤。人民的温饱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鼓舞下,溪口农工林牧副渔,很快得到发展。以集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在国营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遍布镇区。
1993年建区后,溪口镇的发展建设突飞猛进,新兴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以及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溪口镇不仅是引进巨桉业主,在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上,该镇变传统发展为依托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资源”文章,经过不断探索,该镇1至9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6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94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50万元。在同期增加一个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同比增加205%、106%、127%、56%。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