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工大管理学院苗鑫学术作假事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者:潘明月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09661148
来源:知乎
把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归为“学术论文”是正确的。“学术论文”与“研究论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有区别。学术论文是广义概念,可以包括研究型文章、综述型文章、通讯评论型文章等,因为这些文章里都含有学术思想并且有议论说理性,所以统称为“学术论文”是一个合理的概括。
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来信,而是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型及评论型短篇论文。Nature网络版把每篇通讯文章都作为其通讯栏目下的“Article”来显示,给每篇通讯文章分配了唯一的DOI号,每篇通讯文章都有自己的“Article
metrics”,从这些特征来看,Nature的通讯文章与研究型文章享有同等待遇;而Nature的社论及新闻等都没有配置“Article metrics”,这也说明了Nature对通讯文章的重视,说明通讯文章对Nature的影响力确有贡献。在被SCI检索时,Nature/Science的每篇通讯文章均有唯一的SCI检索号。综合上述特征,把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称作“学术论文”是合理的。况且,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被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在国家层面认可其算作科技论文,所以可以把它叫做“学术论文”。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研究论文也没有文章的影响影子;既然文章发表在某个期刊上,标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根本不算错。所以,文章信息、被SCI检索、检索号、期刊影响因子都是真实的,不存在任何“假”或“不端”。
根本不存在任何“冒充”。院校对通讯文章的新闻报道都已明确说了是“通讯文章”,而且明确给出了文章的网址链接(见下图),人人都可以清楚看到文章的篇幅和性质,信息一直是公开透明的,学校的基层到高层都清楚明了,不存在任何
“冒充”行为。媒体使用“冒充”一词只不过为了吸引眼球、博点击量罢了。很多院校都把发表Nature/Science通讯文章作为喜报和成绩来报道,也正说明了Nature/Science通讯文章发表的难度和重要意义,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网上简介的修改是为了消除误解和曲解。竟然有人针对修改继续发出污蔑言论,明显是别有用心的捕风捉影,与最初发动攻击的缘由如出一辙。
不应该以文章篇幅来评判价值和意义,更不应该以篇幅来评判是否为学术论文。一篇优秀的通讯文章,它的社会经济意义很可能远高于一篇研究型论文。例如,1978年5月11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短评是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也是所谓的“豆腐块”文章,但它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做出了否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这篇短评的重要意义是绝大多数长篇研究论文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文章的重要性、价值及意义,不应该以文章的篇幅来推断;用任何贬低的语言来一概否定短篇评论、否定通讯文章,都是极其错误的。
作者:三朝元老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14152558
来源:知乎
就这种事,文革时常见。当时是嫉恨谁,就贴大字报、小字报,调动舆论去丑化、抹黑、诋毁、冠罪,使劲折腾。时隔几十年,同样的形式又搬到网络上来了。
个人主页上的个人简介与正式的个人简历还不一样。个人网页上的这种个人简介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个人认为重要的可以突出强调,个人认为不重要的可以不写;愿不愿意分类是个人喜好,个性上有可能偏好简洁,别人无权干涉。而且该事件之前,学校下属学院这种内部的个人主页浏览量很小,通常只是同一学科或同类研究方向的少数人可能会去扫一眼,事前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个人简介的表述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意图或形成什么影响。拿这种个人简介作凭据进行诬陷,明显是卑鄙小人的伎俩。一看就知道幕后有人作梗,无非出于嫉恨与利益。
个人主页上的表述没有任何问题。通讯文章肯定算学术论文。已经有人解读过了,学术论文和研究论文二者有别,发动攻击者把二者混淆来挑拨事端。是不是学术论文,与同行评议(Peer Review)没关系。那个鼓吹同行评议的人,拿不出任何证据。同行评议可以作为给文章分类的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分类方式,绝对不是用来判断学术论文的标准。在国外也把这种通讯文章算作学术论文,是国际公认的学术论文。如果说同行评议是判断研究论文的标准,或许还有点道理,但学术论文与研究论文不是一回事,二者是两个概念,发动攻击者是在混淆概念。
中国把SCI收录的研究类文章(Article)、综述类文章(Review)和通讯类文章(Letter)作为三大基本文献类型纳入科技论文统计,即国家认定通讯类文章算作科技论文。而学术论文是比科技论文更弱、更稳妥的一个概念,所以称为学术论文肯定没毛病。媒体把“Article类型”翻译成“论文类型”是外行的翻译,“Article类型”指的是研究类文章。大多数看到“信件”、“读者来信”字样就气急败坏、跟风大呼小叫的人,实属外行,但外行竟然敢理直气壮的参与论断这么专业的问题,反映的不仅是从众者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更是躁动的心态、判断力与理性的缺失以及对社会的积怨,以致极易被煽动利用,成为恶人掌中的工具。心怀叵测的内行和无知的外行混杂在一起上蹿下跳,针对个性化的个人简介吹毛求疵、妄加指责,可谓群魔乱舞、群犬狂吠。
通讯文章的地位到底如何呢?《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这号称CNS的世界三大顶级期刊的通讯文章,已纳入了各科研机构在这三刊发表论文排名的计算。各大学在这三种刊物上发了多少文章,据此排一下名次顺序,这时通讯文章也算在内。不仅国内一些排名这样算,国际一些排名也这样算,可见CNS的通讯文章对于大学排名很重要,到了发布大学排行榜的时候,这样一篇通讯文章的价值超过十几篇一般期刊的SCI研究论文。那么发表CNS的通讯文章是投机吗?有人在这方面投稿几年了,一篇都没发表出来,可知难度如何。翻翻每期的CNS看看,通讯文章就那么几篇,比研究论文少很多,经过了千挑万选。全中国每年在CNS发表的通讯文章加到一起只有几十篇。华北电力大学一篇Nature或Science的通讯文章奖励20万,全校鼓足了劲去投稿,一年也才发出3篇。难度如何,不言而喻。那些一直在鼓吹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难道不知道很多同行评议期刊都是低级期刊、非常容易发表、刊载了很多堪称垃圾的研究论文,其稿件筛选的严格程度与CNS的通讯栏目根本没法比,CNS的通讯栏目或许是世界上稿件录用率最低的栏目。通讯文章短就等于不好吗?品质高低与文章长短没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更注重思想,以思想取胜,而不以长短论英雄。用Web of Science查了一下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的历年累计数量排行,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的剑桥大学、第二位的是英国的牛津大学、第三位的是美国的哈佛大学,毫无疑问,这三所大学都是如雷贯耳的世界顶尖大学,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几乎历年都排在前十位。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累计数量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毫无疑问,这些大学也都是世界名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位于前列。而且可见,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累积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被英国和美国的名校所包揽。用同样的方式查了一下在Science发表通讯文章的历年累计数量排行,得到的结论类似,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只不过美国的其它名校如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麻省理工大学(MIT)、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挤进了前十,是英美名校之间的更迭,前十名依然被英国和美国的名校所包揽。
看看这些世界顶级大学的思想观念和对CNS通讯文章的重视程度。国内那些叫嚣者怎么不去攻击这样的世界顶级大学呢?很显然,国外顶级大学明辨事理、慧眼识珠,对疯狗的狂吠根本不屑于理睬,而且国外学术界以尊重为基石,以法制提供人权保障,可以对那些肆虐的疯狗予以迎头痛击,令疯狗望而生畏。中国学术界需要基本的尊重,需要对咬人的疯狗有所制裁,这样才能对好人形成保护。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小人的言论自然不攻自破,所谓的“拿信件当论文”的说法,绝对不是在给公众做科普,而是在愚弄公众,是哗众取宠。而盲目跟风者恰恰为猖狂的恶人提供了舞台、为卑劣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幕后的策划者是谁?有阅历的人都明白,无非是同行或同事在搞鬼。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之所以要整人,是感觉到对他构成了威胁、挡了他的路、一起竞争时他失利了。如果是内鬼,单位内部都清楚是谁,只是愿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棂纸。幕后策划者的目的就是抹黑和搞臭,通过媒体和舆论给学校施压是害人的一种手段。常见一些小人是武大郎开店,在名利面前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不惜以院校受损为手段来搬弄是非、搬倒潜在对手,正如某些人所叫嚣的,要求给“老老实实排队的人”让位,那么谁是老老实实排队的人?不务正业又心术不正、挑事整人、疯狂叫嚣的人正是所谓的“老老实实排队的人”;技不如人却怀恨在心,在暗地里作祟,在背后捅刀子的人正是所谓的“老老实实排队的人”。暗地里捣鬼的小人最卑劣、最令人痛恨。自认为阴谋得逞,其实是害人害己。哪个领导会重用在背后耍阴险手段的卑鄙小人?领导也会担心这种小人早晚会用类似的手段来坑害上级。幕后小人的卑劣伎俩其实是玩火自焚。
打个比方来回顾一下这件事:房主在自己房间里挂了一些自己的画作,毕竟是经过自己辛勤工作完成的作品,理应珍视,挂在房间里可能是作装饰欣赏。有人从窗外看到了,觉得感官受了刺激,本可以从门缝给房主递张纸条,告诉房主把其画作重新归整一下,也就相安无事了,而且善意的提醒还可能由此建立友谊、相辅相成。但窗外这小人没这么做,反而窃喜,把这视为千载难逢的害人时机,写了一份添油加醋的污蔑材料,杜撰了一个罪名,交给口舌大肆渲染污蔑,并纠集各路妖魔鬼怪前来围殴,所作所为纯属地痞流氓之举。
质疑固然可以,但这事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以污名为开端,直接妄自定性,是赤裸的污蔑攻击,是对人权的侵犯,是土匪恶霸的行为。发动攻击者的这些无耻行为,其性质的恶劣程度已远远超过学术作假和学术不端,发动攻击者的恶劣行为本身才是确凿的不端。肆意的污蔑攻击绝不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而是风气的恶化,如果纵容狂魔和疯狗,必然是好人受损、恶人猖獗,最终受害的是整个学术界、是社会、是国家。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09661148
来源:知乎
把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归为“学术论文”是正确的。“学术论文”与“研究论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有区别。学术论文是广义概念,可以包括研究型文章、综述型文章、通讯评论型文章等,因为这些文章里都含有学术思想并且有议论说理性,所以统称为“学术论文”是一个合理的概括。
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来信,而是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型及评论型短篇论文。Nature网络版把每篇通讯文章都作为其通讯栏目下的“Article”来显示,给每篇通讯文章分配了唯一的DOI号,每篇通讯文章都有自己的“Article
metrics”,从这些特征来看,Nature的通讯文章与研究型文章享有同等待遇;而Nature的社论及新闻等都没有配置“Article metrics”,这也说明了Nature对通讯文章的重视,说明通讯文章对Nature的影响力确有贡献。在被SCI检索时,Nature/Science的每篇通讯文章均有唯一的SCI检索号。综合上述特征,把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称作“学术论文”是合理的。况且,Nature/Science的通讯文章被纳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在国家层面认可其算作科技论文,所以可以把它叫做“学术论文”。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研究论文也没有文章的影响影子;既然文章发表在某个期刊上,标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根本不算错。所以,文章信息、被SCI检索、检索号、期刊影响因子都是真实的,不存在任何“假”或“不端”。
根本不存在任何“冒充”。院校对通讯文章的新闻报道都已明确说了是“通讯文章”,而且明确给出了文章的网址链接(见下图),人人都可以清楚看到文章的篇幅和性质,信息一直是公开透明的,学校的基层到高层都清楚明了,不存在任何
“冒充”行为。媒体使用“冒充”一词只不过为了吸引眼球、博点击量罢了。很多院校都把发表Nature/Science通讯文章作为喜报和成绩来报道,也正说明了Nature/Science通讯文章发表的难度和重要意义,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网上简介的修改是为了消除误解和曲解。竟然有人针对修改继续发出污蔑言论,明显是别有用心的捕风捉影,与最初发动攻击的缘由如出一辙。
不应该以文章篇幅来评判价值和意义,更不应该以篇幅来评判是否为学术论文。一篇优秀的通讯文章,它的社会经济意义很可能远高于一篇研究型论文。例如,1978年5月11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短评是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也是所谓的“豆腐块”文章,但它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做出了否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这篇短评的重要意义是绝大多数长篇研究论文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文章的重要性、价值及意义,不应该以文章的篇幅来推断;用任何贬低的语言来一概否定短篇评论、否定通讯文章,都是极其错误的。
作者:三朝元老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081828/answer/114152558
来源:知乎
就这种事,文革时常见。当时是嫉恨谁,就贴大字报、小字报,调动舆论去丑化、抹黑、诋毁、冠罪,使劲折腾。时隔几十年,同样的形式又搬到网络上来了。
个人主页上的个人简介与正式的个人简历还不一样。个人网页上的这种个人简介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个人认为重要的可以突出强调,个人认为不重要的可以不写;愿不愿意分类是个人喜好,个性上有可能偏好简洁,别人无权干涉。而且该事件之前,学校下属学院这种内部的个人主页浏览量很小,通常只是同一学科或同类研究方向的少数人可能会去扫一眼,事前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个人简介的表述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意图或形成什么影响。拿这种个人简介作凭据进行诬陷,明显是卑鄙小人的伎俩。一看就知道幕后有人作梗,无非出于嫉恨与利益。
个人主页上的表述没有任何问题。通讯文章肯定算学术论文。已经有人解读过了,学术论文和研究论文二者有别,发动攻击者把二者混淆来挑拨事端。是不是学术论文,与同行评议(Peer Review)没关系。那个鼓吹同行评议的人,拿不出任何证据。同行评议可以作为给文章分类的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分类方式,绝对不是用来判断学术论文的标准。在国外也把这种通讯文章算作学术论文,是国际公认的学术论文。如果说同行评议是判断研究论文的标准,或许还有点道理,但学术论文与研究论文不是一回事,二者是两个概念,发动攻击者是在混淆概念。
中国把SCI收录的研究类文章(Article)、综述类文章(Review)和通讯类文章(Letter)作为三大基本文献类型纳入科技论文统计,即国家认定通讯类文章算作科技论文。而学术论文是比科技论文更弱、更稳妥的一个概念,所以称为学术论文肯定没毛病。媒体把“Article类型”翻译成“论文类型”是外行的翻译,“Article类型”指的是研究类文章。大多数看到“信件”、“读者来信”字样就气急败坏、跟风大呼小叫的人,实属外行,但外行竟然敢理直气壮的参与论断这么专业的问题,反映的不仅是从众者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更是躁动的心态、判断力与理性的缺失以及对社会的积怨,以致极易被煽动利用,成为恶人掌中的工具。心怀叵测的内行和无知的外行混杂在一起上蹿下跳,针对个性化的个人简介吹毛求疵、妄加指责,可谓群魔乱舞、群犬狂吠。
通讯文章的地位到底如何呢?《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这号称CNS的世界三大顶级期刊的通讯文章,已纳入了各科研机构在这三刊发表论文排名的计算。各大学在这三种刊物上发了多少文章,据此排一下名次顺序,这时通讯文章也算在内。不仅国内一些排名这样算,国际一些排名也这样算,可见CNS的通讯文章对于大学排名很重要,到了发布大学排行榜的时候,这样一篇通讯文章的价值超过十几篇一般期刊的SCI研究论文。那么发表CNS的通讯文章是投机吗?有人在这方面投稿几年了,一篇都没发表出来,可知难度如何。翻翻每期的CNS看看,通讯文章就那么几篇,比研究论文少很多,经过了千挑万选。全中国每年在CNS发表的通讯文章加到一起只有几十篇。华北电力大学一篇Nature或Science的通讯文章奖励20万,全校鼓足了劲去投稿,一年也才发出3篇。难度如何,不言而喻。那些一直在鼓吹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难道不知道很多同行评议期刊都是低级期刊、非常容易发表、刊载了很多堪称垃圾的研究论文,其稿件筛选的严格程度与CNS的通讯栏目根本没法比,CNS的通讯栏目或许是世界上稿件录用率最低的栏目。通讯文章短就等于不好吗?品质高低与文章长短没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更注重思想,以思想取胜,而不以长短论英雄。用Web of Science查了一下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的历年累计数量排行,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的剑桥大学、第二位的是英国的牛津大学、第三位的是美国的哈佛大学,毫无疑问,这三所大学都是如雷贯耳的世界顶尖大学,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几乎历年都排在前十位。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累计数量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毫无疑问,这些大学也都是世界名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位于前列。而且可见,在Nature发表通讯文章累积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被英国和美国的名校所包揽。用同样的方式查了一下在Science发表通讯文章的历年累计数量排行,得到的结论类似,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只不过美国的其它名校如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麻省理工大学(MIT)、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挤进了前十,是英美名校之间的更迭,前十名依然被英国和美国的名校所包揽。
看看这些世界顶级大学的思想观念和对CNS通讯文章的重视程度。国内那些叫嚣者怎么不去攻击这样的世界顶级大学呢?很显然,国外顶级大学明辨事理、慧眼识珠,对疯狗的狂吠根本不屑于理睬,而且国外学术界以尊重为基石,以法制提供人权保障,可以对那些肆虐的疯狗予以迎头痛击,令疯狗望而生畏。中国学术界需要基本的尊重,需要对咬人的疯狗有所制裁,这样才能对好人形成保护。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小人的言论自然不攻自破,所谓的“拿信件当论文”的说法,绝对不是在给公众做科普,而是在愚弄公众,是哗众取宠。而盲目跟风者恰恰为猖狂的恶人提供了舞台、为卑劣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幕后的策划者是谁?有阅历的人都明白,无非是同行或同事在搞鬼。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之所以要整人,是感觉到对他构成了威胁、挡了他的路、一起竞争时他失利了。如果是内鬼,单位内部都清楚是谁,只是愿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棂纸。幕后策划者的目的就是抹黑和搞臭,通过媒体和舆论给学校施压是害人的一种手段。常见一些小人是武大郎开店,在名利面前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不惜以院校受损为手段来搬弄是非、搬倒潜在对手,正如某些人所叫嚣的,要求给“老老实实排队的人”让位,那么谁是老老实实排队的人?不务正业又心术不正、挑事整人、疯狂叫嚣的人正是所谓的“老老实实排队的人”;技不如人却怀恨在心,在暗地里作祟,在背后捅刀子的人正是所谓的“老老实实排队的人”。暗地里捣鬼的小人最卑劣、最令人痛恨。自认为阴谋得逞,其实是害人害己。哪个领导会重用在背后耍阴险手段的卑鄙小人?领导也会担心这种小人早晚会用类似的手段来坑害上级。幕后小人的卑劣伎俩其实是玩火自焚。
打个比方来回顾一下这件事:房主在自己房间里挂了一些自己的画作,毕竟是经过自己辛勤工作完成的作品,理应珍视,挂在房间里可能是作装饰欣赏。有人从窗外看到了,觉得感官受了刺激,本可以从门缝给房主递张纸条,告诉房主把其画作重新归整一下,也就相安无事了,而且善意的提醒还可能由此建立友谊、相辅相成。但窗外这小人没这么做,反而窃喜,把这视为千载难逢的害人时机,写了一份添油加醋的污蔑材料,杜撰了一个罪名,交给口舌大肆渲染污蔑,并纠集各路妖魔鬼怪前来围殴,所作所为纯属地痞流氓之举。
质疑固然可以,但这事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以污名为开端,直接妄自定性,是赤裸的污蔑攻击,是对人权的侵犯,是土匪恶霸的行为。发动攻击者的这些无耻行为,其性质的恶劣程度已远远超过学术作假和学术不端,发动攻击者的恶劣行为本身才是确凿的不端。肆意的污蔑攻击绝不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而是风气的恶化,如果纵容狂魔和疯狗,必然是好人受损、恶人猖獗,最终受害的是整个学术界、是社会、是国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实验室认证认可
2024-06-25 广告
2024-06-25 广告
中国实验室认证认可咨询中心专注于提供一站式CMA、CNAS、DiLAC资质办理咨询服务,助力您一次通过评审并获得资质;业务咨询:400-800-5285CNAS认证是指CNAS委员会为通过评审的企业/实验室颁发的CNAS资质,获得CNAS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实验室认证认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