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寿山石的石质、石色、石形、石纹均极丰富,晶莹滋润,品种繁多,硬度在2.5至2.7摩尔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特点,民间称之为“石帝”、“石后”,并有“贵石而贱玉”之说。
具有独立造型的寿山石雕刻品的出现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得到开采,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最终形成。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