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作品赏析

 我来答
憨兜缕B
2016-05-11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一座城池》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对这个世界的普遍怀疑构成小说的底色。韩寒的创作并不缺乏真诚,从某种程度上,《一座城池》折射出了年青一代的苦闷和怀疑心态。不论是在火车站附近打公用电话,在那个城市的第一次打的,还是在梦中同警官一番讨价还价,以及化工厂爆炸后人们争相看热闹,女大学生争相傍大款,医生曲解救死扶伤不是免费救死扶伤。诸多丑恶现象,用两个逃犯和一个大学生的经历一点一点地串了起来。
《一座城池》触及到了这个社会最隐私的部位,所要攻击的恰恰是人们最明暗的一面。韩寒的观点依旧是那么独特和尖锐,直指社会的混乱和腐败,直指如行尸走肉般活着的人们,在多年的拼搏中,似乎都丢掉了当初的执着、梦想,丢失了自己。这个社会黑暗成一片,如同最后出现的巨大的蘑菇云,遮蔽了所有的光。
韩寒的目光是锐利的,穿透云层,挣扎着从云中射出光芒,让我们仰望,让我们看清自己,虚伪而孱弱的影子。
虽然其在序言里说,这是一部“速度”的小说,但整部小说明显的有些拖拉,情节上也是硬着头皮往下,大段的对白更让人莫名其妙。而且,韩寒似乎并没有着意刻画“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这个“我”如同透明的人物一般,没有生命力,只是偶尔和“健叔”咖聊天,让小说的情节能够继续下去。再就是回忆一下从前众多的女友,感叹社会的不公。“我”没有任何的力度,就是那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人物,对“我”的内心过于铺陈,可这种内心活动却又似乎是“我”无聊时的呓语。 《一座城池》的复杂性多从复调式的声音中来。这些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既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对话与参照,在这部小说中组成了一个多声部的话语世界。这些对话或辩难的声音,在这部小说中大致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一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如“我”与健叔的对话,“我”与王超的对话甚至“我”的自言自语;其二则是小说文本的结构形式。如在整部作品中,我们在小说主体部分听到看到的似乎都是现在时“我”的声音,但是小说后记中却有了这样一个交代,称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回忆甚至是对过去的一场扭曲的记忆。
《一座城池》呈现出的仍然是戏谑、反叛的语言风格和创作心态。书中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支撑,也没有明显的主题,但是应该承认,韩寒的语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看似荒诞、扭曲的语言逻辑,往往能够产生出乎意料的修辞效果。比如小说某处细节在说明某种奢侈品的昂贵程度时,没有用常规的比较,而是说“兰蔻的意思就是一支唇膏抵美宝莲一套护肤品”;比较常见的还有对严肃语言等的戏拟,有些戏拟也有其精彩之处,比如小说有一处描写现代都市工业区严重污染的状态时,故意套用“中学生作文文体”,达到了明褒实贬的讽刺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