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出生在1803年的时候,出生的地点则是在波士顿,他从小在妈妈和姑姑的照顾下长大,之后就到波士顿拉丁学校读书,并且成功地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学习期间他阅读到了很多优秀作品,这让他的视野和思想都变得开阔起来,在1929年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牧师,但是三年之后就因为和其他人员理念不合而辞职了,从此之后他开始在各个地区游历。
在1935年他和一些知识分子开创了俱乐部,五年之后用化名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论自然》,在1937年的时候他曾经发表过著名的演讲词,因此和他的学说一起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世俗宗教。在1840年的时候爱默生担任超验主义刊物的主编,还将自己的演讲编成了《论文集》。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人物》、《诗集》也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扩展资料:
文学生涯
1835年9月,爱默生和其他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超验俱乐部”,直到1840年7月,爱默生用化名出版了他在1836年9月创作的第一本小品文《论自然》(Nature)。当作品成为超越论的基本原则时,很多人立即认为这是意大利的作品。
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模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1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上,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1838年他获邀回到哈佛大学神学院为毕业典礼致词。("Divinity School Address")他的评论立刻震惊整个新教徒的社会,因为他说明了当耶稣是一个人时,他并不是神(当时人们宁愿没有听到这样的言论)。因此,他被谴责是一名无神论者,并毒害了年轻人的思想,面对着这些批评他并没有作任何回应或辩护。在之后的40年,他没有再被邀请到哈佛大学演讲了,但在1880年代中期,他的立场规范成为一位论派的教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默生
2024-02-28 广告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92.htm
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写,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