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像特点都有哪些
展开全部
佛像的时代特征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经有两千载。
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出现了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三论宗等几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
(一) 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
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二) 北魏时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菩萨像特征
1.脸型方中带圆,头挽高髻并戴冠,眼大,鼻高,唇薄,面相端庄慈祥,身体匀称。
2.上身袒露下身穿裙,肩披帔帛,锦带下垂交叉重叠,样式较为烦琐。
3.神情安详,姿态自然。造型颇为完美,毫无做作之感。
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
2.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3.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
4.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5.铜佛像多体小量轻,石雕像增多
菩萨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容貌秀丽,头戴宝冠,宝冠多为发髻冠或花瓣式冠,束冠的宝缯自然下垂,不像前期往两侧飘舞。
2.身长腰细,上身半裸,下身着裙,配饰增多,大裙宽肥飘逸;
3.帔帛一般搭在双臂上,再由两肩下垂交叉于双腿之间,然后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飘,上卷处呈折角状,这是当时妇女的流行装束。
(三)北齐时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
4.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
5.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菩萨像特征
1.面相丰润,端庄秀丽,头戴化佛冠或花冠,宝缯下垂至肩,但不外飘。
2.帔帛下垂交叉处多不再用环,而是发展成一个饰物,裙褶处细密流畅。
(四)北周时期雕像特征
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4.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五)隋朝雕像特征
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3.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
4.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
5.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六)唐代雕像特征
佛像 特征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3.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4.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
5.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
6.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代特点。
7.鎏金泛红,具时代特色。
菩萨像特征
1.脸庞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
2.上身袒露至腹,帔帛斜挂;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小巧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体态丰腴,腰肢扭动,身体呈S型,动感强烈。
3.手持杨柳枝或执甘露瓶,为唐代观音菩萨形象重要标志。
弟子像特征
将迦叶以往削瘦老迈的形象变得刚毅壮实,天庭饱满,目光深沉;
阿难则体态丰润,年轻力壮,眉目清秀,神态平和,温柔敦厚。
天王力士像特征
头部梳拳形髻,眉毛倒竖,双目圆睁,嘴型大张。天王身披铠甲,脚踏夜叉;力士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赤脚,多是半弓步的姿势,挺拔雄健。
飞天像特征
面容妩媚,身材匀称,体态婀娜,飘逸自然,长裙紧裹双腿,双脚外露。
(七)宋辽金时期雕像特征
宋辽金时代佛像具有浓厚得人间烟火气息。写实性较强。这时期石雕衰落,木雕则异军突起,尤其木雕观音最为出色。
宋代佛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3.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
4.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辽代佛像特征
佛像肉髻较为低平,螺发中央多有髻珠。
1.两肩宽厚,体态丰满厚实,上身偏长,下身略短。
2.菩萨头戴高冠或三叶形宝冠,面颊圆润,眉毛修长,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项挂璎珞,帔帛绕肘;下身着裙,线条流畅,衣饰飘洒自然。
3.莲座盛行束腰大仰莲式,莲瓣肥硕,尖端略向外翘起,下层多为三层台阶状或是俯莲;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圆形和六出花口形,方台上的铺布中间呈半圆形,两侧下垂呈三角形,有明显的图案化倾向。
金代佛像特征
造像躯体壮硕,宽肩阔胸,写实性强,施彩敷色讲究华丽繁缛。
(八)元代雕像特征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3.躯体健硕,肩宽,腰细,胸部丰满。
4.菩萨袒露上身,胸佩璎珞,璎珞的颗粒较大;下身着裙,纹络简洁。
5.莲花台座的莲瓣肥大饱满,底沿外卷
6.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具元代特征。
7.元代佛像蜂腰长身,姿态妩媚,菩萨则高乳丰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风格
(九)明代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3.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
4.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为明代特点。
5.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
6.细部表现较充分,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晚期造像常用手法。
7.仰覆莲座,边缘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
9.衣纹流畅,生动曲折,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十)清代雕像特征
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3.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
4.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的极为精美细腻,华贵高雅。
5.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莲瓣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具时代特色。
6.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龙造像特点。
7.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制作教粗率。
(十一)藏传佛像佛像特征
藏传佛像主要以青铜像为主,佛陀头顶高肉髻,菩萨头戴花冠或三叶冠。他们都面相方圆,颧骨略显突出;躯体粗壮,肩宽腰细,高乳大臀,姿势呈三折枝式,衣着背光则显简洁。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经有两千载。
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出现了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三论宗等几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
(一) 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
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二) 北魏时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菩萨像特征
1.脸型方中带圆,头挽高髻并戴冠,眼大,鼻高,唇薄,面相端庄慈祥,身体匀称。
2.上身袒露下身穿裙,肩披帔帛,锦带下垂交叉重叠,样式较为烦琐。
3.神情安详,姿态自然。造型颇为完美,毫无做作之感。
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
2.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3.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
4.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5.铜佛像多体小量轻,石雕像增多
菩萨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容貌秀丽,头戴宝冠,宝冠多为发髻冠或花瓣式冠,束冠的宝缯自然下垂,不像前期往两侧飘舞。
2.身长腰细,上身半裸,下身着裙,配饰增多,大裙宽肥飘逸;
3.帔帛一般搭在双臂上,再由两肩下垂交叉于双腿之间,然后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飘,上卷处呈折角状,这是当时妇女的流行装束。
(三)北齐时期雕像特征:
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
4.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
5.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菩萨像特征
1.面相丰润,端庄秀丽,头戴化佛冠或花冠,宝缯下垂至肩,但不外飘。
2.帔帛下垂交叉处多不再用环,而是发展成一个饰物,裙褶处细密流畅。
(四)北周时期雕像特征
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4.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五)隋朝雕像特征
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3.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
4.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
5.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六)唐代雕像特征
佛像 特征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3.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4.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
5.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
6.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代特点。
7.鎏金泛红,具时代特色。
菩萨像特征
1.脸庞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
2.上身袒露至腹,帔帛斜挂;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小巧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体态丰腴,腰肢扭动,身体呈S型,动感强烈。
3.手持杨柳枝或执甘露瓶,为唐代观音菩萨形象重要标志。
弟子像特征
将迦叶以往削瘦老迈的形象变得刚毅壮实,天庭饱满,目光深沉;
阿难则体态丰润,年轻力壮,眉目清秀,神态平和,温柔敦厚。
天王力士像特征
头部梳拳形髻,眉毛倒竖,双目圆睁,嘴型大张。天王身披铠甲,脚踏夜叉;力士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赤脚,多是半弓步的姿势,挺拔雄健。
飞天像特征
面容妩媚,身材匀称,体态婀娜,飘逸自然,长裙紧裹双腿,双脚外露。
(七)宋辽金时期雕像特征
宋辽金时代佛像具有浓厚得人间烟火气息。写实性较强。这时期石雕衰落,木雕则异军突起,尤其木雕观音最为出色。
宋代佛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3.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
4.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辽代佛像特征
佛像肉髻较为低平,螺发中央多有髻珠。
1.两肩宽厚,体态丰满厚实,上身偏长,下身略短。
2.菩萨头戴高冠或三叶形宝冠,面颊圆润,眉毛修长,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项挂璎珞,帔帛绕肘;下身着裙,线条流畅,衣饰飘洒自然。
3.莲座盛行束腰大仰莲式,莲瓣肥硕,尖端略向外翘起,下层多为三层台阶状或是俯莲;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圆形和六出花口形,方台上的铺布中间呈半圆形,两侧下垂呈三角形,有明显的图案化倾向。
金代佛像特征
造像躯体壮硕,宽肩阔胸,写实性强,施彩敷色讲究华丽繁缛。
(八)元代雕像特征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3.躯体健硕,肩宽,腰细,胸部丰满。
4.菩萨袒露上身,胸佩璎珞,璎珞的颗粒较大;下身着裙,纹络简洁。
5.莲花台座的莲瓣肥大饱满,底沿外卷
6.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具元代特征。
7.元代佛像蜂腰长身,姿态妩媚,菩萨则高乳丰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风格
(九)明代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3.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
4.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为明代特点。
5.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
6.细部表现较充分,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晚期造像常用手法。
7.仰覆莲座,边缘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
9.衣纹流畅,生动曲折,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十)清代雕像特征
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3.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
4.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的极为精美细腻,华贵高雅。
5.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莲瓣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具时代特色。
6.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龙造像特点。
7.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制作教粗率。
(十一)藏传佛像佛像特征
藏传佛像主要以青铜像为主,佛陀头顶高肉髻,菩萨头戴花冠或三叶冠。他们都面相方圆,颧骨略显突出;躯体粗壮,肩宽腰细,高乳大臀,姿势呈三折枝式,衣着背光则显简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