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 我来答
小鱼的生活笔记
高能答主

2019-03-23 · 专注于生活领域的最新咨询和生活小细节
小鱼的生活笔记
采纳数:608 获赞数:4116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

1、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2、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4、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

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5、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父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去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1-22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661万
展开全部
汉武帝一生执政超过半个世纪,有过很多的贤臣良相,在这些能臣的帮助下汉武帝时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其中的几个。

托孤重臣霍光
第一个大臣叫做汲黯,这是一个奇葩的大臣,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很多的高官其实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稍有不顺就会被汉武帝免职杀害,所以很多大臣都使劲地拍马屁,即使如此还是经常有着无妄之灾,然而这货,他从来不拍汉武帝的马屁,甚至有时候都不听汉武帝的话,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一直没有什么大事,最后能够寿终正寝。据说有一次河内有一个地方发生火灾,死了1000多人,汉武帝就派汲黯去了,结果汲黯只是去了看看就回来了,反倒是在路上看到了河南闹水灾,就假借令牌下令开仓放粮,回来还理直气壮的求降罪,汉武帝还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第二个要介绍的就是霍光,他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也是武帝之后十多年间大汉的主心骨,汉武帝的眼光不差,霍光确实是一个贤臣,汉武帝的儿子登基的时候只有8岁,在霍光的辅助下就汉昭帝时期也算是国泰民安,之后因为刘贺荒淫无度就和一群大臣一起奏请皇太后废刘贺,另立刘询为帝,霍光辅政十多年的时间,始终坚持着武帝末期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方针,使得国家的国力得到了提升,维护了大汉的安定,对于天下社稷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其他著名的大臣还有很多,比如桑弘羊、窦婴等等。
汉武帝的大将
一般来说农耕文明面对游牧文明总是很难占据上风的,因为古代打仗骑兵总是要远远强于步兵,而游牧文明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农耕文明很难和他们打阵地战,因此很难胜利,后来的蒙古、女真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惯例却被打破了,面对着兵强马壮的匈奴,汉武帝和他手下的一干名将顽强的击败了匈奴,使得从此胜利的天平向着大汉倾斜。
封狼居胥霍去病
提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最有名的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少年封侯,18岁的时候就一战成名,威震四方,后来连年征战杀得匈奴闻风丧胆,以一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魄在边疆上奋勇杀敌,多次大败匈奴,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实在太过耀眼了,所以才会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一瞬即逝,年仅24岁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说。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卫青,和豪气万丈的霍去病不同,他从小吃过很多苦,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保持着恭谨温和的态度,他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将军,对待皇上恭敬无怨,对待手下温和仁善,虽然生涯的后期因为受到了武帝的猜忌不得重用,但是卫青依旧是平淡的过完了一生,也算得上是圆满了。
第三个将领李广就带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但是也是一个不行的将军,早年的时候碰上了景帝,正是休养生息,无仗可打,好不容易等到积极出兵的汉武帝上位了,汉武帝还喜欢任用年轻的将军,而他已经老去,几次带兵打仗运气都不太好,不由得让后人感叹“李广难封。”
三个人,三种风格,三种人生,但是都在大汉的边疆挥洒热血,为大汉镇守一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奋勇作战才有了大汉的天朝威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曾明了
高粉答主

2017-01-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7751万
展开全部
名臣:主父偃、公孙弘、汲黯、朱买臣
名将:卫青、霍去病、程不识、赵充国、李广、李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