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我来答
GNN195
2017-01-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荷尔蒙素的分泌,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观潮》是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象,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又如《三峡》一文,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三峡缺乏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兴趣难以激发起来,很难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伴着悦耳的音乐,播放了三峡的美景,创设氛围,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审美通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学生神思飞扬,很自然地进入美妙的自然境界,产生阅读文本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显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诱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架设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古诗《观沧海》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背景、自学、诗句、欣赏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促进理解。,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如:先通过选解,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接着,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学生借助提供的资料认真思考,质疑,小组讨论、交流,评议。学生学得主动,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课文,由于古文的特点,难免还会存在疑难。因此,在古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
如:全班在交流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一句时,学生产生疑问:"诗人怎么会把月光当成霜了呢?"此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霜的图片,并通过讲解使学生对霜有了认识。接着我马上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空中,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学生体会到诗人离家在外,在静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亮,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接着,吟诵古诗,进行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网络介入古诗的教学,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两首乐曲,解除学习的疲劳,陶冶学生的情操。再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给诗歌配乐并进行朗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拓展渠道,丰富积累。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感知、感悟了古诗文句的优美、意境的深远及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欣赏古诗的环节。比如学完《静夜思》之后,借助计算机的浏览功能,引导扩展阅读李白作品《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楼感旧》、《泊船瓜洲》。最后,引发课后的延伸,使学生参与到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语文课外活动之中。学生可以画一画,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可以搜集李白的诗或思乡的诗,并选择一首喜欢的背诵下来。这样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并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更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选择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又有利于创造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引发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表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