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的结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然而在目前的中学历史和语文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历史教学和语文教学被人为地隔开来,甚至许多历史教师否认语文教学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许多语文教师亦是如此,从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事实上,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只有将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文科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本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三历史科的教学,由于我以前是教语文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不自觉地将语文教学“引进”到历史课堂中。如在讲到“日不落帝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有一句话是英国议会因克莱武(一个强盗头目)“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我问学生两个引号在此处的作用,大家都回答是表引用。实际上,第一个是表特定称谓,第二个是表否定讽刺,可见学生对引号的作用没有掌握。于是我就顺便给他们讲了引号在句中的几种作用。又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他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去体会莎翁作品深刻的悲剧艺术。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室里一改往日的嘈杂,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没有一个不认真听讲,我的这种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结果令我更加坚信,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应该完美结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把历史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和语文教师在教学和教法上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一、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与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中学语文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
中学语文课中,鲁迅的文章学生是最难理解的,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隐喻,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是鲁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针对一些人(主要指陈西滢)污蔑群众而作的;又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文化专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而作的。可以讲,鲁迅的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要理解这些文章,必须理解当时的历史。
二、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版《新课标》强调“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将一些语文教学放运用到历史课中,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纲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来分层次、归纳大意,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性强。甚至在练习、考试中,也可采用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比如,在教完中国古代史后,可要求学生写小论文“论述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之初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语文课本(或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恰当地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语文课文来启发学生。比如:讲到秦统一全国,可引用苏洵《六国论》中片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讲到秦暴政亡国的历史,可引用贾谊《过秦论》中片段:“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国,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成就,讲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可饮用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讲授近代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剥削,可引用夏先生的《包身工》;讲授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可引用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讲授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时,可引用都德的《最后一课》。
总之,自古“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在教学实践中文史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所以,中学历史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与考试形势的变化要求。从根本上讲,这是历史与文学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是时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致。
本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三历史科的教学,由于我以前是教语文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不自觉地将语文教学“引进”到历史课堂中。如在讲到“日不落帝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有一句话是英国议会因克莱武(一个强盗头目)“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我问学生两个引号在此处的作用,大家都回答是表引用。实际上,第一个是表特定称谓,第二个是表否定讽刺,可见学生对引号的作用没有掌握。于是我就顺便给他们讲了引号在句中的几种作用。又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他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去体会莎翁作品深刻的悲剧艺术。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室里一改往日的嘈杂,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没有一个不认真听讲,我的这种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结果令我更加坚信,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应该完美结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把历史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和语文教师在教学和教法上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一、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与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中学语文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
中学语文课中,鲁迅的文章学生是最难理解的,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隐喻,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是鲁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针对一些人(主要指陈西滢)污蔑群众而作的;又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文化专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而作的。可以讲,鲁迅的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要理解这些文章,必须理解当时的历史。
二、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1版《新课标》强调“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将一些语文教学放运用到历史课中,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纲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来分层次、归纳大意,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性强。甚至在练习、考试中,也可采用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比如,在教完中国古代史后,可要求学生写小论文“论述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之初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语文课本(或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恰当地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语文课文来启发学生。比如:讲到秦统一全国,可引用苏洵《六国论》中片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讲到秦暴政亡国的历史,可引用贾谊《过秦论》中片段:“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国,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成就,讲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可饮用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讲授近代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剥削,可引用夏先生的《包身工》;讲授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可引用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讲授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时,可引用都德的《最后一课》。
总之,自古“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在教学实践中文史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所以,中学历史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与考试形势的变化要求。从根本上讲,这是历史与文学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是时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致。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艺体生在复习文化课时,应注重时间管理,平衡艺术训练与文化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复习各科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巩固基础知识点,多做真题以熟悉考试题型。同时,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课堂上紧跟老师节奏,积极参...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