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我来答
carolinewuyan
2016-12-31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一、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有人说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有人说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有人说朗读可以增添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的欲望。通过朗读,教师可以走出文字分析的困扰,探幽发微,深得个中滋味;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沿波讨源,披文入情,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不断自觉地训练自己的语感,感受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学得就会积极、主动,学得扎实,教师也会教得轻松,教得惬意。
  二、重视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角色,用心灵诵读
  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培育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毋庸讳言,文学性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特征,这不仅可以从新课标的解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新课标实验教材大量增加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得到佐证。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局升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心倾听,用心诵读,用心倾诉,在反复示范后,学生用心诵读,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当再次朗诵时,学生对语句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如其分。最后,学生在用心灵倾诉的时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所谓格言警句让人耳目一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会变得伟大”“虚度时间是敲给生命的警钟”“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明天你就会更美好”。
  三、反复品味词句,让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想象语言文字的美
  能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可谓篇篇美文,那些经典的作品,其中的语言文字都经作者反复推敲,可谓“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只有真正在语言文字上精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学生的语姿腊搜感才能慢慢提升,我们应该将那些重点的、优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反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如果学生遇到一个句子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毛病,读起来就不顺口,就可以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语感就容易培养起来了。在加强朗读的同时,还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有所感悟,还能与生活实践融合迹历在一起,升华为更深的感受与理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一个比喻句:“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几百里连成一片”表示林广树多,进而产生想象:连绵起伏的群岭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几百里连成一片,多像大海里绿色的波浪;风吹树林,林鸣谷应,那声响多像大海里喧腾涛声。这样,学生就从林海的形、声、色三个方面去领略用“绿色的海洋”比喻小兴安岭的树林是多么形象而又贴切,同时敏锐的语感也就蕴含其间了。又如“翠色欲流”这个词,一个“流”字就把意境全写活了,学生边读边会感到: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那小丘,那绿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就像绿色的海洋,是那么鲜活,那么生动,这是多么舒服、多么令人神往的景色,经常这样品词品句、反复吟诵分析,学生的语感在美文阅读中就会敏锐起来。
  四、注重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每篇课文的朗读学生都应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准字音,不加字丢字,不重复,不颠倒,声音洪亮;心到,眼到,口到。学生练习读正确后,就要流利地读,要注意控制速度,一字一句地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后,就要有感情朗读,读时做到感情真挚自然,不拿腔作势矫揉造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用活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融入学习,可深入情境或配乐朗读,激发情感,强化感知,从品读中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暗含着的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的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活力,品味出美文中的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简单,却点明了语言学习的真谛。好酒的味是品出来的,好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只有反复品读,才能悟出其中的味道,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教材中的字词句的体味与揣摩,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语感训练。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翠鸟》一课,于老师总是说:“这一段你能读好吗?(生跃跃欲试)老师还是不放心,再练练吧!”一遍一遍地练,一遍一遍地试,好了还要再好。教师自己的语感敏锐了吗?笔者以为可以从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上看出来。学生要充分表演朗读,入境入情。于老师说:“翠鸟们,你们的声音真好听!”“唱歌给老师听!你们是怎样捕鱼的?”于老师不是在给学生上课,而是听一群可爱翠鸟的歌唱,看一群可爱翠鸟的表演。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深刻。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握住了总的基调,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于是敏锐的语感就会在朗读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培养。
  总之,在美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朗读训练则是提升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和字、词、句、篇等语文基本功的学习都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可以说朗读是语感形成的最基本手段。我们只有依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把握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诵读习惯,重视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角色用心灵诵读,同时反复品味词句,让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想象语言文字的美,就一定会在美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