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一、加强自改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自改作文是打破传统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一种创新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备受教师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学生刚开始进行作文自改时,容易掌握不准自改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规范作文的标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把不利因素尽量降到最低,让学生都能够在习作中发挥各自的真实水平,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按学生的不同习作水平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高年级学生虽说都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习作也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不见得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样的。所以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接下来的辅导中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并且选出小组长,让习作能力强的带动弱的,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能提高上课效率。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给学生指明作文的总体框架,比如文章主题、文章结构等。在指导时,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尽量激发学生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力,触类旁通地引导。
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习作兴趣。学生在固定模式下习作,缺乏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当进行自改作文时,学生可以自己做主积极融入习作培养的集体,这样他们思考问题的空间格局也变大了,很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很活泼、富有想象力,这无疑也增加了他们对语文习作的兴趣。
二、引领自改规范,统一自改符号
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到自改规范,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不会误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标准要求下会更加遵循一定的步骤规范批改。从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变化最大的就是对写作的要求普遍增加,所以为了达到要求,作文一定要具有规范性,在自改作文时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其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不会很复杂,主要注重学生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会随意批改,学生的作文卷面也很乱,这不符合习作的要求。每当老师要求学生自改作文时,就必须给出自改的符号,统一自改规范,这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错误和加强对习作的巩固。比如在细节上有人称的变化问题,有标点符号的修正问题,有格式的要求问题等。对人称问题应该用红色笔修改,并且要把人称的用法写在旁边,这样的问题犯错次数也要写出来。假如标点符号用错时,也要用红色笔标出来并修改。一旦自改作文的规范被统一,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会更加有成就感而不是疲惫感。
三、指导自改方法,形成自改习惯
学生在自改作文时要逐渐培养出自改习惯,这样对作文的标准会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的指导要做到位,否则学生一旦形成不好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自改方式,还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要想拥有自改的好习惯,学生就要对自改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对于不同的作文体裁,它的批改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物描写的作文,要注重人物外观和内心的描写,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人物神态、细节的刻画时的用词处理问题。而在对一类事物进行描写时,要能够进行用词的归类等。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中写“今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显然是不正确的,应该在批改过程中把“万物复苏”改为“万里无云”。在用心培养学生的自改方法时,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还让他们在用词时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避免张冠李戴。其次,在对作文修改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朗诵自己的作文并且谈谈修改前后的作文相同点,在课后还要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互换批改作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醒自己该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好的范文,教师把它们贴到“学习园地”,供学生欣赏。良好的自改方法是一系列的措施,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改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飞速进步。
四、强化自改训练,提高自改能力
卖油翁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启示“熟能生巧。”拥有好的方法,如果不加以训练,则达不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自改作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对待。在自改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训练的内容多样化,训练的方式具有奖励性。
首先,训练内容多样化。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为最终目的。习作的题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在加强自改内容的丰富性时,应让习作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改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把社会热点向学生展示,并现场让学生习作并自改,这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学生在现场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从而在自改时才能抓住一些细节的描写。
其次,对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有时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这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自改作文的评比结果,给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奖励。奖励是学生在习作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动力因素,学生在训练中的热情会逐渐增加。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在自改作文的巨大困难前,加强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也会使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学生自改作文比教师帮学生修改作文的意义要大得多。自改作文时,学生对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写作注意事项会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和长久的记忆,这将会极大地增强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制定理想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一套良好的自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加强自改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自改作文是打破传统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一种创新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备受教师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学生刚开始进行作文自改时,容易掌握不准自改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规范作文的标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把不利因素尽量降到最低,让学生都能够在习作中发挥各自的真实水平,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按学生的不同习作水平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高年级学生虽说都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习作也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不见得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样的。所以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接下来的辅导中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并且选出小组长,让习作能力强的带动弱的,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能提高上课效率。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给学生指明作文的总体框架,比如文章主题、文章结构等。在指导时,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尽量激发学生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力,触类旁通地引导。
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习作兴趣。学生在固定模式下习作,缺乏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当进行自改作文时,学生可以自己做主积极融入习作培养的集体,这样他们思考问题的空间格局也变大了,很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很活泼、富有想象力,这无疑也增加了他们对语文习作的兴趣。
二、引领自改规范,统一自改符号
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到自改规范,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不会误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标准要求下会更加遵循一定的步骤规范批改。从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变化最大的就是对写作的要求普遍增加,所以为了达到要求,作文一定要具有规范性,在自改作文时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其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不会很复杂,主要注重学生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会随意批改,学生的作文卷面也很乱,这不符合习作的要求。每当老师要求学生自改作文时,就必须给出自改的符号,统一自改规范,这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错误和加强对习作的巩固。比如在细节上有人称的变化问题,有标点符号的修正问题,有格式的要求问题等。对人称问题应该用红色笔修改,并且要把人称的用法写在旁边,这样的问题犯错次数也要写出来。假如标点符号用错时,也要用红色笔标出来并修改。一旦自改作文的规范被统一,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会更加有成就感而不是疲惫感。
三、指导自改方法,形成自改习惯
学生在自改作文时要逐渐培养出自改习惯,这样对作文的标准会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的指导要做到位,否则学生一旦形成不好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自改方式,还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要想拥有自改的好习惯,学生就要对自改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对于不同的作文体裁,它的批改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物描写的作文,要注重人物外观和内心的描写,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人物神态、细节的刻画时的用词处理问题。而在对一类事物进行描写时,要能够进行用词的归类等。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中写“今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显然是不正确的,应该在批改过程中把“万物复苏”改为“万里无云”。在用心培养学生的自改方法时,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还让他们在用词时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避免张冠李戴。其次,在对作文修改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朗诵自己的作文并且谈谈修改前后的作文相同点,在课后还要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互换批改作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醒自己该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好的范文,教师把它们贴到“学习园地”,供学生欣赏。良好的自改方法是一系列的措施,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改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飞速进步。
四、强化自改训练,提高自改能力
卖油翁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启示“熟能生巧。”拥有好的方法,如果不加以训练,则达不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自改作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对待。在自改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训练的内容多样化,训练的方式具有奖励性。
首先,训练内容多样化。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为最终目的。习作的题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在加强自改内容的丰富性时,应让习作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改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把社会热点向学生展示,并现场让学生习作并自改,这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学生在现场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从而在自改时才能抓住一些细节的描写。
其次,对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有时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这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自改作文的评比结果,给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奖励。奖励是学生在习作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动力因素,学生在训练中的热情会逐渐增加。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在自改作文的巨大困难前,加强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也会使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学生自改作文比教师帮学生修改作文的意义要大得多。自改作文时,学生对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写作注意事项会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和长久的记忆,这将会极大地增强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制定理想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一套良好的自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展开全部
一、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模式,落实学生自改作文的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实际上,一个学期共7个单元,每个单元含练笔学生要写两篇作文,一个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写14篇作文,一个班按50人计算(实际往往不止50人),一个学期教师要批改作文700篇,平均每天要批改7篇左右,既要写总批,又要有眉批。每次批改作文,教师都要煞费苦心地揣摩作文评语。于是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苦差事,可是你忙上十天八天后,作文逐本精批,篇篇细改,而学生发到作文本的第一件事是看老师评的等级,至于老师辛辛苦苦写的眉批总批,他们并不细细体味其中的意思,更不要说按老师的要求修改了。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师“本本批改,而所批所改或当或不当,询之学生,学生又不尽明晓教师之用意,如此者即属劳而少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精批细改一次又一次地剥夺了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机会,整个评改过程动脑筋的是老师,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正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人为地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批改以教师一人为主,一手包办,即“一言堂”、“一贯制”,教师的评改成了学生作文的最终定论,成了最权威的标准。实际上,由于受时间、精力、能力的限制,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评改作文写评语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做到面面俱到地批改,有时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甚至对学生的作文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学建议”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建议”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以上引文可见,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要求及作用,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模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习作评改成为由老师主持开展的“精神聚餐”活动。
二、精心引导,逐步放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修改作文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需要教师逐步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决不能一蹴而就。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示范批改作文。
1.示范使用统一符号。初学修改作文,教师要求用统一的修改符号,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修改符号包括常用的删、添、改、调、换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下,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做修改示范。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强化每个符号的意思,在今后自改、互改作文时有章可循。
2.示范修改步骤。实践证明,学生互批互改,首先是“读”。因为受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于语言的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获得,特别是水平中下的学生,让他们默读作文,很难找到毛病,但只要读出声来,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他们就会发现习作中哪些语句不通顺,哪些句子不完整,哪些词句拗口,哪些是错别字,哪些标点不当,哪些行款格式和书写不规范,甚至边读边推敲、揣摩,还能发现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可换上不同的说法或用上更好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学生互批互改第二步是“想”,即围绕本次作文训练要求,想一想习作是否根据相应的要求选材、谋篇布局,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感情是否真实;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应该怎么改,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认真揣摩。有把握的可直接在作文本上做记号,没有把握的可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第三步是“议”,互批互改后,学生应仔细读一读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有不同修改意见的可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共同批改、共同讨论的方式,既可梳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梳理别人的思路,在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刺激、相互整饬,达到共同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3.示范写眉批。作文批改含有“批”和“改”两个部分,批分眉批和总批。一般来说,眉批是就作文的某方面具体给予启发,着重解决个别和局部的问题,通常是教师选择好、中、差比较典型的作文,置于投影仪下,从眉批的内容入手,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批。第一,指出字、词、句的正误优劣。如一篇作文中出现这么一句:“我被妈妈诚恳的话激动了。”显然,“激动”一词用得不当,眉批写上:“将‘激动’改为‘感动’是否更恰当?”这是以商量式的口吻纠正用词不当的。有的语句不通顺,也要在眉批中指出。如:“妈妈一走,就从冰箱里偷偷取出冰激凌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实际上,一个学期共7个单元,每个单元含练笔学生要写两篇作文,一个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写14篇作文,一个班按50人计算(实际往往不止50人),一个学期教师要批改作文700篇,平均每天要批改7篇左右,既要写总批,又要有眉批。每次批改作文,教师都要煞费苦心地揣摩作文评语。于是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苦差事,可是你忙上十天八天后,作文逐本精批,篇篇细改,而学生发到作文本的第一件事是看老师评的等级,至于老师辛辛苦苦写的眉批总批,他们并不细细体味其中的意思,更不要说按老师的要求修改了。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师“本本批改,而所批所改或当或不当,询之学生,学生又不尽明晓教师之用意,如此者即属劳而少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精批细改一次又一次地剥夺了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机会,整个评改过程动脑筋的是老师,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正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人为地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批改以教师一人为主,一手包办,即“一言堂”、“一贯制”,教师的评改成了学生作文的最终定论,成了最权威的标准。实际上,由于受时间、精力、能力的限制,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评改作文写评语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做到面面俱到地批改,有时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甚至对学生的作文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学建议”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建议”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以上引文可见,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要求及作用,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模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习作评改成为由老师主持开展的“精神聚餐”活动。
二、精心引导,逐步放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修改作文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需要教师逐步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决不能一蹴而就。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示范批改作文。
1.示范使用统一符号。初学修改作文,教师要求用统一的修改符号,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修改符号包括常用的删、添、改、调、换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下,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做修改示范。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强化每个符号的意思,在今后自改、互改作文时有章可循。
2.示范修改步骤。实践证明,学生互批互改,首先是“读”。因为受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于语言的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获得,特别是水平中下的学生,让他们默读作文,很难找到毛病,但只要读出声来,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他们就会发现习作中哪些语句不通顺,哪些句子不完整,哪些词句拗口,哪些是错别字,哪些标点不当,哪些行款格式和书写不规范,甚至边读边推敲、揣摩,还能发现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可换上不同的说法或用上更好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学生互批互改第二步是“想”,即围绕本次作文训练要求,想一想习作是否根据相应的要求选材、谋篇布局,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感情是否真实;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应该怎么改,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认真揣摩。有把握的可直接在作文本上做记号,没有把握的可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第三步是“议”,互批互改后,学生应仔细读一读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有不同修改意见的可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共同批改、共同讨论的方式,既可梳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梳理别人的思路,在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刺激、相互整饬,达到共同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3.示范写眉批。作文批改含有“批”和“改”两个部分,批分眉批和总批。一般来说,眉批是就作文的某方面具体给予启发,着重解决个别和局部的问题,通常是教师选择好、中、差比较典型的作文,置于投影仪下,从眉批的内容入手,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批。第一,指出字、词、句的正误优劣。如一篇作文中出现这么一句:“我被妈妈诚恳的话激动了。”显然,“激动”一词用得不当,眉批写上:“将‘激动’改为‘感动’是否更恰当?”这是以商量式的口吻纠正用词不当的。有的语句不通顺,也要在眉批中指出。如:“妈妈一走,就从冰箱里偷偷取出冰激凌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