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名句赏析

 我来答
A桃子味的小逗
2019-04-0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有以下关于刘禹锡的《秋词》中的两个名句的赏析: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出自:《秋词二首》其一,唐代诗人刘禹锡

2、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3、原文释义: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4、赏析: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二、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1、出自:《秋词二首》其二,唐代诗人刘禹锡

2、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3、原文释义: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4、赏析:与第一首相比,第一首是赞美秋天的气节,而第二首着手于秋天美丽的景色。诗人只是如实的勾勒出秋天真实的情景,明净清白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扩展资料:

一、《秋词》两首的作者——刘禹锡

1、文学方面:山水诗以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而著名,朴素、自然、可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思想

2、哲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有积极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能干预,但是可以加以利用和改造。

二、古代有关秋天的其他诗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后主李煜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释义:什么时候才能了解时光,往事又知道些多少?昨夜小楼上吹来了春风,明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词两首

鲜丽且轻捷丶小蜜蜂u
2020-09-22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哒哒哒吼
2017-07-15 · TA获得超过54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1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全诗都是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里面是名句中的名句了.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秋词
唐·刘禹锡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里面是名句中的名句了.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eiyu5217
2017-07-15 · TA获得超过1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692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713万
展开全部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稊迷之在太仓
2017-07-15 · TA获得超过21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86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438万
展开全部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