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西藏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着眼世界局势,从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战略部署。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区域经济平衡方面,呈现出东快西后、沿海强内陆弱的局面,尤其是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程度较低。“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整合民族地区的积极因素,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融入性,为地域经济发展打开诸多战略空间和政策利好。西藏作为我国的西南屏障,是对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发展边贸经济的重要区域,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地域优势和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西藏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但从现状来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其他地方。为了确保西藏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坚持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民族特色为核心,实现大发展。西藏目前有樟木、普兰、吉隆、日屋、亚东五个国家级口岸,有日臻成熟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那曲物流中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以铁路通道为主线,通过发展特色贸易和文化旅游,打好特色牌,把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民族文化旅游牌
旅游是当前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成就,成为地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外与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内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相邻。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使西藏具备了世界级旅游品牌的基础。西藏的旅游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已初具规模。尽管西藏在全国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业具有很强的资源潜力和发展后劲,价值不可估量。
一个特定的区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做大地方优势产业。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是西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挥区域旅游特色的一个着力点,启动和发挥这些民族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成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西藏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效主要基于四大因素。
一是中央和地方对西藏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这是政策保障。2006年以来,西藏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旅游法规和政策相继健全,旅游产业化发展意识得到强化,旅游业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尤其是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在西藏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与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其中,明确提出要将西藏作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二是稳定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西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开明稳定的新时期,稳定局面的延续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是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吸引力。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依托。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要看到民族文化是西藏文化旅游的魂。为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也在大力扶持西藏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从1989年至1994年,中央拨款5500万元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2001年中央又拨款3.3亿元启动对布达拉宫的二期维修以及对罗布林卡、萨迦寺的修缮工程。据统计,中央每年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日常经费达到400万元-500万元。中央的扶持政策和西藏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目前开发出包括游览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朝拜等一系列旅游产业,成为西藏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四是在基础设施上取得很大改善,西藏在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进行大量投资。以机场、公路等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大部分国道和省道改造相继完成,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日喀则机场改扩建以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使西藏旅游产业交通方面的瓶颈限制得到突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藏旅游资源众多。全区文物点达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据统计,西藏拥有29处极品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优势。
第一,高原自然景观的价值。西藏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特征,构建了特有的高原自然景观。西藏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山峰和湖泊。山峰数量与高度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分布在西藏,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有50多座,现已对外开放的山峰有44座。由于海拔的高度,西藏多数山峰终年覆盖着冰雪,组成高原壮丽的雪山群落,形成地球中低纬度地区罕见的壮观冰川,使西藏成为全国冰川最多的地区,共发育有冰川22468条,总面积达28645平方公里。西藏是我国最大的自然湖泊密集区,大约有1500多个湖泊,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诸多湖泊根据不同的水系和特点形成了三个区,即藏东南外流湖区、藏南外流-内陆湖区、藏北内陆湖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纳木错和羊卓雍错等。高原湖区的特殊景观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民族民俗风情的特殊性。西藏特殊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和风俗习惯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比如,游客来到西藏往往被传统的礼俗禁忌、婚丧嫁娶、藏式食品、民族工艺品所吸引,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韵独特的舞蹈、音乐等都成为旅游业宣传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同时也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有利于西藏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现。鉴于旅游业具有的特殊辐射带动功能,西藏应在良好的历史机遇下,充分挖掘旅游特点和民族特色,打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旅游经济这张牌。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区域特色边贸牌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下,西藏边贸进入大发展时期。西藏边贸除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还在对外贸易中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地位,同时出口商品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西藏初步形成以跨境民族为主体,以边界区县为重点,以整个自治区及相邻省区经济发展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贸易发展新格局。无论从历史、地缘还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西藏的对外边贸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
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近代历史上,殖民者入侵西藏,大肆掠夺资源和药材。在侵略者的压制和倾销之下,西藏的对外边贸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平解放之后,西藏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政策鼓励之下,对外边贸有了迅速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之下,大力发展和增强西藏的边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应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投资和优化力度,力求发展的持续推进。
首先,大力加强边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西藏的边贸口岸从总体上看,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当前的边贸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食宿条件和邮政通信等方面。比如,在边贸过程中有些商品是有保鲜期的。如果货物连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条件都跟不上,不利于边贸的发展。所以,必须及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已经存在的基础,西藏边贸才能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其次,发展边贸,必须注重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西藏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在对外边贸过程中,民族特色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一个方面。当前,西藏的边贸产品主要有林芝市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昌都市以肉和乳品为重点的产品、山南地区以藏毯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产品、那曲地区的虫草以及阿里地区的“两绒一毛”深加工产品。虽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边贸产品,但仍需提高。要根据边贸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基地,尤其要保证产品的多样性和高质性,带动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繁荣西藏经济。
再次,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信,为边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的目标,西藏必须在全国统筹中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瞄准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广阔市场,迅速完善边贸体系,在与世界的经济往来中抢得先机,把握主动。
总之,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为西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同时, 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紧密结合西藏特点,联系西藏实际,从思想到行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作为,从民族旅游和特色边贸方面发挥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进一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西藏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但从现状来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其他地方。为了确保西藏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坚持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民族特色为核心,实现大发展。西藏目前有樟木、普兰、吉隆、日屋、亚东五个国家级口岸,有日臻成熟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那曲物流中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以铁路通道为主线,通过发展特色贸易和文化旅游,打好特色牌,把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民族文化旅游牌
旅游是当前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成就,成为地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外与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内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相邻。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使西藏具备了世界级旅游品牌的基础。西藏的旅游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已初具规模。尽管西藏在全国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业具有很强的资源潜力和发展后劲,价值不可估量。
一个特定的区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做大地方优势产业。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是西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挥区域旅游特色的一个着力点,启动和发挥这些民族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成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西藏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效主要基于四大因素。
一是中央和地方对西藏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这是政策保障。2006年以来,西藏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旅游法规和政策相继健全,旅游产业化发展意识得到强化,旅游业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尤其是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在西藏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与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其中,明确提出要将西藏作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二是稳定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西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开明稳定的新时期,稳定局面的延续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是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吸引力。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依托。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要看到民族文化是西藏文化旅游的魂。为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也在大力扶持西藏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从1989年至1994年,中央拨款5500万元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2001年中央又拨款3.3亿元启动对布达拉宫的二期维修以及对罗布林卡、萨迦寺的修缮工程。据统计,中央每年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日常经费达到400万元-500万元。中央的扶持政策和西藏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目前开发出包括游览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朝拜等一系列旅游产业,成为西藏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四是在基础设施上取得很大改善,西藏在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进行大量投资。以机场、公路等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大部分国道和省道改造相继完成,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日喀则机场改扩建以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等,使西藏旅游产业交通方面的瓶颈限制得到突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藏旅游资源众多。全区文物点达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据统计,西藏拥有29处极品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优势。
第一,高原自然景观的价值。西藏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特征,构建了特有的高原自然景观。西藏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山峰和湖泊。山峰数量与高度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分布在西藏,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有50多座,现已对外开放的山峰有44座。由于海拔的高度,西藏多数山峰终年覆盖着冰雪,组成高原壮丽的雪山群落,形成地球中低纬度地区罕见的壮观冰川,使西藏成为全国冰川最多的地区,共发育有冰川22468条,总面积达28645平方公里。西藏是我国最大的自然湖泊密集区,大约有1500多个湖泊,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诸多湖泊根据不同的水系和特点形成了三个区,即藏东南外流湖区、藏南外流-内陆湖区、藏北内陆湖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纳木错和羊卓雍错等。高原湖区的特殊景观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民族民俗风情的特殊性。西藏特殊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和风俗习惯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比如,游客来到西藏往往被传统的礼俗禁忌、婚丧嫁娶、藏式食品、民族工艺品所吸引,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韵独特的舞蹈、音乐等都成为旅游业宣传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同时也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有利于西藏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现。鉴于旅游业具有的特殊辐射带动功能,西藏应在良好的历史机遇下,充分挖掘旅游特点和民族特色,打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旅游经济这张牌。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打好区域特色边贸牌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下,西藏边贸进入大发展时期。西藏边贸除了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还在对外贸易中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地位,同时出口商品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西藏初步形成以跨境民族为主体,以边界区县为重点,以整个自治区及相邻省区经济发展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贸易发展新格局。无论从历史、地缘还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西藏的对外边贸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
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近代历史上,殖民者入侵西藏,大肆掠夺资源和药材。在侵略者的压制和倾销之下,西藏的对外边贸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平解放之后,西藏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政策鼓励之下,对外边贸有了迅速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之下,大力发展和增强西藏的边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应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投资和优化力度,力求发展的持续推进。
首先,大力加强边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西藏的边贸口岸从总体上看,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当前的边贸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食宿条件和邮政通信等方面。比如,在边贸过程中有些商品是有保鲜期的。如果货物连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条件都跟不上,不利于边贸的发展。所以,必须及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已经存在的基础,西藏边贸才能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其次,发展边贸,必须注重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西藏充满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在对外边贸过程中,民族特色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一个方面。当前,西藏的边贸产品主要有林芝市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昌都市以肉和乳品为重点的产品、山南地区以藏毯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产品、那曲地区的虫草以及阿里地区的“两绒一毛”深加工产品。虽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边贸产品,但仍需提高。要根据边贸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基地,尤其要保证产品的多样性和高质性,带动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繁荣西藏经济。
再次,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信,为边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倡的“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的目标,西藏必须在全国统筹中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瞄准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广阔市场,迅速完善边贸体系,在与世界的经济往来中抢得先机,把握主动。
总之,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为西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同时, 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紧密结合西藏特点,联系西藏实际,从思想到行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作为,从民族旅游和特色边贸方面发挥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进一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