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干姜粉和生姜粉有区别
干姜
(《本经》)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植物形态详"生姜"条。
【采集】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炮制】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性味】辛,热。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本草经解》:"入肝、肺、肾经。"
②《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功用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
【宜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选方】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功效】:健脾胃、散风寒,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祛老年斑,防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肥丰胸`
【产品介绍】:
暨绿茶、魔芋成为美容产品中的明星成分后,各家品牌都不遗余力的从食物中找寻最新养颜救星,接下来将是谁会出线呢??答案就是——姜!!
相信所有人对姜的印象不外乎是调味食时物的最佳佐料,更是中国人冬令进补时不可缺乏的活血美食,把姜的成分融入于保养品之中,可算是新鲜。 生姜制成的保养品,来试试吧!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生姜陪伴。大文豪苏东坡曾见杭州净慈寺的一个主持,服食生姜40年,80多岁毫无老态,脸色红润,双目有神。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一生爱姜,晚年隐居乡下,把所住的草堂叫做“姜斋”,并自号“卖姜翁”。
生姜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均有特殊作用。
另外,生姜还可防治胆囊炎和胆结石。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生姜可以调节前列腺的机能,而前列腺素在控制血液粘度和凝集方面有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成果还显示,常食生姜可除老年人体表的“老年斑”。
值得注意的是,生姜一次食用不宜过多,过多则大量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还可产生口干、喉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用法:每天早上,取5克姜粉,加沸水直接冲服即可
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另外,还有健脾胃、散风寒调理体质,刺激血液循环的顺畅,还能唤起身体能量
生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研究证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粗纤维素及钙、铁、磷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调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渍、盐渍、醋渍,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
干姜
(《本经》)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植物形态详"生姜"条。
【采集】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炮制】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性味】辛,热。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本草经解》:"入肝、肺、肾经。"
②《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功用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
【宜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选方】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功效】:健脾胃、散风寒,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祛老年斑,防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肥丰胸`
【产品介绍】:
暨绿茶、魔芋成为美容产品中的明星成分后,各家品牌都不遗余力的从食物中找寻最新养颜救星,接下来将是谁会出线呢??答案就是——姜!!
相信所有人对姜的印象不外乎是调味食时物的最佳佐料,更是中国人冬令进补时不可缺乏的活血美食,把姜的成分融入于保养品之中,可算是新鲜。 生姜制成的保养品,来试试吧!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生姜陪伴。大文豪苏东坡曾见杭州净慈寺的一个主持,服食生姜40年,80多岁毫无老态,脸色红润,双目有神。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一生爱姜,晚年隐居乡下,把所住的草堂叫做“姜斋”,并自号“卖姜翁”。
生姜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均有特殊作用。
另外,生姜还可防治胆囊炎和胆结石。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生姜可以调节前列腺的机能,而前列腺素在控制血液粘度和凝集方面有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成果还显示,常食生姜可除老年人体表的“老年斑”。
值得注意的是,生姜一次食用不宜过多,过多则大量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还可产生口干、喉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用法:每天早上,取5克姜粉,加沸水直接冲服即可
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另外,还有健脾胃、散风寒调理体质,刺激血液循环的顺畅,还能唤起身体能量
生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研究证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粗纤维素及钙、铁、磷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调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渍、盐渍、醋渍,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