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 我来答
我的鹿叫桃zi
2018-03-13 · TA获得超过25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35
展开全部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的文化与信仰,也是人类始祖,世界上包括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都说的中国的文化远远超过西方文明,道德经是世界的经典,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她是全世界人类的代表,简单的老说,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就是:

1.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古代的文、史、地等领域的成就,令西方人所饮佩。

lihua1354
2018-02-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6万
展开全部
来自于网上的一篇文章转发给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前世界文化的发展存在两种相背的潮流,一个就是某些西方国家的理论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传统习惯出发,企图把反映他们继续统治世界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和民族,坚持西方中心论。另一个就是某些取得独立和复兴的国家,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了一种反本寻根、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原教旨主义。如何使这两股相背的潮流不至于发展成大规模的战争,并得以消除,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大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并不一定会消除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冲突。是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宽容而走向和平,还是因为文化的隔绝和霸权而导致战争,这将是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世界文化的发展存在两种相背的潮流,一个就是某些西方国家的理论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传统习惯出发,企图把反映他们继续统治世界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和民族,坚持西方中心论。另一个就是某些取得独立和复兴的国家,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了一种反本寻根、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原教旨主义。如何使这两股相背的潮流不至于发展成大规模的战争,并得以消除,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大问题。

二、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能否到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36)曾提出一个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文明,这些文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财富,而它们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互相影响,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的飞跃,都要回顾文化发展的源头。

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很可能是对两千多年前轴心时代的又一次新的飞跃。从种种迹象看,也许可以说人类正在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大概有三个理由:

首先,民族一旦独立,是一定要确认自己的独立身份的,就要找寻文化根源来支撑这种独立。其次,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从另外一个文化体系看,从“他者”的角度看,也许能更全面地认识这种文化的特点。其三,从当前人类社会文化的现状来看,已经或正在形成在全球意识影响下的文化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觉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文化自觉。今天,我们面临再一次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传统的人群,对他自身文化的起源、形成的过程以及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它的发展趋势等,能做出认真的思考和反省。文化的自觉必须是以各民族、各国家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为前提、为基础的。现在,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文化复兴的前夜,因此,我们必须给中国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要搞清楚它的历史到底怎么样、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什么地方、将来发展的趋势到底怎么样。

文化自觉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我们的文化传统能否为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最重大问题提供有积极意义的资源,以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和合理发展。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充分理解其内在精神基础上,在和其它各种文化的交往中取长补短、吸取营养、充实和更新自身,以适应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那么,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和平与发展。儒家的“仁学”和道家的“道论”可以为此提供积极的、有价值的资源。人类要共同、持续地发展,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也可以为此提供有意义的资源。

四、儒家的“仁学”理论对当今世界的积极意义

孔子的仁学,是以爱自己的父母为出发点,然后推己及人,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这套“仁学”理论,虽不能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但作为建立在道德哲学基础上的“律己”学说,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扩而大之到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无疑是有意义的。

要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并非易事,为此,孔子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这对于解决当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上的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和而不同”作为解决分歧的原则,应该更有意义。

我们必须努力追求不同文化之间通过对话实现和谐相处。以儒家“和为贵”为基础的“和而不同”的原则,应成为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五、老子的“道论”思想是防止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智慧学说

老子的《道德经》,提出了“道”这个基本概念,而“自然无为”是“道”最基本的特性。老子提倡“自然无为”,就是说不要做违背老百姓本性的事,天下才会安宁。

老子认为“自然无为”就是少私寡欲,少一点自私,少一点欲望。他还认为,老百姓希望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统治者不要老去折腾他们。在一个国家里,对老百姓干涉得越少,社会越安宁;对老百姓干涉得越多,社会越难安宁。引申开去,在国与国之间,对别国干涉得越多,世界就越混乱。

六、“天人合一”思想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意义

西方文化在近300年间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到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量开发和无情掠夺,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这种情况,不能说与西方哲学中天人二分的思想没有关系。西方哲学曾经长期把精神和物质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因此,它的哲学是以醒目的外在关系建立起来的理论,它的思维模式是“心”和“物”彼此独立的二元。然而,中国哲学与此有根本不同。中国的儒家认为,研究“天”不能不牵涉“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到“天”。

我们讨论“天人合一”的模式,是要说明人和自然存在着一种不可分的内在关系,我们必须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而不考虑另一个方面。“天人合一”这个由《易经》发展出来的命题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它为解决当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意义的思考路径。

七、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保护自然的积极意义

崇尚自然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决不能对自然无度地开发、破坏,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因此,当今人类社会应该从老庄的道家思想中吸取智慧。实际上,崇尚自然也表达了一种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思维模式上说,它和“天人合一”有共同点。就这点来看,“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统一的思维模式。

八、对古人的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而,即使是古人思想的精华部分,也必须赋以现代的诠释,使之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古代的哲学观点尽管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宝库,有许多仍然有益于今日的人类社会,但也包含一些过时的、错误的甚至有害的内容,对此要扬弃。

无论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是老子的道家学说,都包含着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要求的内容,存在着内在矛盾,甚至若干错误。如果夸大了儒家思想的意义,其人本主义就会走向泛道德主义;如果夸大了道家思想的意义,其自然主义就会走向无所作为。中国文化要想在二十一世纪走在人类社会的前列,必须有一个文化自觉,在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内在活力的基础上,排除自身文化中过时的、错误的部分,大力吸收其它各种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使我们的文化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当代人类和平与发展等问题上做出贡献。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福祉所在。

精彩问答:

提问:西方有两种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两者在西方社会一直存在冲突,都在追求主导地位。中国的现代化是否也需要二元文明结构?如果形而上层面、形而下层面都由儒家文明主导,中国的现代化是否能实现?若按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中体西用”的方式,以中为形而上、西为形而下的方式是否更有利于现代化的实现?

汤一介:西方现代文明来源纷杂,互相冲突的因素很多。我们中国确实有点不同,比如儒家思想,有形而上的层面,同时又深入到民间。中国还有所谓道教,不大有形而上的问题,比较世俗化、民间化,然而它的理想完全是不能实现的,也没有形而上的意味。

提问:有人认为中庸之道对协调人际关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领先或者是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道德因素。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汤一介:对中庸之道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关键看怎么解释。在中国的思维方式上,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路子,其一是道教的路子,从事物的一端求另一端。其二是儒家的路子,从两端求中端,强调“过犹不及”,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强调的是“度”。如果把“中庸”理解为最合适的“度”,那么,这种理解对于企业竞争是有积极意义的。

提问:提三个问题:第一,您在解放初期曾经是北大的一名团干部,是热血青年,您自己曾经在年轻时希望成为一名哲学家,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成为一位哲学工作者。请问,这50多年的环境是不是不利于一个哲学家的成长?

第二,哲学家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一个社会可以同时有许多迫切要求,但从哲学角度看可能只有一个主题:任何一个社会首先要解决规范和秩序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有可能提出真正意义的自由课题,进而才能提出真正的正义课题。美国建国200年,解决了规范和秩序问题。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解决了黑人问题,七十年代就有《著作论》问世,正符合这个说法,不知道您对此是否同意?

第三,您有两篇文章谈中华文化的定位问题,两次举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的观念,您寄希望于未来一个时期,并认为中华文明在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能够出现伟大的哲学家。但目前中华民族的经济、技术、政治等等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此状态下怎么使中国产生伟大的哲学家?

汤一介:我年轻时确实希望做一名哲学家,后来想法改变了。1951年我从北大毕业时的想法是,搞哲学的人都只能是哲学工作者,只有政治领袖才能叫“哲学家”。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些改变,觉得不应仅仅是哲学工作者,也应该是哲学家,也可以创造哲学。我现在不敢说我已经是哲学家,但是我在努力提出一些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由政治领导者提出来的,政治领导者并不一定关心这些问题。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影响了哲学的发展。

对美国历史,我并非十分熟悉,中国不一定要走那条路。要治理国家,当然要有指导思想,一定要规范,但是学术研究不应有那么多规范,只要不剽窃、抄袭就可以了。学术是讲自由的,否则无法发展。

关于新的轴心时代问题。一些学者期待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希望四大文明能协调发展,不要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发生冲突、矛盾和战争。这并不是偶然的,这都是在1998年、1999年这两年提出来的,之所以都在这时提出,就是希望二十一世纪不要再像二十世纪那样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但这种和平的预期到今天越来越渺茫,冲突越来越严重了。人类要走出这个困境,解决的途径就是和平与发展。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就需要发挥每一种文化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一些有益的资源?这正是我考虑的问题。当然,我不敢说新的“轴心时代”一定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但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尽早到来。所谓新的轴心时代,就是四种文明或者更多的文明能协调发展。

提问:您刚才讲的“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代表自然的。但从产生背景来看,它是为解决社会秩序的混乱而产生的,因为当时社会秩序很乱,而非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出了问题。再者,儒家思想倡导的是“王道”、“仁政”,“王”是第一位的,“天”应该是指最高统治者。在传统理解上,自然包括天、人、地。反过来说,天不能代表人、地。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天人合一”应该是指统治者和老百姓的相互协调,共同解决社会秩序的问题。您认为是这样吗?

汤一介:在中国,“天”的概念非常复杂,每一个哲学家使用时都不一样。

我今天讲的“天人合一”,是把“天”作为自然的意思来理解、来诠释的。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讲,还可以从人格神的角度解释,即“天人合一”就变成了人与神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宗教上的问题,即“以神救人”。现在世界那么乱,谁来救世界?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就要靠神来拯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