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比较相同浓度的几种溶液的凝固点高低?
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判断。
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某些物理性质会有所变化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产生。这是多组分系统中化学势随组分数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变化规律,溶液的依数性只有在溶液的浓度很稀的时候才有规律,而且溶液越稀,其依数性的规律性越强。
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由溶质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因此被称为稀溶液依数性。
1、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是以分子形式进入溶剂的,故其依数性很有规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即分子数)密切相关。
(1)蒸汽压降低
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分析可知,液体的蒸气压就是液体和蒸气建立平衡时的蒸气压力,它与单位时间里由液面蒸发的分子数有关。由于加入少量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必然降低了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可挥发溶剂分子的数目,溶液表面也会被部分难挥发的溶质所占据。
因此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减少,这样蒸气中含有较少的溶剂分子(气相)即可与溶液(液相)处于平衡状态,即形成了溶液蒸气压低于纯溶剂蒸气压的状态。同一温下,纯溶剂蒸气压与溶液蒸气压之差称作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沸点上升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溶液由于蒸气压低于纯水蒸气压,故在100℃时溶液蒸气压小于外界压力,要想使溶液的蒸气压达到101. 3kPa,必须升高温度,因而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溶液的沸点上升(△ Tb )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1k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凝固点下降
物质的凝固点是其固态蒸气压等于液态蒸气压时的温度,纯水在0℃ 时结冰,冰的蒸气压等于水的蒸气压。 当难挥发性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凝固点就是溶液中溶剂与纯固态溶剂具有相同蒸气压时的温度。
因为溶液蒸气压下降,使得冰的蒸气压大于溶液蒸气压,冰、液不能共存。冰溶解,故溶液在0℃ 时不能结冰。 当温度继续降低时,由于冰随温度降低蒸气压下降的程度大, 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程度小, 在0℃ 以下的某温度时,它们二者可达到相等。
此时即为冰、液共存点,也就是此溶液的凝固点。它要比纯溶剂(如水) 的凝固点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Tf )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同样是成正比关系。
(4)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具有选择性的允许水或某些小分子透过,而不允许其他分子透过的性质。稀溶液在半透膜表面扩散速率大,浓溶液因为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相应减少,溶剂分子在其表高扩散速率小, 结果是稀溶液中的水向浓溶液中渗透,使得浓溶液体积增大。
当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即半透膜两边溶液浓度相等时,半透膜两边的静压力差称为渗透压。一定温度时,溶液越浓,产生的渗透压越大。
2、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有所不同,它要复杂的多。因为当电解质物质溶于水时,由于电解质的种类不同,有可以全部电离成离子的强电解质,也有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弱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的粒子数、质量摩尔浓度等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非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数学表达式大体相同,但考虑到上述原因,通常要加上一个系数i (范特荷夫系数)。
扩展资料
1、晶体凝固特点:
达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凝固;
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时固液并存;
凝固一定放热。
2、非晶体凝固特点:
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凝固时放热。
3、凝固点和熔点的区别:
熔点是指晶体由固态转为液态的临界温度,凝固点是晶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临界温度。所以,这两个点都是晶体在统一临界状态下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个温度,只不过是考虑的物态变化方向不同,从而叫出了不同的名字,当物质从固态变化为液态时,叫熔点;当物质从液态变化为固态时,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凝固点
2024-08-28 广告
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与纯溶液不同确是由于其依数性.然而要比较同浓度的溶液沸点的高低就要深究影响溶液蒸汽压的关键因素——溶质与溶剂间的作用力(浓度相同时).如果溶液同为非电解质溶液,那么凝固点降低值相同;如果非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溶液比较,那么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要大;如果是电解质溶液之间的比较,那么电离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和大者凝固点降低值要大.
对于同种溶剂的液体而言,如果溶质都是不挥发的非电解质,则质量摩尔浓度越大,蒸汽压越低,沸点越高。
如果溶质中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就比较麻烦。比如质量摩尔浓度都是0.1mol/Kg的蔗糖和氯化钠溶液,虽然质量摩尔浓度相等,但是后者是强电解质,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实际质量摩尔浓度应该是0.2mol/Kg,所以氯化钠溶液的沸点比蔗糖溶液高。
如果溶剂都不同,则更加麻烦,需要根据不同溶剂的沸点上升系数进行计算。
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某些物理性质会有所变化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产生。这是多组分系统中化学势随组分数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变化规律,溶液的依数性只有在溶液的浓度很稀的时候才有规律,而且溶液越稀,其依数性的规律性越强。
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由溶质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因此被称为稀溶液依数性。
1、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是以分子形式进入溶剂的,故其依数性很有规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即分子数)密切相关。
(1)蒸汽压降低
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分析可知,液体的蒸气压就是液体和蒸气建立平衡时的蒸气压力,它与单位时间里由液面蒸发的分子数有关。由于加入少量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必然降低了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可挥发溶剂分子的数目,溶液表面也会被部分难挥发的溶质所占据。
因此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减少,这样蒸气中含有较少的溶剂分子(气相)即可与溶液(液相)处于平衡状态,即形成了溶液蒸气压低于纯溶剂蒸气压的状态。同一温下,纯溶剂蒸气压与溶液蒸气压之差称作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沸点上升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溶液由于蒸气压低于纯水蒸气压,故在100℃时溶液蒸气压小于外界压力,要想使溶液的蒸气压达到101. 3kPa,必须升高温度,因而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溶液的沸点上升(△ Tb )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1k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凝固点下降
物质的凝固点是其固态蒸气压等于液态蒸气压时的温度,纯水在0℃ 时结冰,冰的蒸气压等于水的蒸气压。 当难挥发性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凝固点就是溶液中溶剂与纯固态溶剂具有相同蒸气压时的温度。
因为溶液蒸气压下降,使得冰的蒸气压大于溶液蒸气压,冰、液不能共存。冰溶解,故溶液在0℃ 时不能结冰。 当温度继续降低时,由于冰随温度降低蒸气压下降的程度大, 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程度小, 在0℃ 以下的某温度时,它们二者可达到相等。
此时即为冰、液共存点,也就是此溶液的凝固点。它要比纯溶剂(如水) 的凝固点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Tf )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同样是成正比关系。
(4)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具有选择性的允许水或某些小分子透过,而不允许其他分子透过的性质。稀溶液在半透膜表面扩散速率大,浓溶液因为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