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属于番茄的什么病???
展开全部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近期有种植番茄的网友咨询: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图片是怎么样,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症状是怎么样?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生规律是怎么样,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原因是什么?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有几种,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防治特效药有哪些?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症状及危害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又叫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各地均有发生。病株率可达到6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和果柄。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1、叶部受害症状: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不规则斑点,深褐色至黑色,直径2~4mm,无轮纹,四周具有或无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
2、果实受害症状: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性斑点病。后病斑周围呈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3、花蕾受害症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4、茎部和叶柄受害症状: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细菌性斑点病与细菌性疮痂病的症状相似,主要区别是受该病原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维管束发病,木质部不变褐。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斑点病。

二、番茄细菌性褐斑病传播途径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在种子上、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特别在干燥的种子上,病原可存活20年,并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通过雨水飞溅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原因
一般播种带菌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在环境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发病。因此,保护地番茄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

四、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预防措施
1、番茄细菌性褐斑病是一个重要的种传病害,因此要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
2、番茄种子在播种前用56℃温水浸种30分钟。还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mg/kg浸2小时,然后经水洗30分钟后供播种使用。
3、选种耐病品种,采用无病田采种。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喷灌和漫灌。
4、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并深翻土地。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及病果,然后再喷药。如保护地番茄发生过此病,在采收园时用硫磺熏烟。

五、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防治农药
在发病初期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噻菌灵(龙克菌)悬浮剂 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的氢氧化铜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种植网感谢您的支持。

一、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症状及危害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又叫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各地均有发生。病株率可达到6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和果柄。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1、叶部受害症状: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不规则斑点,深褐色至黑色,直径2~4mm,无轮纹,四周具有或无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
2、果实受害症状: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性斑点病。后病斑周围呈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3、花蕾受害症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4、茎部和叶柄受害症状: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细菌性斑点病与细菌性疮痂病的症状相似,主要区别是受该病原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维管束发病,木质部不变褐。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斑点病。

二、番茄细菌性褐斑病传播途径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在种子上、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特别在干燥的种子上,病原可存活20年,并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通过雨水飞溅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原因
一般播种带菌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在环境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发病。因此,保护地番茄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

四、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预防措施
1、番茄细菌性褐斑病是一个重要的种传病害,因此要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
2、番茄种子在播种前用56℃温水浸种30分钟。还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mg/kg浸2小时,然后经水洗30分钟后供播种使用。
3、选种耐病品种,采用无病田采种。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喷灌和漫灌。
4、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并深翻土地。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及病果,然后再喷药。如保护地番茄发生过此病,在采收园时用硫磺熏烟。

五、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防治农药
在发病初期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0%噻菌灵(龙克菌)悬浮剂 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的氢氧化铜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种植网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全部
有可能是病毒病,也可能是卷叶蚜,或者缺锌。
番茄病毒病非常普遍,发展起来之后将很难结果,果实也不能正常发育。且具有较高传染能力,接触病株后再接触健康植株即完成传染,害虫等均可以完成传播病害。无有效消除药剂,一经发现,立即清除,且一天内不要再接触健康植株。
番茄病毒病非常普遍,发展起来之后将很难结果,果实也不能正常发育。且具有较高传染能力,接触病株后再接触健康植株即完成传染,害虫等均可以完成传播病害。无有效消除药剂,一经发现,立即清除,且一天内不要再接触健康植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个番茄目测是得了枯萎病。可以用
氟啶胺,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氟啶胺,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7-21 · 盼丰收就找农医生
关注
展开全部
蔓部症状应该是从外向里水烂的☞番茄晚疫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啶胺,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番茄炭疽病是番茄一种较常见的病害,在生长中后期和采收后的贮运销售期间可引起果实腐烂,造成一定的损失。
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果面任何部位都可以受侵染,一般以中腰部分受侵害较多。染病果实先出现湿润状褪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病斑,直径1~1.5厘米,中间部分略凹陷,且颜色变黑褐色,有同心轮纹并长出黑色小粒点,后期还长出粉红色粘稠状小点,病斑常呈星状开裂,病斑四周有一圈橙黄色的晕环(图1)。发生严重时病果在田间就可以腐烂脱落。不少受侵染后未发病的果实在采收后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可陆续显症,使腐烂果实不断增多。
病原
番茄炭疽病的病原是番茄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ycopersici Ell. et Ev.),属于半知菌的一种真菌。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常丛生,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而外露,直径90~150微米,孢子盘上有很多刚毛,灰褐色,多弯曲,65~112×5微米。病部的粉红色粘稠状小点是病菌的粘分生孢子团,着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16~22×4微米,内有油球1~2个(图2)。它的有性世代称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enem.) Spauld. et Schrenk]属于子囊菌的一种真菌,南方极少见。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遇有降雨或湿度大时长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灌水以及昆虫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果实的皮孔或伤口处进行初侵染。病菌的菌丝体还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植株直接发病。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现象,即幼果期病菌虽易侵入果实,但因幼果水份较少,酸度较高,外界温度条件也不是最适宜时,病菌侵入后暂时呈慢扩展或不扩展的潜伏状态,待果实接近成熟,水份增多,糖含量增大,外界温度上升到适宜时,症状就显现出来。初侵染发病后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后对植株上层的幼果就可以频频进行再侵染。
幼果期温度在24℃左右,多雨、露重、湿度大均有利于病菌侵染;果实接近成熟期,温度上升至28~30℃,多雨、湿度大则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流行。土壤粘重或地势低、种植过密,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均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1. 加强栽培控病管理 (1)收获后做好清园工作,销毁病残体;(2)深翻晒土,结合整地施足量优质有机底肥,高畦深沟栽植;(3)番茄是生长期较长的作物,要精心管理,及时整枝、打杈、绑蔓,勤除草以利田间通风降湿,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提高采收质量,病果带出田外及时销毁。
2. 药剂防治 幼果期可作一次预防性喷药。始病期可选喷(1)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0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果面任何部位都可以受侵染,一般以中腰部分受侵害较多。染病果实先出现湿润状褪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病斑,直径1~1.5厘米,中间部分略凹陷,且颜色变黑褐色,有同心轮纹并长出黑色小粒点,后期还长出粉红色粘稠状小点,病斑常呈星状开裂,病斑四周有一圈橙黄色的晕环(图1)。发生严重时病果在田间就可以腐烂脱落。不少受侵染后未发病的果实在采收后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可陆续显症,使腐烂果实不断增多。
病原
番茄炭疽病的病原是番茄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ycopersici Ell. et Ev.),属于半知菌的一种真菌。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常丛生,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而外露,直径90~150微米,孢子盘上有很多刚毛,灰褐色,多弯曲,65~112×5微米。病部的粉红色粘稠状小点是病菌的粘分生孢子团,着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16~22×4微米,内有油球1~2个(图2)。它的有性世代称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enem.) Spauld. et Schrenk]属于子囊菌的一种真菌,南方极少见。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遇有降雨或湿度大时长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灌水以及昆虫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果实的皮孔或伤口处进行初侵染。病菌的菌丝体还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植株直接发病。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现象,即幼果期病菌虽易侵入果实,但因幼果水份较少,酸度较高,外界温度条件也不是最适宜时,病菌侵入后暂时呈慢扩展或不扩展的潜伏状态,待果实接近成熟,水份增多,糖含量增大,外界温度上升到适宜时,症状就显现出来。初侵染发病后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后对植株上层的幼果就可以频频进行再侵染。
幼果期温度在24℃左右,多雨、露重、湿度大均有利于病菌侵染;果实接近成熟期,温度上升至28~30℃,多雨、湿度大则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流行。土壤粘重或地势低、种植过密,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均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1. 加强栽培控病管理 (1)收获后做好清园工作,销毁病残体;(2)深翻晒土,结合整地施足量优质有机底肥,高畦深沟栽植;(3)番茄是生长期较长的作物,要精心管理,及时整枝、打杈、绑蔓,勤除草以利田间通风降湿,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提高采收质量,病果带出田外及时销毁。
2. 药剂防治 幼果期可作一次预防性喷药。始病期可选喷(1)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000倍液。(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