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写诗注重押韵脚,写诗一定要押韵吗?
根据诗的发展来看,写诗也不是非要押韵不可。
诗在中国历史上分为两类,分别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这两种诗的类型明显的分水岭是在唐朝,近体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诗歌载体,在此之前,以古体诗为主。
古体诗的格律相对自由,在对仗、平仄、押韵上都有着充分的自由性,对于篇幅的长短等各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诗句也有分类,分为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较为著名的像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五言体的代表作应当是汉末的《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六言体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 《豳风·七月》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言体的代表作如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杂言体是诗句的字数不整齐的古诗,代表作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当之无愧,但是也不再是古体诗,应该算是近体诗了。
近体诗确是从初唐起,诗的发展到唐朝已经是非常之鼎盛,李白、陆游、李商隐、杜甫等等都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的大人物,他们的诗到如今依旧广为流传,赞扬不衰。近体诗分为七律、五律、七绝、五绝 ,他们的特别都及其相似,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随意挑一首近体诗,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在平仄工整上可谓是无可挑剔。
所以说,写诗可以在意韵脚,但是也要看是想写的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