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王位本应是贤明的子启,帝乙为何却传位给帝辛?
帝乙掌权时,嫡长子接任君主之位已经形成习惯了。他一共有四子,只有老三是由侍妾所生,剩下的三个都是嫡妻之子。这老大叫做子启,老二名为子衍,这小儿子便是受德了。这老大不但有才能干,而且也有着很好的名声,老二也非常优秀,而老三就一言难尽了。这老三也就是后来的商纣王。不过,这帝乙为何不把王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呢?
或者是老二也行啊,为何要传给最小的那儿子呢?最后还造成了亡国的局面,难道他是失了神志或是故意想让江山沦陷吗?优秀的继承人不要,却要找一个败家子来继位,真是难以搞懂他的心思。
我们先来看看这商朝是怎样毁在纣王手里的吧,在帝乙被雷击中去世后,这纣王便登基了。他上任之后,这朝政也从安稳变为了混乱,造成这样的原因大致有三点。第一点就是迷信之风盛行,也可以看作是君王对自身权力的不信任。在商朝建国之初,君王都很敬重鬼神,不管是政务方面还是军事要务,都要征去求巫觋的意见。后来,君王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要加强君权削弱神权,开始了打压巫觋。到了纣王继位时,打压力度更加强大,所以引起了巫觋这股势力的反抗,这股力量不容小觑。
第二点就是姬昌的势力越来越大,对商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姬昌治理有方,而且大肆招揽人才。就这样,经过积累和发展,势力慢慢壮大。而他自己也是很有野心,也做好了准备,在纣王刚上任的第二年,便领着部队找他麻烦去了。这第三点就是反叛太多,纣王继位没多久就搞了一件大事——阅兵,还请了许多诸侯参加。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扩大威信。但是东夷那些部落却很反感,阅兵没结束便各自回去了,连纳贡都不愿。纣王很气愤,便下令去征讨。结果打赢了,这样国家领土也扩张了,还有那么多战利品,非常开心而且骄傲。他认为商朝已经是战无不胜的了,此战后便开始过起了夜夜笙歌的生活。
纣王生活如此奢靡,过惯了这种生活的人,自然只喜欢听奉承的话。于是他是身边也集结了一大群这样的臣子,整体拍着他的马屁,让他心理美滋滋的。着了小人的道,对于国家自然是大不利的。另外他还听信小人言语残害忠良,并广施暴行,许多劝谏的大臣都丢了性命。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百姓也是怨声载道。而这纣王依旧不管不顾,他的大哥也经常劝说他这样做不好,会让商朝走向衰亡的。而纣王却很自信,依旧是听不进这些劝谏之言。没办法,纣王谁的话也听不进,最终使得国家覆灭。
在姬昌死了之后,他的儿子上任了,也是个胸有大志的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姬发终于等来了时机,并且号召各路诸侯一起去攻打商朝都城。而纣王的大军,却被派到东夷去了。当初去征讨时,便把大军安置在那里了,让他们在那里驻守着。纣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姬发竟然会造起了反,还拉着这一大帮诸侯。
城中没有大军可以阻挡,便把那些关押的俘虏充当士兵。不过,这些俘虏又怎会乖乖听命于摇摇欲坠之朝?本就是心有不甘,现在又怎会为他卖命呢?所以说,姬发率领的部队,轻轻松松就打进了都城。此时此刻,纣王已看不到希望了,随后自尽了,就这样商朝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