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有哪些?
1、楚庄王与成语“一鸣惊人”的来历
原来,楚国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大国,曾是商代的同盟国,后又是周王通过封赏,使其服从周统治的国家。
楚国地大物丰,春秋初年国力迅速发展,楚国君主早有与周王夺天下之势。楚庄王登位前,楚国国势虽大,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宗法大贵族若敖氏手中,朝廷群臣很多是若敖氏的党羽。
楚庄王在登位的最初三年,整日在宫中饮酒游乐,不理国政。楚国有些大臣劝他,他置之不理,后来于脆下令:“凡是敢来劝谏者,律处死不赦。”
这样一来,很多大臣不敢进谏了。有一天申无宇进去劝谏,见庄王在一片音乐、歌舞声中喝得大醉,便上前说:“我想给大王猜个谜语”,“有只大鸟,高居于山冈之上,一连三年不飞不叫,您说这是什么鸟?”
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平常的鸟。”然后庄王停了一会又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事过之后,庄王仍然过着奢侈淫乐的生活。
大夫苏从觉得单靠劝谏打比喻不成了,于是冒死进宫求见庄王,庄王说“你难道不怕死来劝谏吗?”苏从说:“我不怕死,如果大王杀了我,我为楚国而死,是楚国忠臣,死也值得。”
庄王听后猛地站起来说:“好,我们从此以后好好干吧!”他从此结束了淫乐生活,亲自听政。并且任用申无宇、苏从管理国政,杀掉了专横跋扈、为害楚国的大小官员几百人,提拔了一批出身低贱而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事,改革了政治,特别是启用了一位久负盛名,有才能但不愿作官的隐士孙叔敖为令尹(即宰相),协助自己改革内政,训练军队,使楚国更加强大了。
其实,楚庄王并非酒色之徒。他确实想“一鸣惊人”,使楚国成为霸主,但是,当时国家实权掌握在若敖氏手中,楚庄王登位之初,故意整天饮酒作乐,装作一个庸庸碌碌的酒色之徒,好让若敖氏一党不注意他,以便暗中观察他们的行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群臣中哪些人是忠臣真正拥护自己。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用意。
2、毛遂自荐显才智的故事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记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
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
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3、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周公原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辅佐周成王,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4、赵氏孤儿的故事
春秋晋景公时,奸臣屠岸贾把持朝政,屠岸氏为壮大其势力,常在景公面前诬蔑忠臣赵盾生前杀了先帝灵公,招勇士藏兵器,图谋造反。景公偏听偏信,下令杀害赵氏一家300余口。而赵盾的儿子赵朔之妻是景公之姑母,当时临近产期,在朝臣韩厥、门客程婴、公孙杵臼相助下,进宫隐藏。屠岸贾上奏景公欲斩草除根,景公念姑侄之情未允。
程婴想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换下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抚养成人。公孙杵臼认为自己己风烛残年,无力扶孤,愿舍去老命,救养忠良后代。二人遂议下了救孤之计。屠岸贾搜不出赵氏孤儿,便向全国发出公告,如有报告孤儿下落者重赏,否则就将全晋与孤儿同庚之婴,全部杀绝。为保护孤儿和全国无辜之婴,程婴按与公孙杵臼3商议之计,向屠岸贾报告了“赵氏孤儿”的下落。
屠岸贾下令杀害了公孙杵臼与假孤儿。程婴忍辱负重,又让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屠岸贾让程婴夫妇带孤儿到温县三家庄抚养。10年后,韩厥向晋景公诉说了赵家的深冤,述说了屠岸贾的罪恶。景公正担心屠岸贾权势太大危及社稷,便下令处斩了屠岸贾及其一家,召回赵氏孤儿赵武,重赏程婴以彰其忠,厚葬公孙杵臼以褒其烈。
5、五月端午挂艾蒿习俗的故事
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在门上挂艾蒿,传说这是用来纪念一个老太太的。
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神仙下凡来看人间的生活情况。他装扮成一个穷老头,走到一对年轻夫妇家里,这一家男的已吃过饭睡了,女的还在吃鸡鸭鹅肉。老神仙便装着可怜令兮的样子说:“好心的大嫂打发点剩饭剩菜给我吃吧!”妇人说:“我的剩菜剩饭是喂狗的。”说着唤了一声狗,那狗跳出来向老头扑去。
神仙生气了,用手轻轻一点,狗就定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他又指着房子说:“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等妇人转过身来,那个老头已不见这事传开后,乡亲们都收拾好东西四处逃命。
端午挂艾蒿习俗
五月初五那天早晨,神仙又扮成一个穷老头来到人间,身上还揣着水、火、电三个神瓶。他看见一个老太太背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很艰难地行走,便上前问:“为什么背大的牵小的呢?”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大爷哪,你不晓得,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要遭火灾。我背的娃儿是隔壁邻居的,牵的娃儿是我的孙儿。
亲生的不要紧,不能让别人的娃儿吃苦受累啊!”神仙看着眼前的老太太和两个娃儿,摸着自已怀里的神瓶为难了。这位老太太多么善良,怎么能烧她的房子呢?神仙想了一会儿说“老太太,带着孩子回去吧!只要你在门上挂些艾蒿,你家便可免灾殃。”
老太太听后,眼睛亮起来,知道遇到神仙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老太太和两个孩子送回了村子。老太太想的不只是自己的家,还有整个村庄。她拿起镰刀就去割艾蒿,割回来就纶各家各户挂在门上,连村头那个媳妇家也挂上了。
中午,老远都能看到团火球飞到村子上空,一眨眼,大火球变成了无数小火球向村子落下来。可是,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艾嵩天火也就变成大火球向天空飞转去了。村里人都感谢老太太使他们免去了一场灾难。宜到现在,五月初五家家户户仍挂艾嵩,用来纪念那个好心的老太太。
1、《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
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2、《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3、《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4、《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5、《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
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6、《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