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怎么样?
倭国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都在百人以上,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与日本的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扩展资料:
当时日本
在倭王权创建后,日本一直透过朝鲜半岛的诸国吸收来自于亚洲大陆的文化。587年,豪族苏我氏的头目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杀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为帝,圣德太子摄政,日本进入飞鸟时代。圣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并颁布宪法十七条,尝试创建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圣徳太子过世后,苏我氏长期掌权。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苏我入鹿,掌握政权,是为“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动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奈良时代后期,政局动荡,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此后到1192年成立镰仓幕府的这段期间是为平安时代,日语假名以及国风文化在此时代成形。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录》记录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其中“汉”为163氏,“百济”为104氏,“高句丽”为41氏,“新罗”为9氏,“任那”为9氏。
平安时代末期,出现以东国为势力范围的源氏和以西国为势力范围的平氏两个庞大的武家势力,1159年,发生平治之乱,源氏实力虽遭遇很大削弱,但在东国仍拥有强大实力,国家内部因为割据有源平二氏及奥州藤原氏等势力,加上各界不满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专横擅政而内战频仍。经过长期的源平合战,平氏被赶出京都,将朝廷迁往福原京,之后于1185年在坛之浦之战中彻底覆灭。
唐朝时期,中日关系就是师徒关系。为什么这么说:
1、你看一下日本的文字都是在中文的基础上修改过来的。说白了就是徒弟没学会瞎造了一些字组成了日文。
2、你可以看一下现在日本的寺庙就知道了,清一色的唐代建筑。
3、瓷器、筷子也是在中国学的,包括花纹图案到现在都还能找到唐朝的中国元素。
4、日本的服装、武术、医术、刀剑包括整个的国家体制等等等等总之没有唐朝就没有日本的文明。只是后来晚清的中国不思进取,日本人看到了西方的发达在明治天皇和大久保的努力下带领着全国一半以上的官员远赴欧洲拜师这才成就了日本的辉煌。徒弟打师傅,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反思呀。建议你看一下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日本。
5、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古代的中日关系。在云南有一块爨宝子碑之前一直被一户做豆腐的人家用来压豆腐,后被发现视为珍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人听说了这块碑后,一行人从日本出发,几经周折,来到云南,直奔曲靖,要来这里朝圣(就是来参拜这块爨宝子碑)。但是他们的请求,在改革的春风还没吹到的云南边陲,被委婉的拒绝了。于是,他们朝着曲靖方向,虔诚的跪拜并且发誓,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扩展资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21-23]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25-28]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相互独立,但当时日本很仰慕中国文化,派来许多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管理制度及科技、农业等各方面的知识,为日本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日本文化尚可看到中国唐文化的影子。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扩展资料:
在古代,日本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并使 自己强大起来,必须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此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向唐朝派遣自己的遣唐使 。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
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为了促进日本国家 的文明开化和更好地控制日本国的社会秩序,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础 和精神武器, 佛教兼集促进日本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多重目的 。 对当 时的世界各国而言,对佛教的掌控能使本国摆脱旧有的传统政治体 制的束缚,使国内臣民变得顺从, 尊重统治阶级意旨,进而跻身于先进国家的行列 。
参考资料:
求采纳